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情令(9)
“瑜儿,听娘的,先出宫吧。”
齐王低着头良久,最终沉默着将手中圣旨收起,又向太后行了礼说了句“儿子退下了”便转身离开。
徐姑姑照着太后吩咐,跟了上去送他出宫。
约莫半个时辰后才又回了长宁殿。
“送出去了?”见她回来太后问了句。
“是,奴婢亲眼着王爷出了宫门。”
太后这才长叹一声。
“先前也不知,瑜儿竟对那穆家娘子如此在意。”
徐姑姑见状,宽慰道:“想来王爷只是一时难以接受,过些时日便好了。”
想起齐王方才口不择言说的那句,太后愈发忧心。
“当年的事,除了先帝,便只有你我知晓,就连瑜儿,也是不当心叫他听了去。这麽些年,也一直瞒着陛下。”
知道她说的是什麽,徐姑姑道:“是,先帝那时便下了旨,不叫陛下知晓,奴婢一直记着。”
“可方才瑜儿那样,我瞧着他像是心中一直有怨言……”
“太后,您放宽心些。”徐姑姑劝她,“齐王同陛下历来手足情深,方才怕是一时气极才那样说了句,您别想太多,忧多伤身哪。”
太后其实也不想思虑这些。
“你说陛下怎的跟转了性似的,向日他于女色一事从不上心的。”
就连大选都是让她决定,怎麽这回不声不响便看上了家人子。
偏那人还是齐王先前便定下的。
这两日太后夜里都睡不安稳,总担忧那穆氏曾被许给齐王的事传出去。
君夺臣妻,不是什麽好名声。
尤其陛下新君继位,愈发要注重这些。
好在这几日也没听见什麽风声,显然先前的旨意瞒得甚好,太后这才放心些。
只是今日见了齐王那般,她担忧之际也甚是心疼。
自己这个小儿子虽温仁宽厚,却是个实心眼,认定什麽便一心一意,极难改变。
如今心仪之人成了皇后,他定是难受至极。
只是天子旨意,谁也无法改变。
且陛下半夜下旨,便是想好了不让太后阻拦。
思及此,太后又是一声叹息。
“如今也只能委屈瑜儿了。”
她说着想起什麽。
“那崔家娘子是个好的,配瑜儿我也放心。这样,稍晚些你将她接来长宁殿,待太史局择了吉日,让她从长宁殿出嫁,吩咐六尚局替她多添副嫁妆,算是我的心意。”
算是她的一些歉意。
毕竟崔氏,原是她做主留下的。
“另外,被送回家的三位家人子,也吩咐六尚局备礼,一并送去。”
只当是太后的赏赐,如此贵女归家,面上也不会太难堪。
太后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安排完这些,她才又续了句。
“这会儿,想来宣旨的人已去彩丝院了吧。”
“是,太后您提前知会了不过去,那边自有内侍省的人安排了。”
-
另一边,彩丝院。
方才彩丝院热热闹闹了半晌,这会儿来宣旨的人走了,也静了下来。
和前几日衆人门窗紧闭不同,眼下彩丝院其他几位家人子都悄悄开了窗子,往最右边的屋子看。
那是穆千凝的住处。
因着先前的圣旨让衆人不敢去扰她,却压不下心中的好奇和不解,便只能远远瞧着。
而此时房内,却不似衆人以为的那般喜气洋洋,反倒浓云密布。
“姑娘,您怎麽了?”自打接了旨回了房,穆千凝便怏怏不乐,整个人倚在枕边,双眸落在远处,不知在看什麽。伺候的彤云见状赶着上前问她,“您瞧着不高兴?”
这让彤云不明白。
要知道对方榻上放着的圣旨,是天下女子都梦寐以求的。
中宫国母,这世上最尊贵的女人。
可眼前人却格外忧虑,并无一丝喜意。
穆千凝没说话,扯过被子将脸蒙住,不知在想什麽。
彤云见状也不敢轻易开口,只得在旁边候着。
“啊啊啊——”
过了不知多久,穆千凝猛地坐起身,盖着的被子又被掀开。
“怎麽会这样?”她有些崩溃地抓着自己头发,“怎麽会这样……”
“……姑娘?”彤云被吓了一跳。
听见她声音,穆千凝顿了顿,接着唰地擡头看向她,“彤云,我能拒绝吗?”
她问了和先前一样的问题。
彤云睁大眼。
“什麽?!”
她不敢相信,竟有人会不想当皇后!
第六章
说完那句后,穆千凝自己也意识到不妥。
“怎麽回事啊!”她扯着自己头发,“彤云,先前你内侍省的老乡不是说我会入齐王府吗?”
怎麽会变化这样大?!
其实彤云也奇怪。
当初她费了三个月月俸才打听到的消息,那同乡也指天发誓说自己的消息绝对没错。
谁知今日的旨意竟大不一样。
先前殿选中选的家人子都被退回家中,唯有崔家娘子被赐与齐王,成了齐王妃。
而与之相对的,原本以为要入齐王府的穆千凝竟一跃成了皇后。
至于彩丝院旁的家人子,有的婚配宗亲,有的则再次落选。
过了今日,便都要离宫归家。
兜兜转转,最终留在皇城的,唯有穆千凝一个。
这结果与彤云打听到的大相径庭。
可彤云并未细想。
相反她心中还有些庆幸。
庆幸当初被指来伺候穆千凝的是自己,如今对方成了国母,她不仅能离开掖庭局,连身份也一夕间大不相同。
可她不曾想,如此尊贵的身份,眼前的人竟这般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