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拟梦效应:行刃(40)

作者: 绥流 阅读记录

只是这路加·李……他很陌生。

自秦予义有意识以来,他在下城满打满算刚好生活了十年。

这十年间接受的教育,习得的知识,所有行为处事的经验,都是从下城区得来的。

而下城区里,关于合并战役的资料少之又少,除了一个纪念街和展示机甲。

合并战役开始于镜像2048年,那时候秦予义还没出生。

他小时候听房东大娘说,那一年这里还不叫纪念街,也没有上下城之分,那时候西B区也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座城市,没有按照综合实力排名分区一说。

直到那一年大地震,大地裂开,一条横贯整个西B区的深谷出现,将西B区南北相隔,分成了两半。

大批大批怪物从裂缝深处冒出来,壳甲坚硬,有着和虫子一样的特征。

它们体型庞大,不断进化学习,每一只的特性都不同。

人类的当时的武器对它们毫无作用,批量化生産的武器不够灵活,无法针对怪物特性将其彻底打败。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只能勉强靠着重型武器将它们控制在裂缝附近,避免扩散。

情况好转发生在一年之后,西B区整合了当时最顶尖的科研团队和工业力量,将最灵活、最有效的武器搬了出来,就是机甲。

人类和裂缝怪物的斗争持续了十一年,为了清缴怪物,合上裂缝,他们将这场战役命名为——合并。

而为合并战役画上句号的机甲,就是魁偶。

填上最后一块裂缝空隙的地方,就是秦予义所住的纪念街。

合并战役结束以后,原本只是个小公司的种梦忽然扩大势力,在很短时间内推行全新能源,辐射全球,瞬间成为整个世界上最有话语权的超级公司。它在世界任何一处都建立了自己的分部,并以当地的实力状况,给这些区域排名。

人们从此生活在种梦公司和平稳定的规划之下。

而西B区的人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们修筑了地下城,把人分成了三级,流民、移民、有犯罪记录的人们生活在地下,其余人生活在地上,一小撮人生活在远离地面的梦幻城。

这一切都是出于他们对裂缝的畏惧。

经历过合并战役的西B区人们总疑心裂缝会再次打开,所以离地面越近,就越危险。

越危险的地方,也就越廉价。

下城就是这样一个危险又廉价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他们有个难听的名称,叫“废料”,意味这他们是无法为西B区燃烧,无法做出贡献的废物。

而在这些下城“废料”们之后,还有一级鄙视链。

最后一类下城人,他们连自己最基本的劳动能力都放弃了,生活在蛋白质加工厂附近,靠吃着工厂排出的第一道过滤原液废水以及蛋白质罐头维持生命。

他们死后,尸体会直接被加工厂回收,和蟑螂堆在一起。

蛋白质罐头是下城区的救济餐,如果没钱,就要吃它。

生活在下城的人还有最后一点尊严,他们不怕死,只怕没钱。

所以在201自习室,当第一道鬼影在书桌前面的白墙上缓缓浮现时,秦予义是不害怕的。

他翻着这本豔俗畅销小说,快速掠过那些直白袒露的动作片段,只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

比如——克隆体。

原来机甲驾驶员从正式编入作战队伍时起,就会同步培养他们的克隆体,以此来为驾驶员的“耗损”做準备。

毕竟机甲和驾驶员属于同步伴生的关系。

秦予义曾经从纪念街中央庭院看守老头那听过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解释。

那老头也是东A区的移民,癡迷一类叫武侠的小说。老头说他曾经好几次都听到过魁偶在“哭”,在哀悼主人。他跟别人说,没一个人信,就秦予义偶尔路过的时候还听上一听。

老头告诉秦予义:

机甲就像有灵的剑,是会认主的。

想起这句话,秦予义捏着书的手紧了紧,沉着目光翻到书的最后一页。

看完内容,他的手一颤,指尖的书角破了。

那一页是这样写的:

【路加再一次偷偷潜入的克隆基地,隔着玻璃,望着浸泡在营养液里,和他面孔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

路加忧伤地笑了下。

第九型号的裂缝怪物很棘手,那怪物后尾的尖刺能精準识别驾驶舱的所在处,绕后突破机甲防御,直接贯穿驾驶员的心髒。

已经有不少战友死在那家伙手上,尽管他们都‘複活’了。

‘複活’的方式很简单,一个成熟的机甲驾驶员基本都是从航空航天领域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人才。路加也是这样被挑选过来的,他正式成为机甲驾驶员的第一天就做了体检,并签了一份克隆协议。

接下来他的克隆体就会在实验室内被批量生産,利用激素等手段‘催熟’,空有一副身体而毫无智商。

同时,驾驶员们需要接受开颅手术,在脑中植入芯片,储存全部意识数据。

以此来确保前线驾驶员牺牲时,意识能转移到新的克隆体身上。

被第九型号裂缝怪物打败的战友们都“複活”了。

他们还是没有找到打败那家伙的弱点。

这一次要与第九型号的裂缝怪物作战的,正是路加。

他几乎将要……有去无回。

按理说路加不用担忧,毕竟他们能‘複活’。

可路加并不觉得,自己的克隆体,那个编号为H0817'的男人是自己的容器。

他们明明是两个独立的人。

那个泡在营养液的男人,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睁眼,会隔着玻璃与他合掌,会眼神含笑地用口型向他打招呼。

上一篇: 成为冰山三大法则 下一篇: 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