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带孩子找到他们早死的爹(28)
王春花坐在厨房门口烙饼,闻言伸出头吼了一句,“饿死鬼投的胎,回来就喊饿,赶紧过来叫人。”
周小军最先看到的是顾念顾想,眼里带着好奇,“你们是谁?干啥在我家?”
“我叫顾想,这是我妹妹顾念,我们就住隔壁。”
周小军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你们是顾叔叔没死儿子闺女!”
顾想顾念:这话听着怎么那么怪呢?
王春花听到拿起地上的小木块就丢了过去,“浑说啥呢?这是你弟弟妹妹,他俩比你还小半岁呢。”
又指着苏昭昭,“这是你苏婶婶,快叫人。”
周小军抓了抓后脑勺,“苏婶婶。”
苏昭昭笑应,“嗳,顾想顾念才来,以后得麻烦小军多带着他们玩呀。”
在家当惯的幺儿的周小军还是第一次被人‘委以重任’,拍着小胸脯,“苏婶婶你放心!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他们!”
别看周小军只比顾想顾念大半岁,个头却差不多高一个头,一看就知道营养充足,不像顾想顾念吃不饱个头也长得慢。
顾想瘪瘪嘴,稀罕!谁敢欺负他和妹妹?他揍到他哭爹喊娘!
三个半大孩子没一会儿便聊到了一起,吃饭的时候都叽叽喳喳的不消停。
下午苏昭昭去村里买布,没让顾想顾念跟着,让他们跟着周小军一起去玩了。
村子离家属安置区很近,几乎是提步就到,到了村口苏昭昭迎面便碰到一个杵着拐杖提着篮子的小脚老太太。
“大娘,您好。”
老太太眼神不太好,眯着眼睛看了她好一会儿,“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啊!”
苏昭昭笑了笑,“我是随军的军属,麻烦问你个事儿。”
一听是军属,老太太一下子笑了起来,“啥事啊?闺女说吧。”
“是这样,我才过来,想换点土布……”
“换布呀?有!你来你来,跟我来……”也不往前走了,招呼苏昭昭进村。
“没打扰你办其他事儿吧,你给我指个道,我自己去也没关系。”老太太提着篮子,一看就有事要去办。
“我本来是想去供销社的,晚一点不打紧,我家就有布。”
家属安置区的供销社,不仅方便了军属和附属的工作单位,也方便了附近村子里的村民,老乡们以前赶集买东西要去镇上,现在都到安置区这边来,安置区倒形成了一个新的镇子。
和其他镇子比也不差什么了,区别就在于这里归部队管。
苏昭昭跟着老太太去了家里,一进门在堂屋里看到的便是一架老式织布机,上头还有织了一半的布。
老太太家里没人,说是下地去了,苏昭昭没跟着进里屋,坐在门槛上等。
等老太太抱了一堆布出来,苏昭昭连忙去接。
“闺女,你要多少?”
苏昭昭看了看,“全要。”
第24章 我觉得他是在提醒我
老太太挺诧异,“要这么多呀?换去做衣服?那供销社里的布多好看呀,带花儿带色儿的,你们又不像我们乡下人没布票,干啥换土布做衣裳?”
老太太问得多,苏昭昭也不嫌烦,“不是做衣裳,是换来做被套床单的,我刚来,家里啥都缺,供销社的布是好看,可是贵呀,还要布票,划不来。”
一条纯棉的带花色的双人床单,要八块九钱一条,还要布票,被套就更贵了。
顾衡给的钱是够了,但布票是有限的,她和两个孩子都缺衣裳,苏昭昭不打算浪费在床单被罩上。
“是挺贵。”老太太咂吧嘴,“咱们村村长嫁闺女陪嫁的就是供销社买的花床单被面儿,粉红色的可好看,那上面的花像真的一样,惹得村里没出嫁的闺女都羡慕,咱乡下人哪能买得起?有两套土布做的陪嫁就很好了……”
老太太家的布料不少,苏昭昭量了一下,大概够了。
“闺女,你家还要床垫子不?”
苏昭昭愣了一下,“要!”
在乡下床上铺的是稻草,一年一换,新家的床铺草不合适,床板太硬,就这样铺床单肯定不行,棉被倒是柔软,可这玩意儿要票,就算是有票有钱也不敢往床下垫,在这个物资严重缺乏的时代,被人知道了会被骂死的。
“你等等。”一听她说要,老太太起身出了门,没一会儿身后跟着一个扛着床垫子的中年男人回来了。
苏昭昭眼睛一亮,“这是用山棕树编的垫子?”
“对。”老太太道,“咱们村里就他家种了几棵山棕树,伺候的可好了,树上拔下的皮都留着做床垫了,这玩意儿垫床上可舒服了,就是做起来太麻烦。”
做起来麻烦的东西,价格都不会低,纯手工嘛。
乡下人节约,没几个舍得花钱在这上面的,还不如垫稻草呢。
所以,生意不太好。
这不,一听苏昭昭是刚来的,赶紧给推荐推荐,当兵的都有津贴,不差钱儿。
男人扛过来的床垫是双人的,苏昭昭问了价。
“给六块吧。”男人话不多,性子看着木讷。
怕苏昭昭嫌贵,老太太忙道:“这山棕树一年只能采两次皮,一年下来也做不了几个垫子。”
苏昭昭:“行,就六块,你家还有单人床铺的吗?我还要两床单人的。”
顾衡宿舍里虽然有两床单人的床单被褥,但床下垫的可能没法儿拿回来—还不一定有垫的,就算有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干脆都买新的。
男人摇头,“你要是能等,两天时间就能做好。”
“可以。”
这么大的床垫苏昭昭肯定是没法儿自己扛回去的,男人送货上门,也算认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