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带孩子找到他们早死的爹(278)
王春花被他吊起了胃口,气得推了他好几下。
过了几天后,王春花不好再继续请假,只能继续去上班,她每天早上把一家人中午要吃的粮食拿出来,其他的都锁柜子里,她大嫂便在公婆面前阴阳怪气的说她把一大家子人当贼防着。
周老太去找二儿子告状,周政委直接道:“娘啊,当初在老家,你不也锁粮食吗?你教出来的儿媳妇像你,你咋还有意见了?”
说得周老太直接闭嘴。
王春花一在家里不顺心,就跑苏昭昭这里来倒苦水。
不说她心里憋得慌。
苏昭昭听了好些八卦。
比如周老幺媳妇想进厂的事儿。
“她可真能想,一来就问我可不可以把她介绍到厂里去,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听到的,说来娣能进机械厂上班,是我给牵的线,我家里那些人还真信了!”
王春花有怀疑的对象,觉得肯定是郝大妮说的。
她有一次就看到郝大妮在和老幺媳妇站在路边说话。
王春花哼道:“别说我没这本事了,就是有这本事,我也不帮这个忙!”
真要留在这里,他们一家子是没清闲的日子过了。
苏昭昭听到这些婆媳妯娌之间的官司都头大,幸好她不用遭受这些烦心事。
烦心的不止王春花,还有其他人,因为探亲的亲属太多,引发了好些个家庭矛盾。
曹翠这个管着军属妇女工作的老大姐都忙起来了,忙着解决家庭矛盾。
直到一个消息下来,探亲的军属才开始陆陆续续的往老家回。
救济粮要开始往下发了。
“咱们走不?”周大嫂问自己男人。
“走,咋不走,不回去这救急粮都吃不到咱们嘴里,你没瞅见老二这的伙食越来越差了吗,再待下去,怕是也没粮食给咱吃了。”
周大嫂有些不信,“他们两口子屋里那么大个柜子,里面肯定装着粮食。”
周老大摇头,“你没听建国她媳妇为啥不怀娃啊,要是真有一柜子的粮食,他们能不生?”
有啥能比传宗接代更重要?
周大嫂点头,这么一想,还真是。
一大家子趁着王春花他们不在,赶紧商量了一下,最后周老头拍板,赶紧回去等救济粮!
第239章 新年快乐苏女士
老爹老娘要走,周政委也没让他们空着手离开,两老身上都穿着新衣,周老头身上还披着崭新的军大衣,美得老头子舍不得脱下来,就想着赶紧回去让乡亲们都看看他的新衣裳。
王春花还把家里人的旧衣收了一大包出来,让妯娌带回去。
不给都不行,她大嫂天天盯着家里的衣柜,朱春燕穿件好点儿的衣裳她都要说,嘴里说着羡慕的话,眼睛盯着衣裳,就想人家主动把衣裳给她。
朱春燕脸皮薄,还真被她们唠叨着给了两件好衣裳给她们。
不止衣裳,周政委还给他们装了一袋子粮食,又在食堂买了二十几个三合面做的大饼,让他们在路上吃。
一大家子又背又提,包袱款款心满意足的回老家去了。
家属区的众人见状,没一个不说周政委一家人厚道孝顺的。
苏昭昭和顾衡聊起来的时候,便夸周政委很聪明。
顾衡道:“他不聪明能当团政委?”
还真是哈。
随着家属区探亲亲属们的陆续离开,报纸上开始频繁的刊登救济粮下发的事儿,气氛变得好了很多。
没多久附近的生产队也开始发救济粮了,只可惜,老百姓所希望的,和得到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想要吃饱肚子是不可能了,救济粮发下来也只是保证大家不被饿死而已。
六零年的新年很快便到了。
往些年,大家早早的便开始办理年货,今年拿着钱都买不到好东西,接近年关这几天,肉摊上每天供应的肉类非常的有限,大清早去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苏昭昭这个供销社员工靠着关系也只买到了一斤肉。
好在部队里杀了猪,顾衡提了五斤排骨回来。
“排骨没人要,大肥肉才是大家喜欢的。”
顾衡说要排骨,大家还觉得不好意思,觉得占了他的便宜。
还有人想拿两斤肉和他换五斤排骨。
顾衡没干。
苏昭昭笑道:“排骨好啊,我最喜欢吃排骨,年三十咱们就做一道土豆炖排骨吧,多放点儿土豆,再炖一道排骨汤。”
顾衡点头,就是知道她爱吃他才要的排骨,“把来娣和小树他们叫上一起过年。”
“嗯!”
年三十当天,苏来娣带着小树早早的就来了,她在机械厂上了三个月的班,看着和之前刚来时的变化很大,脸颊上有了点儿肉,也没那么黑黄了。
上个月新剪了头发,把一头长发剪成了胡兰头,看着精神了很多,也显得年轻了不少。
她带着小树到的时候,苏昭昭和顾衡正在洗漱,两人昨晚上睡得有点儿晚,今天起得也不算早。
“大姨,大姨父,过年好。”
“过年好,你哥哥姐姐在屋里,找他们玩儿去吧。”
小树小跑着进了屋。
苏来娣取了墙上挂的围裙,“早上做汤圆吧?”
“对,粉子我已经拿出来了,在盆里。”苏昭昭赶紧洗完脸,也进了厨房。
大年三十的早上照旧是红糖汤圆,苏来娣在厨房帮忙,顾衡洗漱完便没进去,忙别的去了。
三个孩子在屋里聊天儿,小树站在书架旁挑选自己能看的书籍。
顾念打开抽屉,拿了一块饼干给他。
“你喜欢看什么自己拿,也可以拿回去看,但是得爱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