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坐井观天(148)
得知这个消息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徐老爷子更是如此,这半个多月他骨裂的那条腿就没敢沾过地,走的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屋子到小院,现在终于可以杵着拐出了院子,到外面去溜达一下了。
又过了两周,老爷子再度去复诊,这一次恢复的更好,大夫查看过老爷子的状态后,直接将石膏都给拆了下来。
石膏拆下来之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修养了,大夫说补充上足够的营养,给骨头一段时间让它继续愈合,再过六到八周骨裂差不多就能痊愈。
卸下了石膏的徐元海闲不住,院子里的什么活他都能帮着做一些。
家里人怕他累,更怕扯到他的腿,都劝着他少做一些,可老爷子这些年做活做惯了,闲着的时候就觉得浑身都不舒服,最后没办法徐宏伟就想将他爹安排到收银员的位置上,让他帮着给客人结账。
他想的挺简单,因为收账这个活是店里面最轻松的,站着坐着都行,不费力气。
但是徐元海却是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人是老了可是还没有糊涂,这家店是他儿子和媳妇的,不是他的。
收钱这种事情,偶尔帮一次还可以,长时间收银绝对不行,他一个做长辈的,绝对不能接触孩子家钱的事情。
儿子是好心,儿媳妇也是好媳妇,所以他们做长辈的更要有自己的界限,免得给将来找麻烦。
既然钱不能代收,活孩子们又不让他做,在家闷得慌的徐元海,最后只能每天拎着象棋兜子,到隔壁找吴老头去下象棋。
徐元海与隔壁的吴老头可谓是一见如故,两个人都是朴素又豁达的性格,相似的年龄和相同的爱好,让他们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一对老友。
这一天,老哥俩窝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对着棋盘杀的难分难解,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谁都奈何不了谁,最后只得选择和棋,棋局重新开始。
两个人把棋子重新摆放回原来位置的时候,隔壁院子那边突然传来了一阵嬉笑声。
俩老头闻声一起向外张望,徐元海先开口道:“是我媳妇和你们家弟妹,她们俩最近不知道在聊些什么,经常这么嘻嘻哈哈的。”
说完也就不在在意,低头继续摆弄棋盘上的棋子。
倒是吴老头,听着窗外的欢声笑语,想着隔壁一家三代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生活羡慕的道:“老哥哥,我是真羡慕你。妻贤子孝晚辈们都争气,哪个孩子离你都不远,只要你想了,叫一声就能看得见,多好。”
徐元海闻言乐呵呵的道:“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呐。你和我弟妹两个人都有退休金,生病了去医院医药费还有国家给报销,吃喝不愁后顾无忧。我和你嫂子就是俩土里刨食的乡下人,趁着现在还能干点啥,就得不停的干,得给自己和老伴攒下一些棺材本,不然心里面都不安稳。”
“老哥哥,你有三个儿子还担心什么。别的人我不敢说,你们家老二,就是宏伟还有她媳妇,都是明理知事的好孩子,你和嫂子将来都是有福气的人,能享受子孙福。”
徐元海闻言回道:“儿子是挺孝顺,媳妇们也都懂事,但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还是自己有心里才能有底气。”
此时棋盘已经重新被摆好,吴老头拿着棋子先走一步道:“你这个想法也对,还是自己手里捏着一点东西,以后说话的时候才能硬气。老张家你知道吧?就和咱们隔一条街,巷子口的那家。他们家俩儿子一个姑娘,当初老头还在的时候,老头有退休金,退休金还挺高,儿子女儿都愿意把老两口接过去住。后来老头没了,就剩下一个啥也没有的老娘,哥俩照顾两三年,矛盾就出来了。”
“还好老头不糊涂,走之前留话了,谁伺候老妈谁得老房子,就这样老太太才算是能平平安安的走了。可是老两口走了,兄弟俩就不太平了,两个人都觉得自己伺候的比较多,对方没做什么,房子应该归自己,不想和兄弟平分。”
“老哥哥,你是没看见,当初那兄弟俩闹的当街打架。我们这些老街坊好不容易才给拉开,听说后来还报警了,然后兄弟俩因为互殴都进局子了。好好的一家人,闹成这个样子,街头巷尾的传闲话,那一家现在都快成为咱们这一片的笑话了。”
徐元海闻言愣了一下,捏着棋子若有所思,心神有所恍惚的他最后输了这一盘棋。
小雪过后进入腊月,徐家熟食卤味店的生意又开始变得火爆起来。
本来腿伤已经养的差不多,打算回老家的徐元海和徐常氏见状,就先没提要回家的事情,老两口选择了留下来,给儿子和儿媳妇帮把手。
这一帮就帮到了大年三十。
年三十的上午,徐常氏和李桂荣两个人出去采买年货,剩下的人留下来将商铺和小院打扫干净,挂签、对联、福字什么的都贴好挂满。
之后将门窗关好狗子带上,祖孙三代一起坐车回家过年。
这个年徐家过的特别热闹,因为今年三房人家的日子过的都不错,每一家不管是多还是少,都赚了钱还存了钱。
初一拜完年之后,徐元海将三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叫到了东屋,说有事要和他们商量。
三房人家被叫过来的时候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大晚上的老爷子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