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路人甲Beta的恋综修罗场(3)

作者: 板栗不吃鸡 阅读记录

他的脑海里闪过一张模糊的脸,努力回想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最后就只记得那副黑框眼镜。

“呼。”坐在保姆车里的沈琛睁开了眼睛。

那是一双深邃中带着点忧郁的眼睛。

沈琛皱着眉,揉了揉额头。

为什么会梦见这么久的事?

在他崛起后,那些曾经算计过他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唯有小白鞋的主人,怎么都找不到!就连“蛛网”上都没有消息,好似从人间蒸发了。

“沈哥,航空港到了。”这时,坐在前排的助理转过身提醒沈琛,“航空港那边的工作人员说,已经安排好VIP通道,您可以直接从3号门进去。”

助理看到坐在后排的沈琛“嗯”了一声,然后拿起一副黑框眼镜戴在鼻梁上。

沈琛是帝国目前最优秀的影帝,年仅26岁就将星际能拿的大奖项全部揽入怀中。不仅演技极高,而且待人还特别温和、谦逊。

能成为沈琛的助理,无疑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

接触久了,助理自然也清楚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沈哥小秘密。

比如说,沈琛视力很好,私底下却喜欢戴一副黑色方框眼镜。

下车前,助理又将帽子和口罩递给沈琛。

“沈哥,飞船上会有一场直播活动,活动流程我已经发送到您的终端了。我和王哥会乘坐下一班飞船……”助理又道。

*

苏让仍旧被沈琛的粉丝堵在航空港门口。

这时航空港的保安队出动维持秩序,慌乱中有人将沈琛的灯牌挤掉了,正好掉到苏让的面前。苏让弯腰捡起来想要还给对方,站起来的时候却已经找不到人了。

灯牌上“沈琛”的名字闪烁了两下,变得黯淡了。

苏让打算将它送去服务台。

前往服务台的路上有一片茂密的人工绿植区,她刚刚拐过丛林就被人撞了一下。

“抱歉!”那人戴着帽子,从头到脚全副伪装,身上连一寸皮肤都没有漏出来,同时还使用了某种信息素遮味剂,无法从信息素味道判断对方是Alpha,还是Omega,更看不清楚长相。

只能从体型看出他身材挺拔,双腿笔直修长。

“没关系。”苏让道。

因为眼镜附带的、【降低存在感】的功能,她早就习惯了各种意外状况。

那个全身伪装的人本来想走,无意间看到苏让手里的灯牌,微微愣了下。见苏让望着他(其实是被他戴的黑框眼镜吸引),眼中闪过了然,朝她比了个“嘘”的手势,接着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支签字笔,唰唰唰在灯牌背面写了几笔,递还给苏让后匆匆离开。

“写的什么?”苏让看着灯牌背面龙飞凤舞的签名,跟个鬼画符似得。

沈琛走了没多远便停了下来。他回过头,看着刚才的方向。

刚才的那个人,好似在哪里见过?

可他的记忆力很好,如果见过一定会记得!

苏让将沈琛的灯牌送去了服务台。

在她离开后,服务台的几个Beta小姑娘凑到一起。

“这是什么东西?”

“沈影帝粉丝的灯牌,估计是之前掉的。”

有人将灯牌翻到后面,很快发出鹅叫——

“啊啊啊啊!亲签!是沈影帝的亲笔签名!”

……

在原来的故事里,并没有这段剧情。

那位高升的同事跟苏让不是从同一个地方出发的,抵达航空港的时间不同,因此没有提前遇到伪装好的沈琛,也没有沈琛帮她签名的这件事。

不过这些都是小插曲,只要最终能完成任务,问题都不大,所以系统也没有特意提醒苏让。

此刻,苏让正站在登机口。

节目组通知她说,会安排工作人员在登机口跟她交接。可是她等了快20分钟,都没有人来找她。

就在她准备登机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试探性的声音:

“请问,是苏让苏小姐吗?”

苏让回过头,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背着双肩包,惴惴不安地看着她。小姑娘的手里拿着拍摄机器。

“我是。”苏让推了下玫瑰金边的圆框眼镜,点头。

小姑娘松了口气,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朝苏让伸出一只手:“抱歉,苏小姐,让您久等了。我是《星际热恋》节目组的摄影师小A,也是一名Beta,接下来就由我来拍摄您。”

可算是赶上了。

小A依旧心有余悸。

“没关系,我也刚到没多久。”苏让伸手握了一下。

“感谢您的体谅。”小A感激道,“不知道您是否清楚,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苏让点了一下头。

出发前,节目组通过终端跟她提过,说是在《星际热恋》正式开拍前,会先拍一个嘉宾们前往目的地的花絮。这个花絮,也会进行星网直播。

“那就好。”小A高兴地点头。

她最喜欢这种超级配合的嘉宾。

小A放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圆球拍摄机器,圆球拍摄器飞到半空中,然后就在苏让的面前消失不见了。

见苏让好奇地盯着小圆球,小A便跟她解释:“这是研究所新研发出来的、最新款的智能拍摄镜头,可以全程自行跟踪拍摄,并且自带隐身功能。”

此刻,节目组为苏让申请的单人直播间里:

“这是谁啊?”

“长得也太普通了。”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在测试摄像头吧。”有人猜测。

……

直播间里陆陆续续有人进来,又出去了。

苏让借着小A手里的操控器屏幕,沉默地看着直播间的观众弹幕。

小A以为她是在难过,赶忙安慰她:“没关系的,你不要难过,他们只是现在还不认识你,等节目正式开播后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