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君子(重生)(191)
国子监里学子非富即贵,要不是当年的宋晋,都没机会见活的骡子。也因此那些日子,日日都有锦衣华服的年轻公子相约看骡子。
“必有后手!”祁皇后道,随之就是一声笑,“好在父亲提醒了,如今皇城四门就是只苍蝇也别想中途飞进来!”
郑嬷嬷这时也笑道:“确如皇后娘娘所言,只是不知道这位宋大人怎麽敢的!”
“怎麽敢的!这是想立功往上爬想疯了,逮着机会削尖了脑袋也得往上拼!”说到这里祁皇后冷笑了一声:“这些下层出来的人就是这幅样子,本宫见得多了!”
这时候祁皇后坐下:“咱们就静静等着,看看这个赵老头子到底弄的什麽诡计!”
同祁国公一样,她认定宋晋是赵阁老推出的烟雾弹,永寿宫连同整个祁国公府都把所有注意力用在警惕后招上。
此时的仁寿宫里,一片安静。
太后靠着炕桌坐着,一手始终抚着茶碗。这时候向周嬷嬷道:“什麽时辰了?”
周嬷嬷回了,接道:“这时候该是已经开始了。”
太后点了点头,又不说话了。
周嬷嬷到底忍不住,开口道:“娘娘,您说阁老他老人家怎麽想的?这到底是什麽后手呀?就是需要人拖着,怎麽能让宋大人来?”
太后这才端起茶碗慢慢喝了一口,慢慢道:“别担心,阁老做事,向来都是稳健的,阁老这麽做,定然有他的原因。”
这样说着,太后的眉头却是皱着的。
窗外日头又高了一些,透过窗格洒入,落在太后银白的发上。
*
皇城内外,所有人的目光此时都投向崇政殿。
崇正殿响起了最后的锣声,标志着辩论的结束。
整个殿内都是一静,随即是百官再也压不住的沸腾之声。
阳光洒下的宫道上,小太监拼命往后宫跑!
一个跑得满脸通红,另一个则是白着一张脸。通红脸色的小太监继续往前,几乎是沖进仁寿宫的。宫人扶着周嬷嬷出来,一见来人,周嬷嬷立即快步上前。
白着一张脸的小太监停下来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这才进了永寿宫,几乎是在进门的瞬间就是一个踉跄,腿一软差点趴下去。
迎到门口的郑嬷嬷,看到来回话的小太监样子,一张脸已经颤了颤,心里头一跳,暗道这是出了什麽变故!
等到听完结结巴巴的小太监回了话,郑嬷嬷一张老脸已是一白:千算万算,甚至连这是对方的拖延之计都想到了,从京城城门到皇宫宫门他们都已派了人打了招呼,却怎麽也没算到宋晋不是烟雾弹,就是——后手!
“还赢了.....还赢了.....”郑嬷嬷一张老脸见了鬼一样白,再百思不得其解,她也只能先把这个消息带进去。
祁皇后一见郑嬷嬷脸色,就把手里茶杯往桌上狠狠一顿:“说吧,赵老头子到底使的什麽诡计!”
郑嬷嬷一个激灵,望着皇后,声音还是有些发愣:“没有诡计,就是宋晋,娘娘,就是宋晋!”
说到后头,郑嬷嬷觉得自己脊背一寒:这个宋晋,还如此年轻,简直可怕啊!
祁皇后不明白:“就是宋晋?那是让宋晋使了什麽诡计?”
“宋晋辩论,然后辩赢了。”
“赢了.....”皇后声音一尖:“赢了谁了?”
郑嬷嬷看着祁皇后:“宋晋辩赢了大儒王桢,满朝名儒学者无一人能敌,最后无一人能有异议!娘娘啊,宋晋辩了王大儒,赢得明明白白,无人可有异议!”
话毕,整个永寿宫静得可怕。
静到能听清祁皇后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
殿堂内外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喘。
直到——
砰砰砰——
接连摔茶碗的声音。
殿堂内外的人才敢轻轻喘出了一口气,今日当值的倒霉蛋已经提心吊胆端来了青铜盆,攥着擦地的棉布,在其他人怜悯的视线中抖着腿肚子进去了。
堂内传来祁皇后暴怒的声音:
“本宫不信!叫太子,我要听太子说!这是从哪里请来的大儒,请来的什麽大儒!”
随着又是祁皇后的声音,改了主意:
“慢!让太子也去乾清宫!”
砰一声——
是铜盆摔在地上的声音,接着就是宫人砰砰砰的叩头声。一下下磕在青砖地上,听得殿外的宫人都不敢大声喘气。
“废物!都是废物!”
“还不给本宫更衣,去见陛下!”
“误了本宫的事,你们都给本宫死!一群没用的废物!”
而祁皇后着急见到的太子萧淮,此时正冷冷站在丹陛之上,看不出情绪的目光望向前方。一旁的秦兴垂头屏息侍立。
远处红衣的郡主,正朝着群臣之中,玄色深衣的宋大人招手。
秦兴默默擡头看了一眼。
阳光下,郡主看向宋大人的目光,真是扎心呢。
第 94 章
大礼议正了名分, 再次确定了正昌帝一脉只能承继仁宗一脉,尊其为父。当称呼已逝献王为叔父,称呼北边封地的献太妃为婶母。
此为淩驾于血统之上的——大礼。
宋晋一战成名。这场精彩至极的大礼辩迅速传遍整个京城,从大周京城向四周传播开来。但有学堂学子之处, 无不揣摩大礼辩上大儒王桢和宋晋两分的论点和层层铺陈的论据。其涉及经典之博, 之细致深远, 令人眼界大开, 也令无数学子击节称叹。
大儒王桢不仅没有因为此辩失败名声受损,反而迎来了更多学子的推崇。多数人普遍认为大儒王桢的落败,不在学识, 而在太子这方论点的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