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182)
摄政王还是笑:“谁跟陛下说的?”
皇帝陛下小心肝一颤,六叔明明都看不见,怎麽眼神如此锐利,仿佛那把太宗的玄金雁翎刀:“就……就言官……”
摄政王摸索着抱起皇帝:“陛下,是不是成庙是参白敬通匪的那些人?即便不是他们亲自上,也是他们在背后怂恿的。”
皇帝陛下眨眨眼:“啊?”
摄政王很耐心:“白侍郎此役如活捉高若峰,陛下当如何?”
皇帝陛下斩钉截铁:“以国士礼待之!”
摄政王笑:“所以,就有那麽一小拨人,害怕啦。”
皇帝陛下沉默半晌,问道:“六叔,你如何就一定信任白侍郎?”
摄政王拍他小小的背:“陛下,你且记着,国士,是需要我们亲自培养的。”
曾芝龙这段时间没怎麽进宫,各处没有活动,反而在京中闭门。跟他一起进京的人问他:“老大你怎麽打算的?”
曾芝龙很平静地回答:“我在等。”
那人奇怪:“等谁?”
曾芝龙回答:“等白敬的下场。”
他在等白敬最后会是个什麽下场。十八芝要归顺,也得归一个英主——否则就解散了,当海寇照样活着!风浪里杀伐出来的曾芝龙一点也不缺血性,可惜没人信。
摄政王殿下,看你能不能得到十八芝了。
周烈收到白敬的战报。他料到高若峰难啃,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地步。高若峰手下精锐部队征战连年,南京晏军却久未经战事。白敬忧心摄政王已经对战事毫无进展心存不满,但的确没到时机。王修收到辽东铁骑上书,要求进关为摄政王杀敌平叛。陆相晟在右玉心急如焚,也要求回南京襄助白侍郎。两个人在研武堂一碰头,周烈看王修,王修看周烈。
他们俩人,算是研武堂里的“老交情”了。
周烈背着手,站在沙盘地图前来回踱步:“陆知府的天雄军刚受训不久,没什麽战力。宗政将军在山东要震慑山海关以及海港,动山东兵是最坏打算。如今白侍郎的确需要帮助,只剩下……”
关宁军。
周烈两只手搓鼻梁:“王都事,殿下还是那麽……那什麽关宁军麽?”
王修食指敲桌案:“关宁军谁上书要求进关的?”
周烈苦笑:“祖松。”
王修一拍额头,谁都比祖松强!祖松是祖康的养子,前辽东督师方建铁杆嫡系。
“还有吗?”
“还有邬双樨。”
王修吞咽一声:“周将军,我直问你,你直答我,这时候真的同意关宁军这俩人带兵进关是好策略吗?”
周烈点头:“是,他们帮得上白侍郎。”
王修一捶拳:“既然如此,那我向摄政王殿下进言,应该……”
“应该什麽。”
王修和周烈吓一跳,李奉恕擡腿走进书房。王修迎上去:“你怎麽一个人来了?”
李奉恕皱眉:“我就是瞎了,自己家还不熟悉路?”他径直走向书桌,大马金刀坐下,“那就让他们俩来吧。”
王修和周烈一对视,王修清清嗓子:“刚才你听见了哦?”
李奉恕哼道:“鬼鬼祟祟,我就是真瞎了,你们俩也背不了我。”
王修小心翼翼:“那……”
“同意祖松邬双樨进关,渡海过山东境内进安徽,只能带三千人。”李奉恕板着脸,周烈却激动得两眼放光:“ 那臣通知宗政将军啓用登莱港口舰队去大连卫接洽!”
周烈大步流星走出研武堂,王修对军事一窍不通,莫名其妙也跟着兴奋。李奉恕淡淡道:“我那麽像个喜怒由心的昏君?”
王修一把抱住李奉恕:“老李是天下最圣明的仁王。”
李奉恕摸索着,拈起毛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了几个字:“交给白敬吧。他不必忧心。”
白敬盼到京营来的快马,周烈并未回信与他,只有一张纸,写着结构有些怪异,笔锋却天生矫健的八个字:
不负天子
不负君子
白敬把纸张折叠,塞进盔甲。一张薄薄的纸,周全地护住他的心口,万无一失。
第107章
辽东关宁军渡海借道山东,宗政鸢上次建州围京时并未进京,这才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每年数百万两银子养出来的军队什麽样。他由衷地赞叹一句:“我操,牲口。”
关宁军三千人由祖松和邬双樨率领,急行军一路南下,直奔庐州。还未到庐州,接到消息,白侍郎领兵把高若峰三十六营堵在滁州,厮杀不下。关宁军立刻转进滁州,祖松大声喝骂:“现在要抢的是时间,哪个瘪犊子敢在行军路上抢东西耽搁时间,老子宰了他!”
邬双樨神情不安:“总兵,高若峰怕是要拿下南京……”
祖松咬牙:“都给老子撒开了跑!”
白敬一捶地图,他必须做个决断,是把南京城中所有驻军全部拉出来跟高若峰在滁州决一死战,还是留一部分军队在南京城死守。高若峰烧了凤阳,断了能被招抚的后路,彻底跟晏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白敬看透高若峰的计划,他接下来要占庐州补充一番军资。绝对不能让高若峰缓上一口气,一旦高若峰占据庐州,威逼南京,再想铲除就难了。白敬和高若峰转着圈打了月余,铁了心跟高若峰打消耗战。高若峰被逼到极限,破釜沉舟,决定拿下南京。
战势紧急,无论如何,必不能让高若峰过滁州。
白敬亲自检查各营地火器配给,军旗在营地上方噼啪抽打。参将来报:“白侍郎,关宁军一营三千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