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假千金果断下乡嫁硬汉(299)
再讲讲价,还能便宜百儿八十的。
开市可是沿海城市,十几年后,在房地産的黄金时代,两间小平房就可以获补偿款几十万,现在买了就是血赚。
乔安安就让许铁柱带她去看看。
两年前的婚房,房主的儿子因为工作调动去了京市,肯定不会回来了,这才决定卖掉。
乔安安很满意,就想买下来。
乔安安手头上的资金不宽裕,服装店挣的钱都投在批发部了,那满满当当的东西可都是钱。
季诚有点不理解,媳妇怎麽这麽喜欢买房子呢?像河市的房子,他们根本不回去住,在季诚看来,还不如把钱存银行涨利息。
乔安安就跟季诚说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国家鼓励下海经商,以后有钱人会越来越多,房子肯定会涨价的。”
季诚还是不太理解:“再有钱也不能买几套房子放手里啊。”
“买房子放手里干什麽?当然是租出去了,你想啊,有钱人都去经商了,没时间做饭,肯定要去饭店吃,饭店多了,服务员、厨师、洗碗工这些岗位就多了,这些人从哪来的?肯定是从农村来的,他们来城里打工,难道睡大街吗?肯定得租房子啊。”
季诚还是觉得不太可能,乔安安说得那些他都无法想象,这跟他所认知的世界太不一样了。
乔安安继续说道:“还有啊,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有钱的人会越来越多的,房子可不就是越来越抢手?”
季诚点了点头,对乔安安的话不置可否,不过乔安安想买,他也不会反对。
资金的问题,乔安安想去银行贷款,季诚没同意,最后他找季全借的,季全寄来了三千。
两人去看了房子,房主姓李,因为着急卖,价格也好商量。
乔安安最终以两千九百的价格成交,比许铁柱买的那处贵了九百块钱。
不过乔安安很满意,那处房子离市中心不远,紧挨着大路,以后开发起来,肯定是最先受益的。
……
乔安安没有透视眼,却好像能未蔔先知一样,三月买房,四月季诚就调到市分局去了。
季诚是正式的公职人员,单位会分房子,像季诚这个职别,也就是两大间加个厨房厕所。
一家五口人,再加上婆婆,真是调个腚都调不开。
人家本身就是婚房,打扫打扫就能搬进去了。
搬家这天,梁心怡和张玉都来帮忙。
梁心怡说不羡慕是假的,名义上是住乡镇,和大一点的村子没有太大的差别,自然是不能和市里相比的。
“等我们安顿下来,你和张玉去家里坐坐,去市里不远,咱还是能经常见面的。”
婆婆要跟着走,家里又只剩下公公了,考虑到他有“前科”,季母对他还真不放心。
季满囤对葵婶子管的严,但葵婶子随时随地展现的狐媚样子,真没有几个人能抵挡的住。
男人不都是那个臭德性吗?
白采谁不采?
季满仓做了一回真爷们,把支书辞了,安生去伺候孙子孙女,陪着老伴了。
市里才买的那处房子,乔安安做了调整,南面的四间偏房(全是起脊房,和正房无异)给公公婆婆住,五间正房,给季念留一间,厨房一间,另外三间是乔安安一家住。
一大家子住一起,最尴尬的莫过于上厕所了,乔安安指使季诚改造厕所,男女分开。
老两口都来了,总不能没有点收入,还不到六十总不能就指望儿子养老,没有收入就等于坐吃山空。
儿媳妇把伙食费全包了,每个月还给三十块钱零花钱,但老两口还是想有点收入。
经过琢磨,季母就跟儿媳妇说了,想收拾出来两间偏房,开个小卖部,看孩子照顾生意两不耽误。
前面就说了,房子紧靠大马路,往西是市府驻地,往东是海边,南北都是村庄,人流量大,开小卖部是可行的。
虽说开小卖部的有好几家,但别忘了,乔安安的供货资源,少了一个中间商。
既然决定了,接下来就是做货架,办营业执照,经过半个月的布置,四季小卖部开张了。
去除三个孙子孙女的“打家劫舍”,每天还有三四块的赚头,老两口很满意。
八九十年代的治安情况还不太好,小卖部可是太惹眼了,也是盗窃的重灾区,乔安安就寻思着养条狗看家护院。
狗可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第253章 警犬追风
提到要狗,季诚就想到了警犬。
当然,是某些机能不达标,“淘汰”下来的小警犬。
哪怕是淘汰下来的,也比普通狗狗强的多。
“能领养到吗?”
想也知道,淘汰下来的小警犬可是香饽饽,多少只眼睛盯着。
“我试试,争取了争取不到也不后悔。”
眼看着到了四月底,四月快过完了,一家人连小警犬的毛都没看见,也明白了这事十有八九要黄,季母跟别人打听了,谁家有新出生的小狗崽,帮着要一只。
事情就是这麽猝不及防,一天下班后,季诚就在院子里喊,“小崽子们,出来。”
小崽子们正或坐或躺,在凉席上玩积木,一听见爸爸喊,赤脚就沖出去了。
仨炮弹似的。
季诚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牵引绳,绳子的另一端,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正好奇地东张西望。
它是一只小警犬,虽然因为某些原因被“淘汰”下来,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矫健的身姿,依然透露出不凡的气质。
小家伙似乎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不时地嗅着周围的空气,尾巴摇得像个小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