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君子(重生)(10)
“外祖母,朏朏——,朏朏好想你啊!”
说完,整个人陡然昏了过去。
历三代帝王,永远从容平和端庄慈爱的太后娘娘一下子失了从容,乱了总是得体的发,不顾旁边人拦阻,一下子把湿淋淋的外孙女搂入怀中,哭道:“这是怎麽了!你要有个好歹,让外祖母怎麽活呀!”
至此,夜雨之中,整个皇宫都被惊动了。
正昌帝和皇后也冒雨前来,太医一个接着一个都往仁寿宫来。两位年纪大些的太医,披着蓑笠,夜雨中走得慢了些,仁寿宫李公公心焦如烤,直接一抹脸上雨水,道了声“得罪”,让一旁太监直接背起来往仁寿宫跑。
仁寿宫里,太后已恢複了人前模样,握着外孙女的手,压着心中的不安,看向专门从宫外请来的老太医,温和问道:
“张太医,您看?”
张太医半夜被人拍门叫起来,一路上轿子被擡得飞起来一样。这时候他一颗心才彻底放了下来,一直绷着的脸也松了下来,恭谨回话:
“太后宽心,郡主是突然大惊大惧,大喜大悲,大——”
“要紧不要?”太后问。
“不碍的,不碍的。老朽这里有一副祛寒安神的方子,服了发出汗,好好睡一觉,郡主身子一向康健,一觉就好。”
说到这里张太医略一沉吟,太后忙道:“但说无妨!”
张太医:“老朽看郡主这样,似长时间不安——”
闻言,太后目光落在外孙女苍白的小脸上,把外孙女的手轻轻放入薄毯下,扶着周嬷嬷起了身,亲自送老太医出去。
见到外间的皇帝和皇后,太后含笑道:“这麽大的雨,知道你们疼郡主,还专门过来!快快回去歇下吧,陛下明儿还有早朝,可不能熬坏了!”
说着又亲切拍了拍皇后的手,“皇后也是,宫里这麽多事,辛苦,快陪着陛下歇吧。”
正昌帝咳了一声,太后立即叮嘱帝王身边的宫人早晚冰糖雪梨汤都要备着,提醒陛下勤喝着。皇后也关切了郡主一番,这才伴着陛下,带着浩浩蕩蕩的宫人离开了仁寿宫。
太后立在正殿前看着。
端的是一场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帝王家图景。
皇帝与皇后出了仁寿宫,簇拥的宫人伺候着帝后上车撵。就听一个宫女哎呦一声,跌了出去,趴倒在大雨中。
铺天盖地的雨声中,那麽多宫人跟着,此时连一丝人声都没有。
一盏盏灯笼前是瓢泼的雨线,朦胧的灯笼光照亮了那些还不知发生什麽的宫人紧张绷紧的面容。
就听皇后身边的郑嬷嬷代为出声:“连个差都当不好?湿了娘娘鞋面,如伤了娘娘凤体,谁担待的起!娘娘慈悲,免了杖责,就在这里跪上两个时辰好好想想以后该怎麽做事!”
跟着打灯笼的宫人这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当差不利落,差点湿了娘娘的鞋袜。
瓢泼大雨中跪着的丫头连哭都不敢哭,趴在冰凉的雨水里一动不敢动。
帝撵起架。
一片雨声中响起帝王低沉宠溺的声音:“紫彤,凉不凉?”
然后是皇后慵懒好听的嗓音,“陛下,不碍的。”说着一笑,“多大点事儿,也值当的大惊小怪。”
帝后同撵,从人无数,在雨中逶迤向前。
仁寿宫里,皇后罚了宫女的消息已经传了进来。
太后坐在上首垂目,好一会儿才擡头看向周嬷嬷,笑道:“看看,这是不是罚给哀家看的?”
周嬷嬷递过去了温养滋补的茶,也笑道:“皇后年轻,脾气是有的。”
皇后虽看起来还是三十岁的样子,可已是四十出头的人了,她所出的太子都二十四岁了,怎麽都不能说年轻了。只是这气焰,跟年轻的时候没差。
深夜的仁寿宫中安静得很,李公公垂着眼睛站在门边。听到太后叫人,这才忙躬身上前。
“下人不好是该罚。让那丫头在廊檐下好好跪着吧,备好去寒的汤药,回头给那丫头喝上。”
李公公应声,撑着大油伞带着两个小太监往雨中去了。
“太后心慈。”周嬷嬷低声。
“都是苦孩子。”
太后已经扶着周嬷嬷来到了里间,这才又加了一句:“我的囡囡病着,那边还没完全出仁寿宫地界就又打又罚的.....”
周嬷嬷扶着太后,哎了一声,没说别的。太后也不再提这茬儿。
再次亲眼看过外孙女,这才来到一旁房间,端坐在上,把月下身边人叫到面前。太后垂着眼皮,让他们把最近事情一一说了。
小洛子抖抖索索从怀里掏出了那根白绫.....
太后眼皮子一跳。
四个人俱都大气不敢喘。
周嬷嬷呀了一声,向太后道:“这就是了,郡主这样娇嫩孩子,怎能沾惹这些晦气,这不就把自己吓住了.....”
太后好一会儿没说话,最后摆了摆手。翠珏忙带着其他三人退下。
再次只剩下周嬷嬷,太后看着跳动的烛火,这才叹了口气,好一会儿才道:
“你说,是不是哀家做错了.....”
苍老的声音透着说不出的疲惫。
外孙女与太子情意她不是不知道。可——,她还是拦了。
大雨哗哗,伴着风吹过这深宫树叶的声音,萧萧簌簌,不绝于耳。
太后愣愣道:“就是我不拦——”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一些:“咱们这位皇后.....皇后看上的是她的侄女,我的朏朏看不出来,哀家看得明白呀.....”
雨还在哗啦啦下着,风大了,吹的一扇没关好的窗子一声响。立即有人带着人,悄无声息重新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