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情令(11)
“有吗?”穆千凝回想了下,好像没发现有什麽问题,“她不是来同我诉说烦恼的吗?”
彤云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她听了后有些惊讶。
“啊,真的吗?我没听出来呀。”
彤云告诉穆千凝,崔映秋似是借着这机会展露太后疼自己,所以让她从长宁殿出嫁。且又提到齐王特意请旨大婚后便回封地,看似让崔映秋不能与亲人多多相聚,实则体现齐王对新妇的重视。另外还隐约有怪穆千凝导致她原本的皇妃位分没了的意思在,只是说的隐晦,加之让穆千凝想起了家人,也就不甚明显。
思及此,穆千凝算是知道,为何尚在闺中时,母亲总说她想事简单了。
“我瞧她说的情真意切,还真没往这地方想。”
另一边,回长宁殿的路上,跟着崔映秋的宫娥欲言又止好半晌。
“想说什麽就说吧。”
崔映秋略侧头,看了眼跟在身后的宫娥。
“姑娘,您为何……”那宫娥略略迟疑,“方才为何要那样说?”
“你是想问,我为什麽要说那些容易让人误解话?”
“是。”宫娥小心提醒,说穆千凝眼下身份不同了,虽说未正式封后,可总归是板上钉钉的事,眼下得罪对方实在不是什麽好的选择。
身为奴婢,她确实也无法理解自家主子的想法。
闻言,崔映秋笑了笑,比起方才在穆千凝跟前,此时的笑要真实许多。
“一个只有几面之缘的过客,和一个说话不好听让你不喜欢的人,你会长久记住谁?”
那宫娥一愣,下意识答,“应当……是让奴婢不喜的人。”
“是啊,只有不喜,才会一直记住。”
只要穆千凝记住她就够了。
-
穆千凝原以为自己要一直在彩丝院等着,谁知第二日于胜亲自来,说请她挪宫。
“移宫?”穆千凝有些惊讶。
虽说她已领了封后圣旨,可封后大典不曾举行,她自觉不算名正言顺,也就不曾想过迁宫的事。
不想于胜听了她的话后,面上笑意更深。
“这长安殿早入晚入其实无甚区别,陛下看重您,早几日便下旨六尚局洒扫了长安殿,只待您迁宫了。”
既是陛下旨意,穆千凝自然不多问。
且迁宫虽麻烦,但一应不用她操心,自有六尚局的人动手,她要做的只是将自己从彩丝院挪到长安殿。
到了长安殿后,于胜将伺候的人都唤至正殿,自己则微微躬身。
“殿下,这些是日后伺候您的宫人,都是仔细选了的。若是有伺候不好的,您打发了就是,再吩咐臣一句,臣再挑好的送来。”
坐在上首的穆千凝略扫了眼下方的衆人,各个敛气屏声,瞧着都是守规矩的,便收回视线对于胜道:
“有劳你了。”说着示意彤云上前,“我入宫这些日子,一直是彤云伺候,如今也习惯了,往后暂且由她先伺候着吧。”
于胜知机,听得这话看向彤云,眼神带上几分真心的和善。
“是,彤云姑娘瞧着机敏聪慧,自然由她继续伺候最合适。”
虽未明说,但在场衆人都明白,这跟着中宫从彩丝院出来的小宫娥,眼下便成了长安殿宫人中最得脸的存在。
直到于胜离开,穆千凝又遣散了宫人们,才看向依旧有些呆愣的彤云。
“怎麽不说话,平日里不是叽叽喳喳话最多吗?”
彤云这才回神。
“殿下,您……”她也学着方才于胜的称呼,“您方才那意思是,让奴婢……”
穆千凝点头,“是啊,让你当长安殿的掌事。怎麽了,不愿意?”
“不,不。”彤云赶忙道,“奴婢愿意!”
这会儿才彻底回过神来的她,心中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
原以为能跟着来长安殿伺候已是天大幸事,谁知对方竟如此擡举她,彤云高兴坏了,提起裙裳便要跪下谢恩。
谁知这时已经离开的于胜竟去而複返。
“殿下,陛下想着您第一日迁宫,恐您不适应,便说了,晚些时候来长安殿陪您。”
一句话,让穆千凝的心情,霎时变得紧张起来。
第七章
因着于胜传的陛下口谕,整个长安殿上下便一直忙碌着。
及至夜幕落下,穆千凝才遣走了不当值的宫人,又吩咐了除彤云旁人都在殿外伺候。
“殿下,小厨房的人回话,备了清爽可口的点心。”殿内,彤云说着,“都是做好了的,随时可以传膳。”
穆千凝并不知道天子喜好,问了彤云,对方也只说陛下不重口腹之欲,实在不清楚。于是她便吩咐了让小厨房做些精致点心,想着天色晚了,吃太多于身子无益。
听了彤云的话后穆千凝嗯了声,好一会儿才又开口。
“你说,陛下真会来吗?”
彤云以为她着急,笑道:“自然是来的。殿下放心,于大人传的是陛下口谕呢。”
是啊,天子口谕,又岂会随意更改?
思及此,穆千凝擡手,拍了拍自己双颊。
“罢了,不想了。”
顺其自然吧。
她告诉自己。
她这举动让彤云不解,心中正疑惑着,便听得殿外有动静,接着是外面守着的宫娥声音响起。
“殿下,于大人来了。”
听得这话,穆千凝霎时起身,彤云也跟着往外走。
原以为是御驾到了,还想着怎的不曾听见唱和声,谁知殿门开后,竟只有于胜一人。
“臣见过殿下。”见穆千凝亲自前来,于胜忙躬身见礼,听得对方叫自己起身后才直了身子请罪,“臣该死,竟劳动了殿下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