被休,但成为女帝(215)
“何事?”她瞥了眼护卫,慢悠悠地问道。
“公主,昨夜大雨,宋侍郎归路被阻,也未回城。他方才来求见,说有一策要献与公主,可解您燃眉之急。”
“宋和?他又来干什么?”司马恒想到两个时辰前宋和的冷漠,不由冷笑了一声。
可护卫口中的献策之事,究竟吸引到了她的注意力。
“也罢,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且让他进来吧。我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良策。”
第146章 朱氏
三天后, 郗归乘船返回京口。
就在她启程的前一日,建康城中刚因吴兴的动乱而掀起轩然大波。
郗归当日抵达吴兴后,先见了高权、宋和、司马恒、郗途四人,随后便大刀阔斧地在吴兴改革旧制, 短短半个时辰之内, 便发出了数道命令, 让北府军收缴世族在吴兴境内的全部农田,重新按照人口进行分配。
前日大军入城之后, 朱、张二族早已死的死, 逃的逃, 余下的不是乱军的弃子,便是根本无足轻重的末流人物。
朱杭原本就要在天亮后求见郗归,此时听到这个消息, 更是决定主动奉上田地与大半家财, 只求能稍稍减缓北府军的怒气。
陪他前去营地见郗归的, 是朱家大郎的长子朱肖。
朱肖今年不过六岁,虽然有几分聪明, 但依旧是个懵懂孩童。
他虽然听话地随朱杭上了牛车, 但仍是不解地问道:“祖父, 北府军来到吴兴,打破了我们原本的平静生活,害得城中死了那么多人,如今更是要收走我们的田地。他们这么过分,您为什么还要主动献财呢?”
朱杭长叹一声, 几乎要落下泪来:“好孩子, 你一定要记住,如今的局面, 不是北府军造成的,是陆、张二氏的贪婪,使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而你二叔的冲动,更是害惨了咱们一家。”
坦白讲,朱杭心中不是不恨。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北府军的多事与庆阳公主的倒戈,陆然与张敏之也不至于冲动行事,自家也不会被二郎那个蠢货钻了空子。
可事已至此,他必须为家族考虑,总要有人付出代价,去平息北府军的怒火。
而他作为吴兴朱氏的家主,能够做的,只有保全这几个年幼的孩子,使朱氏不至于走到绝嗣的地步。
为此,这些孩子必须学会忠于高平郗氏,靠着忠心耿耿,来洗刷掉朱二郎带给他们的斑斑劣迹。
于是他郑重地看向朱肖:“阿肖,你绝不能恨郗氏,恨北府。郗氏女郎是胸怀天下的大人物,她联合百姓,在三吴大行分田入籍之事,为北府军牢牢立下了兵员与粮米的后盾。你且看吧,高平郗氏很快就会成为一股谁也无法匹敌的力量,所有试图螳臂当车的人,都不过是群自取灭亡的蠢货。”
“可北府军若没有来,阿耶便不会死了。”朱肖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睛雾蒙蒙的。
他自幼由朱杭亲自教养,可这并不影响他敬爱自己的父亲,他仍会因父亲的去世而悲伤,而怨恨。
“不是北府军害死了你阿耶。”朱杭缓缓摇了摇头。
他在朱肖的注视之下,长长地叹了口气。
朱杭已近天命之年,却在一夜之间,骤然失去了一直作为接班人培养的长子,同时还不得不接受吴兴朱氏即将败落的事实。
这种种打击,令他于几个时辰之内白了头发。
可身为家主,他必须理智,必须振作,必须在这混乱而不利的局面中,为家族找出一个最优解。
他眯着眼睛看向朱肖,沉痛地说道:“你的父亲死于二郎的贪心妄念、固执愚蠢。二郎一直认为我偏心你父亲,因为他是续弦之子而不在意他,不关心他,使得他怀才不遇,终日郁郁。可事实上,我之所以不喜欢二郎,从来都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他的野心。”
“野心?”朱肖不解地问道,“有志向、有野心,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朱杭苦笑着摇了摇头:“二郎野心太重,可又没有相应的能力,只知道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却没有大局观,根本看不长远。他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以至于自视甚高而又短视可笑,根本不如你父亲忠厚可靠。”
他摸了摸朱肖的发顶,悔恨地说道:“我也有错。我自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轻视二郎的能力,认为他即便不甘,也只能暗中下些无足轻重的小绊子,根本翻不出什么风浪。谁曾想,就是这轻视害了你父亲的性命,也毁了咱们家的前途。”
朱肖难过地看着朱杭:“祖父,您不要伤心,这并非您的过错。”
朱杭强笑着说道:“好孩子,我不伤心。我已到了这个年纪,本来就没有几年好活,无所谓伤不伤心,难不难过,但你还小,还有数十年的光阴要过,所以一定要记住:是二郎害了你的父亲,害了咱们朱氏,往后的日子里,你要好好读书,好好修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万万不能像他那样,被不甘与怨恨蒙蔽双眼,以至于最终害人害己。阿肖,人生如棋,你一定要记得,走一步,看三步,不要冲动,不要出头。”
这一连串的叮嘱,让朱肖心中莫名感到不安。
他心乱如麻,可却又说不出缘由,只能重重点头,对着朱杭保证:“祖父,您说的我都记下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听您的话,做一个正直聪明、目光长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