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只想摆烂[慢穿](138)

八哥当年是怎麽把太子搞下来的,挖墙脚、抢位置、摸底细、告状,三哥哪怕是学一样呢。

如今这算什麽,醉汉打拳吗,乱打一通。

四爷坐在太师椅上,忍不住伸手揉瞭揉太阳穴。

在倒太子这件事情上,光指望三哥是不成的,偏八弟、九弟和十弟那裡近来也没有什麽动静。

开春之后,八弟花在田裡的时间比在户部的时间都久,从前是种菜种果树,现在又种上粮食瞭,据说还淘换瞭些不太常见的粮种。

九弟自从被封为郡王之后,便又旧态複萌,又把重心转移到瞭做生意上,新开的酒楼风风火火,都已经在别处开始开分店瞭。

理藩院向来是个半冷不热的衙门,十弟在裡面也没什麽建树。

这哥仨爱除瞭一如既往的来往密切之外,实在没什麽特殊的。

“八弟那一套哪是那麽好学的。”四爷语气淡淡的道,不是谁都能折得下腰来,三哥如今是不怎麽在意脸面瞭,可也不是个能折腰的人,即便是折得下腰,三哥也没有八弟收拢人心的本事。

“咱们专心弄好内务府这一套,请立皇太孙一事,且由他们去。”

太子都已经被複立瞭,还怕再立一个皇长孙吗。

必要的时候,他甚至还打算让岳父再给太子殿下加加码,让太子爷更加的衆望所归。

现在还不急,做好手头上的差事,比立刻拉太子下马更重要,他赌皇阿玛对太子并非全心信任,赌后面的弟弟总会有跳出来倒太子的。

十三爷明白四哥为国为民之心,但有时候想想内务府这个庞然大物也会有些憷头。

八哥拿出来的那套章程的确很好,他认可,四哥也认可,从去年到现在,他们在推行过程中分毫未改,且越发能感受到这套章程在细致之处的精妙,隻是也实在够得罪人的瞭。

两三年之内,他和四哥恐怕都要被陷在内务府的改革裡瞭。从长远来看,不管四哥日后能不能成事,改革内务府对大清都是有益的,但如果隻看眼下,内务府改革成瞭是有功劳,可在夺位之际,得罪前朝后宫那麽多人,真的不会影响到四哥吗。

十三爷对此颇有顾虑,但四哥决意如此,他也不会拖后腿,隻盼著皇阿玛能够看到四哥的能力和公正之心,而不是隻看出身地位。

三爷请求立皇太孙的折子被压下去瞭,但这对三爷来说隻是个开头,每隔半年,他便要写一次折子,大赞皇长孙,请求皇阿玛立其为太孙。

第一次,朝中有颇多的反对之声,远超附和者。

第二次,反对声和附和者的声势已以平分秋色。

到瞭第三次,请求立皇太孙的声音已经压过瞭反对声,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已经致仕在傢的佟国维都出现在瞭求立太孙的阵营裡。

第四次,反对之声已寥寥无几,举目四望,太子已尽揽人心。

但立太孙之事仍旧被压瞭下去,皇上不允。

*

“你们说,半年后三哥还会不会再上折子求立太孙?”九爷很是好奇的道。

两年瞭,三哥每半年就要上一次这样的折子,太子党的人为立太孙之事如此冲锋陷阵。

如果不是这两年来三哥还会时不时在公开场合怀念大哥,立太孙不成也会在朝堂上故意劝太子早日和太子妃生个嫡子,有时候还会提索额图和梁九功恶心太子,就冲三哥这锲而不舍要立太孙的劲儿,真的会让人怀疑是太子党的人。

但现在上蹿下跳跟太子作对的人也就隻有三哥瞭,偏三哥又没什麽杀伤力,两年都没弄掉太子党的一个人,眼睁睁看著太子的地位日渐稳固,声势远超一废前。

毕竟一废前还有大哥和他们哥仨跟太子作对,现在却隻有隔靴搔痒的三哥。

四哥和十三在内务府的改革几近收尾,但得罪的人也多瞭去瞭,两个人都快成孤臣瞭,弹劾的折子月月都有,要不是皇阿玛压著护著,怕是早就被踢出内务府瞭。

他和八哥十弟这边两年来不说完全不理朝政,但‘明眼人’应该也都看得出来他们心不在朝堂上,一个比一个颓。

他和十弟就不用说瞭,在工部和理藩院都是不干差事的吉祥物。

八哥这裡也差不多把皇子在户部的权柄全都让给瞭三哥,整日不是看书听戏,就是跑到田裡去待著。

八哥种田和四哥还不一样,四哥是亲力亲为,所以四哥沉迷种田那会儿也种不瞭几分地,但八哥就不一样瞭,八哥是喜欢到田裡待著,喜欢采摘收割,但并不喜欢亲自动手耕种施肥拔草除虫,所以八王府足足开辟瞭七八亩地。

什麽都种一点,什麽都种的不多。

八哥虽不喜亲自动手耕种,但对田裡的东西还是极为上心的,每日都要在田裡待上一两个时辰,仔细观察,研读农书,也会和农人交流经验,以至于这两年裡大有成果。

除瞭粮食果蔬的味道之外,産量也有提高。

这可苦瞭他。

一方面是种的太少,七八亩地听著是多,可这个种一点,那个种一点,匀到每一样身上就不多瞭。

另一方面是人多。

八哥府裡现在是一傢五口,大哥府上的三侄女出嫁后,四侄女已经回府陪大哥瞭,隻剩下弘昱还跟著八哥读书习武。

他和老十就不说瞭,经常跑到八哥府上来用膳,他福晋和十弟妹怀孕那会儿,八哥没少让人送青菜过去,以至于孩子都生瞭,妯娌俩还惦记著这一口,时不时抱著孩子跑到八嫂那裡蹭饭。

据他所知,隔壁府上的四嫂虽来的不勤,可四哥四嫂的闺女来的勤。

上一篇: 来自远方为你葬花 下一篇: 不许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