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国正清秋(53)

作者:风竹月夜 阅读记录

沈安颐听她说得郑重,也不禁肃然起来:“什麽事?”

“公主可知,臣出使北桓所为何事?”

“听说是贺太子加冠?”

上官陵笑了笑:“那当然也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接公主回昭国,这也是大王的密令。”她刚才在外面已经将这园子四周附近都检查了一遍,没有任何盯梢或护卫的人,因而不惮直言。

沈安颐愣住了。她孤身为质数年,无时无刻不思念故国,但也极其清楚自己的处境,从未敢有太多的奢望,此时突然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像在做梦一样。

采棠也是一愣,但下一刻就露出不自禁的喜色:“这是真的吗?”

上官陵点头。沈安颐却立刻回头叮嘱她:“小心关住嘴,不许和别人提起这事。”她心思比采棠灵敏得多,想到使团在成洛几天,没有透出任何相关讯息,上官陵又是夤夜来此,必定不是可以公开宣扬的。

上官陵看向她的目光里流出一丝讶然,旋即细微地笑了一下,沈安颐能如此细心聪慧,倒是省了她很多力气。

“公主放心,”采棠严肃保证,“我当没听过这事。”

沈安颐转向上官陵问:“大人特地来和我说这个,是要我……配合什麽?”

“太子以撤军之约为交换,答应放公主回归昭国。明日东宫可能会派人来请两位公主过去商谈此事,我提前告诉您,是为了让您心里有数,免得临时出现意外。”

“撤军之约?”沈安颐疑惑。

“桓昭两国的边界除了常规守军外,一直驻有额外备军。太子急于手中无兵,希望与我签订互撤备军的文书,方便他调兵回成洛。我答应的条件之一是送归公主。”

她说得简单平淡,沈安颐却一阵悚愕,倏然站了起来:“他这麽急着调兵是为了……”

“夺宫。”

上官陵轻轻截住,注视着她的眼神淡静如常。可能是因为这眼神太淡静,很快压住了沈安颐心头惊浪,令她慢慢坐了回去。

“这是在拿昭国的安危冒险。”沈安颐失力地摇头,“代价太大了。为我……不值得。”

“不存在。”上官陵定视着她,言语简洁而有力:“因为昭国,根本就不需要撤军。”

“什麽?”

“我答应他的另外两个条件:第一北桓先撤,第二如果北桓在昭国撤军前派回驻军,则约定作废。如果太子顺利夺宫,之后多余兵力无用,必会再次派回驻军。若他失败,那麽新君一样会遣回驻军。所以合约必定作废,昭国无须真正撤军。”

沈安颐错愕:“成玄策难道看不出来这一点吗?”

“他看得出来。但他不在乎合约作废,他只需要一次夺宫的力量。”

“可是……这样一来,他很有可能成功。如果他继位,会是昭国的威胁。”沈安颐眼眸急速转动,显然内心十分不安,“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这是关键麽?”上官陵意涵不明地挑了下嘴角,“就算没有了一个强大的北桓,也未必不会有一个强大的容国,甚至强大的长杨。与其指望敌国有位庸碌之主,倒不如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一个有为之君。自强才是正途。”

她稍稍停顿了片刻,看着沈安颐神情数变,终于恢複宁静时,方才继续说了下去:“何况,太子此人,刚勇自负。即便我不答应,关键时刻他也会强行调兵。”

沈安颐惊道:“他难道会为了王位,牺牲国家安全?”

上官陵看她一眼,心想如果成玄策真是如此不顾大局的人,也不会让谢璇带走大部分兵马去云阳了。但这中间曲折却有她本人的“功劳”,此刻也不便细说。

“不是这个意思,”她静静开口,“而是他清楚两国现在开战的几率本来就很小。”

“几率小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啊!”

上官陵摇了摇头:“昭国现在自身也不太平,不是一个打得起仗的状态。”她将斟好的茶水推到沈安颐面前,悠然而又耐心地解释,“太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的调兵理由。如果强行调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增加自己的压力。但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仍然会做。”

沈安颐依然觉得不可置信:“他真敢罔顾衆议?”

“只要上了位,衆议怕什麽?”上官陵微微冷笑,“他敢搏的。”

沈安颐一时语滞。想了半天不知该说什麽好,只是眉头蹙得更紧了。

“不如顺水推舟。”上官陵视线转向她,神色柔和了些许,“毕竟公主,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您安然回国。”

沈安颐俯首看着杯水中晃动的灯影,半晌擡起头来:“我还有一个问题。”

“您说。”

“父王怎会突然想起接我回去?”

上官陵不语。

沈安颐疑问地看了她片刻,心头忽有闪念,试探着问:“是你?”

上官陵对上她的目光,一字出口:“是。”

猜想得到确认,沈安颐却更不解了,凝眉道:“你……为什麽?”

上官陵眼波微注,耀动的烛火从她的面容上勾过时,仿佛也有瞬间静止。她轻缓啓唇:“公主不想回去麽?”

直到上官陵离开,锁上大门时,沈安颐心里仍有一丝奇怪。

“他怎麽知道我想回去呢?”她自问从未在外人面前洩露过思乡之情,上官陵怎会知晓?难道真有读心术不成?她喃喃自语了一句,无解地摇头,觉得很难思议。

“我说的。”身后突然响起个讷讷的声音。

沈安颐转头一看,却是采棠,顿时愣了一下:“你说的?”

上一篇: 最不浪漫是冬 下一篇: 流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