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75)
郗归当然不会相信:“诶,这难道不是事实吗?那我待会得找人好好问问才是。”
郗声侧身指着郗归,笑着说道:“你个促狭鬼哟,伯父不过是被他们拉着顽一会罢了。”
二人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玩笑话。
老仆奉安侍立在侧,也时不时添一句逗趣的话。
室中一时温馨非常,奉安忍不住偷偷用袖子拭了拭泪——自从郎君病逝,家中再也没有了这样欢乐的气氛,还好女郎如今来了,郎君保佑,一切都会好的。
第二日,郗归命人烹牛宰羊,于校场之中,大饗北府军将士。
热腾腾的牛羊肉进肚,吃得人浑身都暖了起来,北征的将士们眷恋地看着校场中的一草一木,不知道是否还有再见的一日。
一个年轻人拍了拍旁边的士兵:“兄弟,是不是舍不得了?你去年才生的儿子,不如换我去吧,我没什么好牵挂的,死了也不要紧!”
那士兵推了他一把,揉了揉眼睛:“说什么胡话?我还要上阵杀敌,给我儿子挣个前程呢!谁都别跟我抢!”
那最初开口的人挠了挠头:“唉,不是我说,你们这些成了家的人,就该待在京口,莫要与我们年轻人抢机会!”
“呵。”年长些的士兵骄傲地笑了一声,“毛头小子,还有的是历练呢!这次就等着哥哥们的捷报吧!”
周围人听他这么说,都大笑了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手刃胡人、凯旋而归的场面。
一阵热闹之中,画角声穿透喧嚣,响彻整个校场。
将士们立刻收拾军容,整齐地列好了队。
这几日风很大,吹得北府军的军旗与代表高平郗氏的徽旗猎猎作响。
天地间空旷得仿佛秋日一般,平添了几分浩然悲壮之气。
将士们身着藤甲,一排排立在校场之上。
太阳初升,阳光普照,一柄柄锋利的长矛,不约而同地泛起了寒光,仿佛在共同演奏一首慷慨的别歌。
第一批带队前往江北的首领,最终定了刘坚和李虎。
李虎一家世代都是郗氏部曲,对郗归忠心耿耿。
地动之后,郗归带着潘忠返回建康,他则留在此地,与宋和一道做记室参军的工作,成绩很是不错。
这次出征,郗归殷殷嘱咐,让他务必督促北府军保持当行本色,使得将士们牢记初心,申明法度,做到令行禁止。
至于将领,郗归原本属意诸葛谈、何冲等人前往,刘坚则留在京口掌控大局。
但刘坚却拒绝了。
他等这一日已经等得太久,以至于迫不及待地想要上阵杀敌,打一场真正的胜仗。
纵使他知道,对于前途而言,这并非最好的选择。
尽管如此,郗归还是问道:“你可想好了?你若北征,京口这些将士,可就要交由别人带领了。”
刘坚毫不犹豫地拱手答道:“卑职已反复思量,还是决心北渡御敌。宋参军御下有方,京口将士无论交由何人指挥,都是女郎的部下,卑职不敢擅权。”
郗归示意他在对面坐下:“我让宋和如此行事,并非因为不信任你,而是需要借助高平郗氏的历史,将将士们牢牢地团结在一起。”
“在下明白。”刘坚挠了挠头,“我等就算先前不明白,后来看到军中的变化,也不能不佩服女郎的高明之处。”
“但你还是执意北征?你可知道,纵使你与眼下的北府军有多年情谊,可淮北流民不日便至,你如今北去,这些新来的力量,便完全不识得你了。往后的事情谁都说不清,等到他日,你未必能够再做北府军的第一人。”
第72章 出征
“卑职想过了。”刘坚紫红色的脸庞上, 泛起了憨厚的笑意。
郗归自认识刘坚以来,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平静的神色。
就好像北征的消息是一汪静水,平复了他鼓噪多年的内心。
他说:“卑职的祖父曾任中朝的雁门太守,父亲曾是司空帐下的征虏将军。刘坚不才, 于乡野之中蹉跎多年, 以至于人到中年, 一事无成。如今北秦叩关,卑职身为武将之后, 自当奔赴沙场, 为国效力。纵使马革裹尸, 也无怨无悔。”
郗归听闻此语,正襟端坐,亲自为刘坚倒了一盏茶:“将军高义, 郗归佩服。那么, 就祝将军此行战无不胜, 攻无不取。”
刘坚没有想到,高平郗氏的女郎, 竟会亲自动手, 为自己倒茶。
他激动地接过茶盏, 一饮而尽,而后膝行退后几步,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刘坚必不负女郎所托,此去江北,必定打出郗氏北府军的威风来。卑职以项上人头保证——首战必捷!”
郗归示意南星快快扶起刘坚, 自己则双手拿起放在一侧的长刀, 递给了刘坚:“这是西苑新制的宝刀,京口上下, 静待将军的捷报。”
刘坚接过长刀,再次行礼:“必不负所托!”
此时此刻,刘坚正佩着那柄长刀,与李虎一道,站在诸多将士的最前方。
郗归站在点兵台上,看着校场上一张张坚毅的面容,不由想起了往日里郗岑骑马扬鞭、意气风发的模样。
旌旗猎猎,仿佛荆州靶场上的声音。
郗归心道:“阿兄,你看到了吗?我们终于要北渡了,终于要与苻秦作战了!”
她想到了郗岑曾无数次讲过的,祖父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的故事,想到了郗家陵园里一座座的衣冠冢,想到了郗氏祠堂中那一面面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