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532)
叶欣认识的人中也有受到下岗潮影响的, 比如参加招工离开的赵中华。
她跟以前的知青同志没有失去联系。
王有为和王小薇一直在丰水大队教书, 如今也快退休了,各自儿孙绕膝, 享受天伦;
江静雨、张康明、郑文文、朱玉羽、周旭也都是教师, 下岗潮没有影响到他们, 生活还算顺利;
刘红霞年过三十在城里相亲嫁给一个工人,家庭不是很幸福,如今丈夫下岗失业, 矛盾更加剧烈;
李英丽没有考上大学,七九年办理病退回城了;崔时宇也是先回了城。这两人在乡下纠缠多年,闹得很难看, 那个生在关键年份的女儿, 没有养——从那时起, 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走到最后。
邱志云、孙维强回到了离家近的国营农场工作……
九十年代末,大家开始接触互联网。
联络变得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
王小薇、郑文文等人来首都旅游, 约叶欣聚会叙旧。
见面之后,她们不禁惊叹时光对叶欣的厚待。
这麽多年过去, 别人渐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而她仍然皮肤光滑、长发鸦黑,一如当年。
别人上了年纪一身病痛, 她仍然健康活力, 气色极好。
惊叹过后,也回忆起知青岁月。
当年在丰水大队一起种菜、种西瓜、养鸡的回忆。
江静雨感慨道:“我还记得那年下雨天, 我们上你家去看鸡窝的情景呢,一晃多少年过去了。”
叶欣也偶尔怀念丰水大队的生活。
特别是那个小院,她与沈卓最初的家。
红砖砌的洗澡房、竈房,水泥硬化的地面,木头与稻草搭建的凉亭,还有山上的竹笋,后院的桃树、野山竹,门前的芒果、橘子……充满了年少时的回忆。
他们每隔两三年回去一趟看看,也了解丰水大队的变化。
家庭联産承包责任制之后,大家都分地了,各干各的,种上杂交水稻,年年大丰收,家家吃饱饭。
大队长八十高寿去世的,李光明没有在家,南下去了珠三角。
幺妞来了首都工作。
她妈妈去世了,爸爸也干不动活了,弟弟已经成家;大姐丈夫死了之后再嫁,那个男人不好,打她,幺妞劝她离婚,她不愿意。幺妞觉得她窝囊,一气之下,自己跑来首都了。
她说:“我觉得嫁人没什麽好的,像沈医生这样的太难得。还不如不找了,自己赚钱过日子,不也挺痛快!”
叶欣欣赏地点点头:“你这种思想很好。如果没有遇到情投意合的人,不一定要结婚的。人只要独立、自尊、爱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就能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会过得太差。”
幺妞离开后,沈卓从书房走出来。
看着已经摊在沙发上的叶欣,问她,“咱们情投意合?”
叶欣笑了下,仰头看着他越发成熟俊美的脸庞,“你说呢?”
沈卓沉着地点点头,觉得当然是。又问一句:“要是没有遇到我,你是不是也不嫁人了?”
叶欣道:“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会遇到另一个情投意合的……”
没说完,就被他俯身吻住了。
不好听的话,还说别让她说了。
他们有钱有时间,身体健康,经常出门旅游。一开始只是在国内,后来开始出国领略异土风情。
出国旅行的时候,沈卓内卷外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管西欧还是东欧,都不需要翻译。
而且他有强迫症,攻略总是提前详细做好,需要的东西都会整整齐齐码在行李箱,更不会发生丢失东西的事情。
他还长得人高马大,即便在北欧也不会被人比下去。
身高和冷脸很有震慑力,安全感十足。
叶欣只要开开心心出门行了,每趟旅程都轻松愉快。
也有不好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女人搭讪沈卓,各国都有。
当然也有很多男人搭讪叶欣。
出门在外,沈卓眼睛基本不离开她身上,不是怕她被人拐跑了就是担心她被别的男人吸引,自己根本没空去搭理其他女人。
了解不深的人会说,叶欣明明岁数不小了,却还是那麽天真单纯,一点儿也不为生活发愁,肯定是沈卓宠出来的。
但沈卓明白,她不需要自己就能过得很好了。
自己要是不跟紧点,说不定就跟不上了。
九十年代结束,千禧年到来。
叶欣心情很激动,因为就在这年,一个神奇的人物就要降生了!
——没错,就是她!
她蠢蠢欲动想去上辈子的家看看自己,但又不敢。万一去了,蝴蝶翅膀一扇,把现在的自己扇没了怎麽办?
这辈子挺好。
有钱、漂亮、开心,她还是很满意的。
还是按捺住好奇心吧,不要去不要去……
沈卓见她眉头紧皱坐在客厅发呆,脸色变幻不停,不由问了句:“在想什麽?”
叶欣看见他的俊脸,突然想起曾经的决定。
于是把烦恼抛到脑后,笑着朝他伸手:“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沈卓问:“什麽秘密?”
叶欣又苦恼地皱了皱眉:“不好说,要不直接带你去看吧——闭眼,握手,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沈卓不解,但还是配合地握紧她的手,闭上双眼。
随后很突兀地,他感觉到周围环境变了。
“好啦,睁开眼睛!”
沈卓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菜园生机勃勃,树林果实累累,鸡鸭鹅成群,湖中鱼儿嬉戏泛起波光粼粼,金灿灿的向日葵连成一片,碧绿荷叶与粉红荷花交辉相映……空气格外清新,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