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341)
北京来人加封权城的时候,权城都哆嗦了。辉煌的皇家仪仗进入右玉城,带来皇帝陛下至高无上的旨意。权城张着嘴跪着,一副傻样:“我……我就会种地……”他师父快五十了才混到个真人封号,还没有玉印啥的……
宣旨的官员微笑:“真人过谦了。真人种植,于社稷乃大功德,皇帝陛下和摄政王殿下感念真人为国为民,真人接旨吧。”
直到宣旨官员离开,权道长还没醒过味儿来。他坐在院子里,仰望夜空,心绪沸腾。他种地的时候真的没多想,只是一心求道。他的道在土地中,在种植中,在收获中。收获后,民安无饑,便是他的道。
所以其实,他没什麽野心的。
身边有响动,陆相晟看到月色中团得小小的权道长,于是走到他身边,坐下。
“权道长观天,看到什麽了?”
“日有相,月无常。”
陆相晟笑一声:“权真人不必心慌,陛下与殿下给你的嘉奖,都是你该得的。”
权城抿着嘴绷着小脸看陆相晟,十分严肃:“不要叫我真人,至善真人,我真的当不起。”
陆相晟淡淡道:“你当得起。知道什麽是至善吗?”
权城沉默,陆相晟朗朗有金属质地的嗓音在清凉的夜风中回蕩:“‘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权真人,你不知道你将要救多少人。有斐君子,民不会忘。”
权城抱着膝盖,陆相晟站起整衣,郑重走到权道长面前,深深一揖:“陆某不惭,代天下之民多谢权道长。”
权城吓一跳,连忙起身还礼,哪知抱着腿太久,腿麻了,没起来就地一滚。
陆相晟笑出声,向权城伸手,权城面红耳赤拽着陆相晟的手站起,整衣还礼,肃穆道:“‘修奉清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一切,普度厄世,谦谦尊教,不得中怠,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于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恶,诸天所获,万神所敬,长斋奉戒,自得度世。’我无非持守戒律,不值一提。”
陆相晟眼中月光清莹,含笑看权城:“摄政王殿下识人用人不拘一格。凡于天下有用者,皆得重用。将来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匡扶社稷江山九死不悔,名留青史,丹心照古今。权道长不安什麽?你是这些人中之一罢了。”
权城感激:“多谢陆指挥。”
陆相晟叹气:“是我多谢你。上次白巡抚写信给我求救,右玉什麽都拿不出来,我愧对白巡抚。这一次延安府为了大晏一力抗疫,右玉没别的好帮忙的,玉米丰收,总算能支援一下食物,算是对得起白巡抚和延安府上下铁血忠诚之人。”
权城仰望天象。陆相晟笑问:“至善真人,明天天气好吗?”
权城回答:“陆指挥,明天是一个大晴天。”
陆相晟安慰权城,权城回房。陆相晟自己负手立在夜空下,观看宿列星光。权道长的派别是符箓派,除了画符抓鬼这些神叨,还有入世佐君惠民之愿。被摄政王揍出钦安殿的道士是内丹派,专注炼丹修仙。摄政王不容炼丹,以后怕也是不会有什麽进献仙丹寻求长生这种荒唐事。
陆相晟其实挺高兴的。摄政王神思清明,不易被蒙蔽,
挺好。陆相晟心想,明天果然应该是个大好天。
右玉往延安府运送玉米的同时,摄政王要求右玉把玉米种送去山东,山东宗政鸢亲自处理种子入库储存事宜。
右玉玉米大丰收,已经没什麽可说的了。明年麦收之后种玉米。宗政鸢一直可惜北方土地一年一熟有余,两熟却不够。如果玉米産量不错,正好填上这个缺憾。
接收玉米种子的山东官员接待右玉来的军官,头一次见到玉米这麽粗壮的作物,赞叹:“姓权的真人,大概真是农神座下吧。”
随着玉米种子来的还有土豆番薯。右玉来的军官叫张珂,笑模笑样的,交代土豆番薯的种植,神情却严肃:“土豆发芽的一定不能吃,会死人。”
山东官员一愣:“有毒?”
张珂强调:“没发芽的时候是好东西,可以饱腹。发了芽,便是剧毒。这一点千万记住,使用发芽土豆,救不回来的。”
宗政鸢负着手站在一边,点头:“记住了。多谢。”
宗政鸢写信给陆相晟,让张珂带回:
精诚团结,共渡难关,宗政多谢权道长的苦心。
张珂心里叹息。
今年……起码终于有地方,不必担心饿死。
张珂也不知道是不是无心,忽然道:“不知道辽东能不能种啊。”
宗政看他一眼,张珂自知失言,站直垂首。
“圣上自有安排。”
玉米种子先去的山东。钦天监还有库存,摄政王下制把钦天监里的所有库存调出,规划明年京畿种植。旭阳看到钦天监库房里运出来的结实的仿佛放大无数倍的麦穗的玉米穗头,愣愣地问:“辽东不给吗?”
没人回答他。
到辽东,肯定会进建州,这到底……
右玉玉米大丰收,朝野很轰动,居然找到了五谷之外的另一谷,生命力顽强産量高,食用有百利无一害,能果腹充饑。种子先去山东,肯定是理所当然的。山西有右玉,推广也不难。陕西延安府也送到了,下一步白巡抚自有考量。
北方还剩下谁……
河南,辽东。
河南有李鸿基,辽东有黄台吉。
摄政王没有明确表示,也没人敢问。
出乎意料,第一个上书要求把玉米引进辽东的,居然是邬双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