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想要生二胎(256)
林鹿在学校里的工作适应得很快,几乎是刚入校,就参加了一个项目。又要带班,又要忙项目,她周末都没时间休息。
傅尧的电话,倒是提醒了白西月。
这件事,她还是要跟林鹿说一声。不然以后林鹿知道了,也会像傅尧这样怪她。
电话很快通了,她开口:「小鹿,还忙着呢?」
结果,那边根本不是林鹿的声音。
是个男声,还挺好听的。
他说:「你是哪位?」
白西月皱眉,把手机拿下来看了看,确认是林鹿的号码,她又问:「你是谁?林鹿呢?」
男人说:「我是林老师的学生,你找她吗?她在忙。」
白西月哦了一声:「那麻烦你跟她说一声,等她忙完了,给我回个电话,谢谢。」
下午白西月有个手术。
是一位额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
病人五十几岁,头晕、乏力两个月,一直在当地社区医院以贫血治疗。后来症状加重伴有呕吐,意识淡漠,大小便失禁,于三日前就诊于宁省第一人民医院。
通过体检和相关检查,很快被确诊为额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发生在性腺外的少见颅内胚胎性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好发于中线及近中线结构附近,多见于十到二十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性。
颅内非典型性部位的生殖细胞瘤极为罕见,这位患者是中老年男性左侧额叶的生殖细胞瘤,系发病年龄异常和非典型部位的非生殖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在国内都属于少数病例。
病人本来在一院,家属无意中看到富申医院的宣传广告,得知江如影是江折柳的女儿,托人找关系,转院来了富申。
第364章 没想到这麽厉害
病人家属当时找的人已经明确说了,江折柳没有在富申坐诊,做宣传的是他女儿。
但是,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来说,见不到江折柳,江折柳的女儿,在他们眼里,也无异于救命稻草。
那人又辗转找了刘长亮。
刘长亮对这个病例很感兴趣。
疑难病例,多数还是会在大医院手术。
虽说现在富申名气越来越大,但终究比不上省级的公立医院。
白西月手上的疑难杂症,也是相对于一般病症来说的。
算不上罕见病例。
这种病患,刘长亮也不过见过两例。
他立即拿着病例去找白西月。
他岁数毕竟大了,有些手术,心有余力不足。
再说,他一手培养出来的白西月,早就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
白西月的水準,早就在他之上。
如果说富申有人敢做、能做这台手术,非白西月莫属。
白西月用了两天时间查资料,找视频,病人入院的第三天,上了手术台。
开颅,行前颅窝底占位切除术,要切除部分额底脑组织后,才能看见肿瘤。
刘长亮在旁协助。
看着白西月熟练、冷静、沉着的操作,他心里极其欣慰。
在医学领域,或许他没有做出什麽样杰出的贡献。
但他敢说,他们这一代手里的弟子,白西月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唯一的遗憾,他毕生所学,都教给了白西月。
已经教无可教。
可白西月知恩、感恩,从来没有想着离开富申,去寻求更大的平台。
但越是这样,刘长亮心里越是觉得遗憾。
以白西月的天赋和努力,她不该止步于此。
刘长亮决定,哪怕豁出去自己这张老脸,也要给白西月争取一个机会。
「主任。」白西月的声音拉回了他的思绪。
他低头去看。
灰红色的肿瘤,边界清晰,血供一般,质韧,内里伴有纤维分隔,基底附着于嗅沟。
这场手术,整整持续了五个小时。
从手术台上下来,白西月缓了好一会儿,才去洗澡。
一台精密的颅脑手术,需要的不仅仅是超强的体力,更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特别考验医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刘长亮比江折柳大了四五岁,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些年手术下来,腰椎颈椎都不好,早就无法坚持主刀做一台超过四小时的手术,更别说十个小时以上的大手术。
大多时候,他会提供思路和方法,让其他医生动手。
和内科医生不同,外科手术医生的黄金年龄,在三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之间。
超过五十岁,体力跟不上是一方面,再一个,一些精细的动作,也无法精确完成。
像白西月这样不到三十岁就独当一面,出类拔萃的,只能说一句天赋如此,羡慕不来。
病人家属最初是沖着江折柳的名气来的。
可谁知道,上台主刀的,竟然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医生。
而且还不是江折柳的女儿。
患者家属对手术很满意,拉着护士打听:「江折柳主任的女儿,她不做手术的吗?给我们做手术的白医生,和那个小江医生,谁比较厉害啊?」
护士擡手在医嘱单上签名,开口道:「您父亲这个手术,全国敢做的医生,也没有多少的。医生之间没法比较,我只能跟您说,在我们医院,能做这个手术,而且能做好的,也就白医生了。」
家属挺不理解的:「不应该啊,江主任的女儿,做不了这个手术吗?」
护士肯定没法跟他多说,只笑了笑。
家属道:「江主任这麽厉害,我还以为他女儿也很厉害呢。」
护士不得已开口:「江医生也很厉害的,只是专攻的方向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