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卿同舟(98)

作者: 迟非 阅读记录

把染霜的屋簷勾出红线。

院子裡很安静,光秃秃的树干伫立著,枯枝向外张扬,远远看去竟像是透著喜色。

北京胡同裡有一间四合院,前院喧哗,后院寂静。

廊簷下的暖光氤氲,被升腾的白气吸引。

那涂著红漆的窗棂有些斑驳,光从模糊的窗户裡透进去。

有一双人影交叠,絮絮耳语。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我用那遥远的时间,换一次与卿同舟的机会。

婚礼进行时

许同舟十二月中旬进组,元旦的时候请瞭两天的假,带著周与卿回瞭上海。

上海的天气比北京好不到哪裡去,北京尚且还有暖气,而上海街头的冷风一吹,夹杂著黄浦江的潮气,凉意从脚底板直往上窜。

“好冷。”裹紧瞭围巾,拎著从在北京做好的点心,周与卿缩缩手指。

许同舟却是没什麽不习惯的,携瞭她的手揣进口袋:“回傢就好瞭。”

沉长清和许宁和开瞭车来机场接他们,许同舟一出机场就接到瞭许宁和的电话,说他们在停车场等著。

许同舟应著好,带著周与卿往停车场走:“爸妈来接。”他话锋一顿,“要改口,记住瞭吗?”

周与卿半捂在围巾裡的脸一热,含糊地点瞭头,心道可千万不能像上次那样,一张口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元旦出行的人多,车停在角落裡,两个人七拐八弯找瞭半天才找到,沉长清把车窗摇下来半边,笑眯眯地冲他们招手。

距上次在北京见面,过去瞭才不到两个月,身份却已经大变瞭样,周与卿把围巾拨瞭拨,冲沉长清露出一个小小的笑容。

“快进来,快进来。”沉长清把车门打开,自己往裡退瞭一个位置,拍著座椅叫著周与卿。

她一钻进车裡,就迎上一股暖香,冰凉的手上被沉长清软和的手掌覆上:“这麽凉,外头冷吧。”

“还好。”周与卿下意识地回答,然后尚有些不大好意思,看瞭看后视镜裡的许宁和,一狠心一咬牙,挤出瞭个颤颤巍巍的,“爸。”然后转向沉长清,“妈。

这两个称呼对她来说是生涩的。

好在两老并不计较,隻都笑弯瞭眉眼,洋洋回瞭声:“好好好。”

许同舟放完礼物回车上,吐瞭口白气:“好什麽呢?”

“儿媳妇好啊。”沉长清抢白,然后推瞭推许宁和的肩膀,“回傢回傢。我在傢裡煲瞭汤,就等著你们回来瞭。”话音将落,歪著头看向周与卿,有些不大好意思,“妈手艺不大好,你将就将就。”

周与卿被这拉傢常的语气舒缓瞭紧张,食指在自傢婆婆掌心挠瞭挠:“没事的。”

天气有些阴沉,没有太阳,潮气更甚。

周与卿一下车就被迎面的穿堂风击中,打瞭个喷嚏。上海的老弄堂裡拓著烟火气,傢傢户户的窗户外都伸出一小截积著油垢的厨房后窗,呼呼喷著热气,鸡仔排骨的香气灌满瞭弄堂。晒台和阳台上横七竖八摆著竹竿,好些户人傢还种瞭花草,凤仙和青葱就那样并排放著,却也不觉得违和。

周与卿从没想过许同舟在上海的傢会住在这样接著地气的地方,耳边都是上海的软语,拼凑著傢长裡短。

她有些新奇,四处望著。

许同舟跟在她身后,半挡著风:“这是傢裡的老房子,还没拆迁,我爸妈一般回上海都住在这裡,我自己的房子不在这边。”

“住这裡很好啊。”她的嗓音清亮干净,一听便晓得她是真的很喜欢这裡。

许傢父母在前面开门,冷不丁隔壁窗台探出一个脑袋:“呀,那委来啦。”

沉长清抬头:“委来啦。”

“凡切瞭伐?”

“唔自嘎烧额。”

周与卿一句都没听懂,却觉得有意思极瞭。

沉长清回头冲他们道:“跟王阿姨打个招呼。”

许同舟半仰著头,冲著那人笑:“王阿姨,好久不见。这是我太太。”他揽著周与卿,对那人介绍著,然后低声道,“我傢几十年的老邻居瞭,你叫她王阿姨就好。”

周与卿点头,乖乖巧巧地叫瞭人。

王阿姨的普通话不算标准,还带著上海腔调,那轻言软词和北地比起来,当真是绵软不少。也怪不得,上海女孩撒起娇来,总是让人难以抗拒。

老房子没有地暖,全靠著空调制暖,呜呜的风吹著,也不算暖和。

小太阳的取暖器上还贴著一个小熊娃娃的贴纸。

许宁和泡瞭茶,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眉眼温和慈爱:“婚礼有什麽打算吗?”

周与卿一愣,她还没想过这茬。

倒是许同舟,像是在脑子裡已经想过许多遍一般,张口就来:“具体在上海还是北京,我和阿卿还没有商量。不过时间也是有的,我马上要进组,整个戏大概要四个月左右,刚好赶上开春,到时候我会空出一段时间来办婚礼,还有蜜月。”

周与卿听的一头雾水,扯扯许同舟的袖子:“什麽婚礼?”

“总不能隻领个证就算完瞭吧。”他有些无奈,明明是所有女孩子都最期待的事情,偏偏到瞭她这裡就可有可无。

周与卿抠抠眉尾,干笑两声:“行,行吧。”

许宁和也是看出来瞭,这儿媳妇是个实心眼,不过也太老实瞭些。

“该大办还是要大办,不能委屈与卿嫁到我们傢。”许宁和把茶杯放下,搓搓手,撑著膝盖起身,“我去厨房看看,你们自己说说话。”

许宁和一走,周与卿柳眉倒竖:“多麻烦啊,还搞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