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清秋(307)
锵啷一声脆响,截断了他剩下的问语。成玄策猛然跳起身,拔出御剑直指着他,眼神狠戾,笑容狰狞。
“你处心积虑,潜入北桓,其实是为了图谋複国,对不对?”
忘岁月惊讶于他的洞察,只在这短短的瞬间,就已经发现了他的最终目的,尽管这个发现的过程可以说是误打误撞。
“王上息怒。”他试图巧言周旋,“臣并不知晓……”
成玄策并不打算听他解释。忘岁月的风流业债已经不重要了,他的身份就表明了一切,成玄策认定自己判断无误。一个窥伺神器的人,一个意图颠覆他统治的人,不论是何来历,有何本事,都是他绝不能容忍的!
他的动作出奇迅速,提剑直沖向忘岁月。忘岁月眼一眯——桓王这是铁了心,誓要将他就地格杀!
但他怎麽可能坐以待毙?
论武功,成玄策远不是忘岁月的对手。忘岁月轻轻提掌,招未至,御剑已被掌风击飞了出去。晏飞卿心下大骇。
“王上!”
她一声惊呼,飞身而上拦在成玄策面前,掌力随即压至,她眼前发黑,一口血吐了出来。
“飞卿……”
成玄策揽住她,不禁有些动容。他原本恼怒于晏飞卿的不懂事,没想到她竟会在危急关头为自己舍命。
钟离煜拾起御剑,护在两人身前,挡下忘岁月第二招,口中疾呼:“禁卫军何在?”
话音刚落,便听外头一片刀环步靴的响声,忘岁月知道,这是两厢的禁军集结了过来。
要立刻杀掉桓王不难,钟离煜剑法不错,却也不可能扛过他三招。可问题是,杀掉桓王,北桓就能成为他囊中之物吗?还是为人作嫁,自己身陷囹圄?
忘岁月脚下一踏,身影飞弹出殿门,禁军聚过来时,他已经跃上屋脊,消失在夜幕中了。
第四十二章柔柯易剪
忘岁月逃出成洛,铁甲战车没了下文,攻取昭国的计划也不了了之。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原位,日子按部就班地过着,唯一的变化大概就是晏飞卿更得宠了,以及玉茗染疾病故,其中细节不足为外人道,后宫内又免不了一阵暗潮汹涌。然而成玄策顾不上后宫的事,他现在连朝堂上的事都顾不过来。
“连月暴雨,丹河决堤,下游两岸良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秋税未至,国库结余不多,要安置这麽多灾民,捞干底也不见得够……”
时值暑夏,窗外的蝉鸣此起彼伏,催得人心焦气躁,君臣几个对着手中的奏本,颇有焦头烂额的感觉。
“不如加一次夏税。”轩平先行开口,“让地方分担一些,好歹能熬过眼前。”
成玄策皱了皱眉,显然他心里不怎麽满意这个方案。
“若能收得上来倒好,只怕收不上来,反而惹出事端。前几年裁减冗兵,不少兵员被发放回乡耕作,逼得紧了,若有土豪士绅……”
他话没说完,但面前的两个臣子都明白他的意思。豪强士绅中从来不缺野心家,朝廷勒索太过,难免自找麻烦。
“臣有一救急之法。”钟离煜忽然出声。
“哦?什麽法子?”
“之前清查殷时存和忘岁月党羽,从朝廷到地方许多大小官吏被革,空出缺位,朝廷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人选补缺。当今天下最富裕者,莫过于商贾,可他们因制度所限不得做官,许多人欲求一职而无门。如今国库既然缺钱,何不售卖缺位,令商贾投标竞买?出价最高者得之。如此既能补朝廷之缺,又能平国库之空,岂不两全其美?”
他话音刚落,便听轩平冷笑一声。
“钟离先生好一副生意人的脑子!朝廷设官乃是为了治世牧民,怎能当作货物售卖?置朝廷法度于何地?何况商贾以高价买得官职必要回本,一旦上任怎能不盘剥百姓?届时激起民怨谁来担承?先生出此下策,轩某真不知你是目光短浅,还是别有居心!”
钟离煜神色自若:“在下方才也说了是救急之法权宜之计,不过临时用来转圜,以解朝廷燃眉之急。轩大人心系百姓,那不知在大人眼里,丹河两岸受灾民衆是否也算得上百姓?他们眼下性命忧患衣食无着,是否就该弃之不顾?”
轩平一时哑然。
钟离煜继续道:“朝廷法度不可乱,在下也知,因此只建议出售地方官与低级官职。有朝廷和上官辖制,他们就算盘剥百姓贪赃枉法也一样可以查罪革职。等过了这阵危难,国库得到补充,受灾百姓得到安顿,那时再正本归原,于朝廷又有何损?”
轩平眉目含愠,依旧忍着不发作,然而声音里已带上了八分火气。
“容国称臣属,每年都要献贡,何不直接勒令他们增加贡赋补上府库亏空?而非要出此殃民之策?”
钟离煜突然一笑,却似有几分咬牙:“远水难救近火,如今正值炎夏,容国献贡还要等上半年。再说,万一容国不愿增加贡赋又当如何?以兵伐之?我军前年才战罢,国库眼下又不足,与容国再战一定能胜?倘若不胜,容国便知我兵不能战且国库空虚,公然毁弃和约又该如何是好?”
他连发数问,理直气壮,轩平说不过他,心中又急虑如焚,索性转身一撩衣袍,径直向成玄策跪下。
“臣情愿一死,恳请王上不要售官,另寻良策!否则官法扰乱,百姓受苦,定有社稷倾危之患!”
钟离煜见状,也跟着跪下:“轩大人所言有理,臣亦以为然。那就请王上裁减宫中用度,节衣缩食,以身作则号召百官克勤克俭,共度此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