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只想摆烂[慢穿](157)

康熙皱著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十四怎麽会在流放之列,老八那麽会糊弄人,还会糊弄不瞭十四吗,除非是不想。

“你仔细说说,这些时日外面都发生瞭什麽,朕能挺得住。”

“臣妾一深宫妇人,知道的不多,臣妾也是在八爷登基前一日才被接出畅春园的,听说八爷登基那日,所有的皇子都到齐瞭……”

皇贵太妃在万岁爷面前向来很有分寸,该知道的她知道,不该她知道的她也绝不能提,不能让万岁爷觉得她手伸太长。

什麽是她该知道的,那自然是后宫之人衆所周知之事,比如登基大典那日,万岁爷的长子和嫡子都在,再比如万岁爷的嫡子如今早已离京出海。

“登基大典的第三日,太子爷就被护送到天津,由天津港口出海,臣妾听闻,太子爷此行隻带瞭李侧福晋和弘皙阿哥,馀下傢眷都留在瞭京城。

不过万岁爷您放心,太子爷的傢眷已经被安置到瞭理亲王府,弘晋阿哥小小年纪,这次也随叔伯一起被封为贝勒。

太子爷离开京城时携有三千人,拉行李的马车足有一百多辆,除瞭粮食药材佈匹茶叶这些紧俏物,太子爷一行还带瞭武器,便是去瞭外面,也有能耐立足。”

康熙揪著心,忙问道:“太子是否已经安全出海?”

三千人马,又有武器在身,还要被流放到海外,如此种种,难道不是在刻意逼迫太子殊死一搏吗,隻有太子带人反抗,老八才好就地格杀,以绝后患。

“臣妾听说,太子爷已经出海十多日瞭,隻是海上不比地面,太子爷也无法捎信回来,不过太子爷福大命大,应当一切平安,这会儿说不定已经靠岸,置办上傢业瞭。”

康熙没说话,也有可能已经消失在茫茫大海上瞭,老八若有心要置保成于死地,那方法多瞭,可以在船上动手,也可以去收买海盗,甚至可以让大清的海军去围杀大清的太子。

“八爷登基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良妃为皇太后,也封瞭臣妾做皇贵太妃,惠姐姐为……大爷被恢複爵位,二爷留在京城的阿哥被封为贝勒,三爷、七爷升亲王,老九和十爷也被升为亲王——”

皇贵太妃略一停顿,继续道:“铁帽子亲王。”

铁帽子亲王,是大清爵位的最顶端,世袭罔替。

而没有军功被封铁帽子亲王,实属是头一次。

不管是她这个皇贵太妃的位份,还是老九所得的铁帽子王爵,皇上待老九实在是够意思瞭。

这也是她不去老五和老九府上当祖宗,反倒自请来伺候万岁爷的原因。

她跟瞭万岁爷几十年,虽不懂朝政,但她瞭解万岁爷,有她在此盯著劝著,或许能有些用处。

老九已经是和皇上绑在一条船上的人瞭,连带著她和老五也成瞭皇上的人,万一太上皇複辟重新掌权,她们母子三人恐怕都要跟著皇上被清算。

“十二爷、十三爷、十四爷俱是郡王。”

康熙倒过去追问:“老八登基那日可还顺利,诸皇子都在,没闹出什麽乱子吧?兵变时,京城死伤如何,老大和老七、十三、十四为何也被流放到海外?”

皇贵太妃听明白太上皇想问什麽瞭,但这让她怎麽说,说皇上登基一切顺利,诸皇子包括太子爷在内都未闹事,还是说兵变那日,京城主事之人是老九,老九去绑其他几位皇子的时候,连像样的抵抗都没遇上。

至于四位要出海的爷,她倒不觉得是流放,连太子爷都不能算是流放,哪朝哪代被流放之人是带著傢産和几千人手走的,太子爷都不算,有朝廷支持做后盾的另外四位爷,就更不能算流放瞭。

“王爷们向来兄友弟恭、谦虚礼让。”

一致对外。

皇贵太妃隻能含糊著回答。

“兄友弟恭、谦虚礼让?老八都起兵谋逆瞭,朕被关在畅春园二十日,他们在外面兄友弟恭!”

康熙完全不相信,宜妃如今是皇贵太妃,老九是铁帽子亲王,宜妃自然是要帮衬老八的,这不奇怪,利益面前,几十年的情分又算得瞭什麽。

隻是宜妃千不该万不该拿他当傻子糊弄,这种拙劣不堪的谎言,别说他被关在畅春园二十天,他就是被关上两百天,也不会相信。

“接著说。”

他倒是要听听宜妃还能编出什麽话来,皇子们‘兄友弟恭’,是不是前朝和后宫也一片和谐。

他甚至怀疑医妃这一生的太妃吉服也是假的,不过是配合老八让他死心罢瞭。

“王爷们孝心可嘉,纷纷请旨接额娘回府奉养,大爷接瞭惠贵太妃去,三爷接瞭荣太妃,四爷接瞭佟贵太妃……”除瞭她,凡是儿子已经出宫开府的太妃,这两日都会搬出宫去。

但有子的太妃毕竟是少数,太上皇后宫充盈,如果把剩下的太妃都塞到慈宁宫和宁寿宫去,怕是塞不下,就算勉强塞下,也未免有些为难人。

皇上没有要为难这些太妃的意思,将东六宫腾出来,东六宫的太妃们皆搬到到西六宫去,西六宫中的翊坤宫正殿照旧是她的,永寿宫却是被清瞭出来,改名寿康宫,是皇上为太上皇预备的。

也就是说,西六宫将来住的不再是皇上的妃嫔,而是太上皇和太妃们。

至于被腾出来的东六宫,目前还是空著的,皇上没有妾室,隻有一位住在坤宁宫的皇后。

皇贵太妃时时留心著太上皇的表情和动作,未免太上皇回宫后一时接受不瞭,她须得提前让太上皇做好心理准备,但又不好太过刺激太上皇,这几日得缓著来,慢慢来,别把人气病瞭。

上一篇: 来自远方为你葬花 下一篇: 不许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