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公子(58)+番外
想到此,木雪宁心里一惊,偷瞥身后一点的谭瑞。那天跟顾染论君民,口无遮拦,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话冲撞了皇帝。
谭瑞除了开始的吃惊,依然面无表情。
秦鸿溯对他们的反应不以为意,反而盯着后面几个人。
“你,最后面站的那个。”他伸手一指。
最后面站着一个面色黝黑,身材高大的人,他愣了半天才意识到是在叫自己。
“我,呃,草民在。”
“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赵同。”赵同的声音有点微颤。
“看你样子,莫不是会武艺?”秦鸿溯问道。
“回万岁,草民确实会些粗浅的功夫。”
“为何学武?”
“草民的父亲是个猎户,曾跟一位武教头学过武艺。草民从小便由父亲教授武艺。”
“既然习武,为何又读书?”
“这个,家父说,只会武不读书的人能打兔子能打人,又会武又读书的人能打天下。我们赵家祖辈目不识丁,只会打猎,到他这里就这样了,但是他想让后辈做个不但能填饱自己肚子,还能让别人也填饱肚子的人。”赵同老老实实道。
“奥?你父亲虽然不识字,却很有见识。你能皇榜高中,光耀门楣,你父亲居功至伟啊。礼部,赵同之父教子有方,赏黄金百两。”
“遵旨。”
赵同傻呆呆立在那里,被突如其来的黄金砸懵了。估计在家的赵老爹会被直接砸晕了,当然这是后话。
一旁的工部侍郎小声提醒他:“还不快谢恩!”
赵同这才反应过来,噗通跪下:“草民替家父谢皇上恩典!”
“行了,起来吧。”朕刚没收了一大笔银子,你跟着沾个光吧。想起顾晚枫护着银票,气得直跳脚的守财奴样子,他心情就很好。
“关遥。对朕刚刚的赏赐之举,你怎么看?”秦鸿溯突然开口问话。
作者有话要说:好看还是不好看,吱一声也好嘛 [泪奔......]
32、谁能皇榜中状元(下)
32、谁能皇榜中状元(下) ...
关遥一愣,随即躬身回答道:“回皇上,草民以为,皇上此举不单是褒奖教子成材的老人家,而且消息一出,街头巷尾口口相传,皇上爱才重文之心必然激励更多的百姓重视读书上进,教化之风蔚然。”停了一下,他又补上一句,“看似随性之举,实则处处用心。”
“哈哈哈,关遥。若不是亲见,朕会以为你已经在官场混迹多年。”这马屁,拍得实在是很难让人反驳。
关遥直冒冷汗,听不出皇帝是高兴还是生气。
“你呢?”秦鸿溯又看木雪宁。
木雪宁声音不大,却很清亮:“回万岁,草民以为,赵父黄金不若赏赵同一个造福百姓,为国效力的前程。赵老爹目不识丁,却心有大义,求子为官不为自己衣食无忧,而是想要他为别人带来福祉。对他而言,子孙能造福一方远比黄金更让他高兴吧。”
“你,多大年纪?”秦鸿溯问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草民今年18岁。”
“未及弱冠?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看人倒是通透。”秦鸿溯道。
“我倒想听听第一名的想法。”
方落不疾不徐道:“回皇上,无数学子历经寒窗,能有资格参加科考的不过千人,能得中三甲,登上仕途者更是寥寥无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民间人才济济,科考不见得适合所有饱学之士。改革体制,广开招贤纳士之门,才最能体现圣上重视文人,推广教化之决心。这赏赐只是皇上昭示世人,西甲绝非重武轻文之邦的开始。草民相信皇上随后会有更加深思熟虑的措施和行动,给更多读书人为国效力的机会。”
“嗯,”秦鸿溯点点头,“吏部,听听,再不多下点功夫,都快被年轻人甩在后面了。”
吏部尚书赶忙躬身道:“恭喜皇上喜得栋梁。臣等也庆幸有年轻有为的同僚一起来为皇上分忧。”
秦鸿溯摆摆手:“行了,嘴皮子倒是越来越溜了。”
吏部尚书:“臣惶恐,臣妄言了。”脸上倒是不见什么惶恐。
秦鸿溯不再说题外话,反而看着谭瑞:“谭瑞,朕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谭瑞没抬头,少顿了一会儿道:“草民等将来为官,要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皇帝没说话,似乎在等下文。
谭瑞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因为皇上圣明,明察秋毫,为官者的一举一动皇上皆看在眼里,必会赏罚分明。”
皇帝动动嘴皮子,就是一百两黄金。将来官做得再大,是生是死,是赏是罚,也是皇帝一句话的事。谭瑞话没这么说,但是在场所有人都听懂了。
皇帝眼睛眯了一下:“谭瑞,其他人都是用臣子的眼睛在看,你,是用朕的眼睛在看。”
这一句话砸下来,谁也承受不起。
谭瑞一下子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地面,但是既没求饶也没告罪。
木雪宁的脸煞白,心跳地咚咚直响。
安静又开始弥漫。
“倒是各有千秋。想听听朕的点评吗?”皇帝开口道。
点评?莫非这就是殿试?最后面莫名变成试题的赵同突然觉得压力巨大。皇帝的金子,真不是白给的。
木雪宁心念电转,连忙跪下叩头,其他人也随着跪下,听皇帝御评。
“你们四个——深、谋、远、透。”秦鸿溯的目光顺着谭瑞、关遥、方落和木雪宁看过去,“几位主考以为如何?”
“皇上所言,一针见血,精辟之极。臣等也已经对几位考生的答卷和今日表现做出合议,请皇上过目。”翰林院大学士,卫太傅呈上一份不知何时写好的评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