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带孩子找到他们早死的爹(152)

作者: 燕三月 阅读记录

杨梅神情略显局促,说话结结巴巴:“原因……原因是我们主任说学好就有奖励,刚、刚开始是为了奖励才学的,我想要给暖水瓶。”

刘主任扶额,这也太实诚了。

两位记者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刘主任。

刘主任见状,连忙放下手来,“哈哈,有激励才能产生动力嘛!这样大家才会更积极地去学习!”

两位记者都点了点头,“刘主任为了增强大家的积极性,一看就费了不少的心思,这一点倒是可以写在报道上,也可以让其他单位借鉴学习。”

刘主任闻言笑呵呵的,“应该的,应该的,在如何增强社员积极性这一点上,我很有心得,你们要是有时间,我可以给你们好好讲讲。”

两名记者:“……”

杨梅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

“杨梅同志,等雨停了,我们还要去采访一下你的母亲。”

杨梅连连点头,“好的呀,等雨停了我带你们去。”

刘主任道:“和你们小组长说一声,就说我说的,你今天提前走,不用扣工资。”

杨梅咧嘴笑了起来,“谢谢主任。”

等杨梅走了,苏昭昭才知道叫她过来干嘛。

还是采访的事儿。

因为苏昭昭做的培训让学员挽救了一条生命,严格说起来她也是当事人之一,记者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可以写的报道。

关于这次的采访,苏昭昭比上次更轻松,回答得游刃有余。

简单的几个问题问完后,苏昭昭站起身,“刘主任,那我去前面了。”

刘主任摆摆手,雨还在下,时间很充足,他打算好好和记者朋友讲一讲自己的经验。

这场雨一直下到中午都还没停。

两位记者同志和上次一样,在供销社的食堂吃了午饭,吃完后见雨小了些,便急着要下乡。

“等不了雨停了,采访完还得回去写稿子,不然来不及了。”

刘主任借了雨衣给他们,又让人去市场喊杨梅。

“自行车就别骑了,乡下路滑。”

两位记者也是这么想的,自己摔一摔没什么,就怕把自行车给摔坏了,这可是单位的车,摔坏了要赔的。

只有等采访完再过来一趟了。

苏昭昭和两位记者也算熟人了,两人走时,还向她挥了挥手。

小唐倚着门口见人走远,“当记者也挺不容易的,下着雨还得下乡去采访,我还以为知识分子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动动脑子和笔杆子就行了呢。”

“各行各业都不轻松,那些看似只需动脑的职业,说不定比体力劳动更累呢。”

小唐不信,“动动脑子还累啊?”

苏昭昭笑了笑,“有时候,思考和创造力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可能更加让人觉得疲惫不堪。这种累是心里上的累,身体的劳累能让你睡一觉,脑子累可能连睡也睡不着。”

第132章 自行车

一直到快下班,两名记者才采访完回来。

两人都很狼狈,赤着双脚,鞋子则被用鞋带系着悬挂于胸前,脚上满脚的泥,裤脚卷起至膝盖处,就算这样,裤子上沾了不少的泥点儿。

幸好此时雨已经停了。

两人急着回城里,在供销社洗了个脚,重新穿上鞋,和刘主任打了个招呼后,急急忙忙的骑着车走了。

一到时间,苏昭昭和小唐便关门下班。

苏昭昭走到家门口时,刚好见到两个陌生的男人从家里出来。

顾衡把人送到门口,眼神一瞟就看到了她,“柜子送来了。”

苏昭昭小跑几步进了院子,“放哪儿了?”

“咱俩卧室。”

对,之前就说好,要放卧室,放客厅太明显了。

人家一进你家门就知道你家有个大粮柜,放卧室里,来人了把门一关,啥都看不到。

苏昭昭进卧室一看,嚯!好大的一个柜子!

柜子就放在卧室外间正对着门口的地方,两面都紧紧的抵着墙,又长又宽,不算特别高,这房子平时看着挺空旷,这个大柜子一放,一下子便占了外间不少的空间。

“上面铺个垫子,都能当床了。”

顾衡站在门口,“乡下用来装粮食的柜子,要是来了客人就是家里的床。”

苏昭昭拍了拍顶上的柜门,笑道:“在咱家床当不了,但能当桌子用,咱家的书桌能轻松点儿了。”

人只要一安定下来,家里的东西便会越来越多,书桌上摆的东西,已经超出它本身的范围了。

趴在书桌上写个东西都怕碰到什么。

苏昭昭决定扯几尺老布回来当桌布,藏蓝或者藏青,带点儿碎花,和柜子旁边挂着的草帘子适配度很高。

顾衡把家里多余的粮一袋一袋的装进了柜子里,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要是在灾害来临之前把柜子装满,就不怕会饿肚子了。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啊。

礼拜六这天,苏昭昭休息。

之前就说好的,她休息这天去城里买自行车,还要去照相馆取相片。

国庆晚会当天,托部队同志照的相片已经拿到了,顾衡托做柜子的木匠用剩余的木料做了一个大的相框,一个相框里可以放好几张照片,等照片取回来,便可以放一起挂墙上。

这次没有顺风车可以坐,两人乖乖的去路口搭班车。

晃晃悠悠的到了城里后,第一站便是去百货商场买自行车。

百货商场自行车售卖区在二楼,这一层卖的是比较贵的商品,比如收音机、缝纫机、电风扇、手表等。

二楼的人不多,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客人,毕竟包里没钱没票的人不敢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