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青瓷不语(30)
她走进面包店,店裡隻有一个店员,她看见苏闻青面露歉意,眼底却含有一丝欢喜:
“您好客人,店裡隻剩下最后一份芝士牛油果套餐瞭,我们卖完就要打烊啦!”
“好的,给我包起来。”苏闻青也想让店员早些下班。看著店员轻松的步伐,她装作不在意的问:
“下午,大概三四点左右,有没有一个个子高高的,青年男性来买贝果?”
“你是说陈默吗?”店员回忆起来,眼裡满是欣喜,“你也看《遇见国宝》瞭?我特别喜欢他和苏闻青!”
“你说他们会不会早就认识?诡计多端的小情侣……”
“……”
苏闻青结账,走出面包房,上瞭出租车,等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半。
一路上,她曾无数次地想问陈默,来回两个小时买面包,到底是他太闲,还是觉得自己的嘴过于挑剔,以至于咽不下其他的食物。
手机在聊天框打瞭字又删除。
他会说什麽呢?苏闻青想。
大概又是一些:性子最跳脱的秦安,也能在工地哼哧哼哧来回走两三个小时、身量最小的宋欢,也能为测量一件器物的大小跑遍整座南城。
陈默这个人夸不得,为人处世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情趣。
苏闻青在心裡暗暗的琢磨。
明明自己穷得要死,明明有一位漂亮年轻的富婆站在他面前,是他把握不住机会。
披衣服、送回酒店、买面包,他明明做得很好。隻要再主动说几句漂亮话哄自己开心,就凭陈默那张脸,苏闻青也甘愿给他打几个钱。
和陈默说话,少瞭显得无聊,多瞭就显得自己自作多情。就像和一台智能的npc互动,隻会凸显自己低下的智商和他低下的情商。
成年人对于金钱和□□的关系,拒绝得就是这麽隐晦,更别说陈默的脊梁还有些硬,见不得光的关系在他面前根本行不通。
她非常,非常不喜欢他。
苏闻青气得双手重重锤向沙发,可拳头并没有传来她想象中的钝感。
她低头看去,沙发上躺著的,正是陈默凌晨给她披上的灰色大衣。
及时雨
第二天中午,陈默踏进教室,宋欢和秦安已经把修複完毕的瓷器放在桌子上,旁边是线装成册的修複报告。
他们专业穷得抠搜,陈默没用那100万买打印机,卡裡的一分一毫都要花在钢刃上。
于是,两人隻得去门口,去那间专坑大学生的打印店花钱打印。
彩印是1块钱一张,一来一回也是笔不小的费用。好在他们装订可以自给自足,陈默从前教过线装书的缝制方法。
本著能省即省,一天省30,一年省下一个亿的处事态度,很快,两个人就把目光放在隔壁的计算机系上。
秦安长得讨喜,嘴甜,说话又好听,再加上研2学长的身份,以及《遇见国宝》播出陈默的名人效应,不出半个小时,他们就顺利的拿到瞭隔壁打印机的免费使用权。
那是秦安第一次借著陈默的名头耀武扬威,感觉十分良好。
陈默站在桌前,检查这两尊修複完整的执壶。
整体来看没有什麽太大的缺陷。
隻是他要求严格,对两人的作品皆是按照博物馆展陈的需求来看待。
展陈修複,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件破损的器物还原至它原本的样貌,从而达到展陈观赏的需求。这一点华国和西方不同。
华国的展陈修複是尽可能的,让观者看不出修複的痕迹,而西方则用不同色系的材料修複,把修複的痕迹完完整整的展露在观衆的面前。
展陈修複的步骤繁琐,先是检查、拍照,随后用石膏或树脂材料做型,补足器物缺失的部分,然后用不同目数的砂纸打磨。
陈默对做型的要求极高。
做型相当于是展陈修複的地基,他要求两人闭著眼睛摸器物,而做型过关的要求是:用手摸瓷器表面和石膏修补的连接处,没有任何突兀的手感。
对此,两个人曾煞费苦心的研究。
补足器物的石膏,分为香薰石膏和牙科石膏。
香薰石膏的表面光滑细腻,但是材质坚硬,不好打磨,一旦错过石膏半干的“黄金六分钟”后,造型就基本固定,很难调整。
牙科石膏的可塑性更强,更好打磨与塑型,但表面粗糙,内质疏松,稍有磕碰便会碎裂。
宋欢刚开始修複的时候,她对著两种石膏琢磨瞭许久。终于,她想出一个在理论上可行的方法。
牙科石膏做造型,然后在表面糊上一层香薰石膏。这样既完善瞭造型,表面又光滑牢固。
她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后,发现此种方法可行性及高。
从那以后,两个人的修複速度大大提升,秦安热忱地把这个方法取名为“欢欢法则”。
补足器物的造型后,接著是上色与上釉。
陈默很快便发现瞭问题。
这尊执壶比以往的器物都要大上不少,而上色又是一件精细的过程。
上色的方法大致分为网刷上色和笔刷上色。
网刷上色的速度很快。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类似于牙刷蘸颜料,用手拨刷毛,把颜料弹在白纸上,适合大面积修複。但表面粗糙不光滑,隻适合于青铜器和紫砂器物。
笔刷上色是用柔软的羊毫毛笔蘸取稀薄的颜料上色。表面光滑,触感温润,但对于手法的要求及高,速度也慢,隻适用于小范围修複。
眼前的这两尊器物色泽温润,触手光滑,并没有网刷上色特有的颗粒感,显然是笔刷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