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清秋(144)
昙林王道:“你不是在天王宫听正严大师说法?怎麽会来本王这里?”
那圣女笑道:“正是在那边。正严大师说今日是药王菩萨生辰,赶上近日天热,便送了我们每人一盒通络清火的药草,焚音不敢私藏,特来奉与大王。”双手擡起,果然捧了一只方方正正的紫檀木匣。
昙林王看着那方匣,一时犹豫。
他少时患难,流落异地,被雪山神尼搭救送返。他心怀感激,多年来尊敬三宝,继位之后似乎也甚受庇护,风调雨顺无难无灾,因而更觉敬畏,如今虽被千机公主败坏心情扫落脸面,却也不好在今天严惩她。
焚音圣女观察片刻,体贴道:“大王面色不佳,看来真是天气炎热,身体不适?”
“我无恙。”昙林王说,“倒是新王后路上染疾未愈,你先送她到珍珑阁休养几日吧。”
珍珑阁是位于王宫西北角的套阁,内部用具齐全,空间适中,足可寄身。阁楼西面有窗,可供观望远景,倒也堪慰来者思乡之情。
千机公主在此休息了几天,无所事事,心灰意冷。直到现在,她才真正体会到兄长口中“举目无亲”四个字的含义,任她往昔如何一呼百应,而今到了这里被昙林的宫卫看守着,仍只是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罢了。
她无聊气苦地趴在窗台上,对着楼外孤星冷月长吁短叹,忽听身后一声低低的呼唤:“公主。”
回头一看,是殷焕。
千机公主愣住。
“你怎麽进来的?”
伊宋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止北桓的人再跟着公主胡闹,以“非亲眷男子不便近身侍候”为由将他们和千机公主隔离了开来,只留了一批柔弱胆小、不敢胡作非为的陪嫁宫女跟着侍奉起居。进入王宫后,更是宫门深似海,千机公主几乎要断绝了与故国之人见面的念头。
殷焕行礼起身,道:“昙林王驾幸河东,调了不少侍卫扈从,臣趁着这边守卫松懈了些,溜进来的。”
千机公主闻言暗喜,返乡之心死灰複燃。
“你能进来,一定也能出去。快!带我回北桓!”
殷焕面色一黯,摇了摇头:“公主,我不是来带您走的。”
千机公主展开一半的笑容僵在脸上:“什麽?”
“您现在已经是昙林王后,又在婚礼上惹怒过昙林王,臣若现在私自带您离开,不但难以成功,而且一旦失败,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那你来这里干什麽?”千机公主恼火,“你滚!我不想看见你。”
“公主息怒。”殷焕忙道:“臣虽不能私自带您离开,但可以禀告桓王,请他派人携国书来与昙林王交涉,接公主回去。但在那之前,需要公主的配合。”
“要我配合什麽?”
殷焕踌躇了片刻,似乎有些难以啓齿。
“需要公主……暂时委曲求全,稍微收束性情,不要一再惹恼昙林王。”
千机公主愣愣看了他好半晌,如坠冰窟。
“不!”她怒上眉梢,陡然拔高了声调,“我只属于我自己,谁也休想指使我!”
“您不止属于您自己,您还是北桓的公主、昙林的王后,您有您的责任。”
“我才不是什麽王后!”千机公主冷哼一声,甩开裙摆走到坐榻上坐下,突然想起什麽,转过眼睛怀疑地盯着殷焕:“你刚才都是骗我的?说帮我回去,就是为了哄我委曲求全?”
“当然不是。”殷焕急忙辩白,“臣是真心想送您回去,但至少在桓王派人来接您之前,您得设法保住自己。获得昙林王的欢心对您有利无害,就算遇到最坏的情况,桓王……不打算接您回去,您有宠在身,一时半会也不会过得太艰难。”
千机公主静了静,仍不肯信:“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又不故意去招惹他,就算昙林王不喜欢我,看在北桓的份上,难道还敢欺压我不成?”
殷焕看了看她,终究鼓足勇气,吐出一句肺腑之言。
“到了这一步,您已是身不由己。您孤身在此,远隔千里,说实在的,北桓强大不强大,和您又有什麽关系呢?”
千机公主拧眉不语,脸上却仍是傲气的神色。
殷焕心急如焚,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公主,您就听臣一句劝,因小失大不值得。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这些跟您来昙林的人考虑考虑。臣对您一片忠心,绝无欺诳。臣昨日已发出奏文,向王上禀报这里的事,请他定夺。如果王上决定接您回去,臣就想尽办法送您回北桓。否则……否则臣就奏请留在昙林保护您,有臣和卫队在外照应,公主也好有个依靠。”
千机公主有些震动。在她看来,殷焕负责送她回去是分所应当,可却没必要陪同她留在异国。她发怔地望着他,双眸渐渐湿润欲滴:“你……为什麽……”
殷焕抿住嘴,鼻腔一酸,眼圈不自觉地红了。
“家父年事已高,我不想他到了这把年纪……还要忍受牢狱之苦。”
谁愿意背井离乡,有家不回?但为父亲,更为家族,他必须做此牺牲。那位前太子新桓王对殷氏一族早有敌意,自己独自回到北桓,除了给他提供借口削夺殷氏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倒不如暂且留在这里,留在公主身边。只要桓王还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妹妹存着几分顾念,就不会贸然对殷氏动手。
千机公主自然不清楚他这番心思,只当他害怕因办砸差事连累家人,然而这一切从头想来却是拜自己所赐,便不免生出几丝愧歉,不愿多问了。她重重叹了口气,无力倚倒在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