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偏要干政(11)

作者: 木侬 阅读记录

她弯腰一把扯下李云锦腰间的玉佩,递给身边的人,笑得不怀好意:“送到驿站去。”

深夜,一个口吐白沫的传令兵叩开宫门。

战马日行八百裡,途径驿站换瞭八十匹马,轮换瞭二十人,八百裡加急送来一块玉佩与一封信。

绿林义军绑架瞭长宁公主,要求朝廷即刻派出粮草万石,医官百名,草药千斤,七日为限,晚一日,便砍长宁一根手指头送来。

玉佩送到之时,已过三日。

太子阴沉著脸,握著玉佩,心思百转千回:到底真的是流民作乱,还是有些世傢,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清除长宁公主瞭?

皇帝身体不好,躺在寝宫床上,满屋都是药香。

皇帝问:“你怎麽看?皇傢岂能被流民拿捏?这些刁民要的粮草药品,可不是小数目。”

太子道:“儿臣已派人去细查刘世宗之祸到底致使多少百姓受难,以及疫病是否真如信中所言那般严重。”

“事到如今,你还是坚信,留下云锦,不后悔?”

如果三年前,太子不那麽坚持留下长宁,今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太子道:“她做瞭儿臣想做的事。儿臣并不后悔当日的决定。”

皇帝仰头看著金黄色的帐顶:“朕早看出来瞭,云锦是把利剑,所以她及笄那年朕想将她送走,避免他日你们二人同室操戈,可是你不肯。”

“如今看,她确实有胆识,敢决断。”皇帝道,“如果你们二人真能互信不疑,她会是你最锋利的刀剑。可是,在皇室找信任,呵呵,与大海捞针无异,太愚蠢瞭。”

“你这麽聪明的人,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皇帝睁开自己老浊的眼睛,打量著自己这个仁孝的儿子。

太子低著头,并没有辩解,他知道皇帝说的话是正确的。

皇帝继续道:“刘世宗是该死。仗著几分旧情,狂得没有边。云锦杀得好,看似鲁莽,可除瞭她,朕和你都不好下这个手。但她毕竟是无诏杀瞭一个世傢,若朕为这个理由治罪于她,难免失瞭百姓的心,可若不惩治,世傢的心又难以抚平。等她回来,让她去封地吧。”

太子没想到李云锦生死未卜,皇帝却先想的是将她送去封地。他为皇室的无情而伤怀。

“父皇,让她留在京城吧,她不会是个政客。”

皇帝咳嗽一声,斜著眼瞥他,太子一动不动,父子两人在沉默中僵持,没有人退步。

空气中无形的对抗让所有的宦官噤若寒蝉,恨不得把身子贴到地毯底下去,抹去自己的所有存在感。

过瞭很久,皇帝累瞭,厌倦极瞭,他好像回到瞭自己幼年的时候,看到瞭很久很久以前血流成河的宫廷,看到瞭姑姑们明豔却无情的面庞,以及地上一层垒著一层的尸体。

禁军推著木板车,带著成山的尸体离去,血水顺著车轮往下淌,在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

可是现在他老瞭,常年的疾病软化瞭他钢铁般的意志,他的心变得柔软。

他看著李云锦那张和姑姑们一样妍丽的脸,想起来的却是她两三岁时肉嘟嘟的小脸。

当时她还不会喊父皇,隻会嘻嘻笑著喊“爹爹”,“爹爹”。

喊得他的心软成瞭一滩春水,迟迟狠心不下做那个决定。

他挥手让太子离开,也挥走瞭自己脑海中那个决定。

“天下迟早是你的,你既如此自负,就自己担著后果吧。”

“极目远眺”跟“身处其中”天差地别。

李云锦踏入这个勉强算村子的地方。

满目疮痍,残砖碎瓦陷在泥裡,连一座能称为建筑的像样房屋都没有。

过往流民衣不蔽体,面黄肌瘦,个个如行尸走肉,饿得两眼发直。

有小儿坐在树下,身边是大人的尸体,小孩哭也不哭,两眼失神地朝向前方。

过不多时,几个义军过来,都用佈捂住口鼻,抬著尸体要走,小孩才如梦初醒,抓著义军哭喊著:“不要烧我娘。”

闻者心碎,却无一人阻拦。

李云锦问,“何时起的疫病,为何不报官府?”

朱青冷叱一声,说:“刘氏压著疫病不敢报,都被你斩瞭满门,要不是黄河决堤动静太大,刘世宗都敢说国泰民安。”

李云锦踩到一块滚石,脚下一崴,整个人险些栽倒滑下山坡,朱青一把捞住她,察觉李云锦全身都在微微颤抖。

顺著山坡往下看,是一处临时搭建起来的义庄,尸体横成小山,无遮无拦,暴于荒野。

数十个头绑绿林红佈带的青壮年搬著尸体往火堆裡扔,火光漫天,哭声震地。

李云锦隻觉得自己头昏脑胀,满头冷汗直坠,她问:“受灾的到底有多少人?”

朱青语气麻木,“至少五六十万吧。”

平地惊雷。

李云锦浑身颤栗,猛抬起头,猩红著一双眼死死地瞪著朱青,大喝:“一派胡言!刘世宗再能隻手遮天,周边郡县官府怎敢不报?”

朱青嘲讽地看著这个柔柔弱弱,跟面团儿捏起来似的娇小姐,冷笑道:“报瞭灾,就得赈灾,战打得火热,征粮征瞭几波,哪还有粮?但凡官府肯施以援手,何至于逼民为盗?”

李云锦渐渐冷静下来,蹲坐在地上,并不在乎名贵的锦缎沾上烂泥。

朝廷军报最慢也要三百裡加急,如果有官府报灾,算算时间,赈灾的圣旨必定已经到瞭周边郡县手裡。

可灾区如今却仍是这番景象,可见朱青所言不虚。

李云锦也明白,如果没有多处郡县一起放粮,隻有一个县当出头鸟,流民便会蜂拥而至,挤破县城,造成大乱,导致本来没受灾的郡县也会被流民冲破,人为造出更多灾民。

上一篇: 初恋是玉兰香 下一篇: 入赘大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