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148)+番外

作者:春山有信 阅读记录

终南山。

杜甫叹了一口气:“文章憎命达,顺遂如白居易,也难逃此谶。”

李白亦是叹息:“居不易,难乐天,我等与他,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慨了。”这边的文人为白居易的遭遇叹息不已,那边皇宫的气氛却是倏然紧张了起来,楚棠这几句话说得不甚清晰,但是任谁都听得出来其中暗含着一场怎样的风暴。武元衡忧心如焚:

“陛下,那张宿本为市井无赖,无德无才,蒙陛下圣眷却不思恩报,此等祸心陛下断不能相容啊!”

接二连三的暴雷,唐宪宗的脸色就没好过,张宿是他任广陵王时出入邸第的臣子,他对他颇为宠信,第一反应便是有贼子构陷,但楚棠根本不知道他们,又哪来的构陷呢?李纯阴着脸,冷冷道:

“张宿辜负圣恩,伤害清正之士,着贬出京,以正视听。”

满以为又要费一番口舌的武元衡闻言松了一口气,还好,陛下这次听进去了。他的心情隐隐有些激动,楚棠太会说了,实现大唐的伟大复兴,听着就令人怦然心动。他和裴度对视一眼,暗暗下定决心。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一直是白居易思想的两面,他本就不似好友刘禹锡那样乐观,有这样的心境转变其实无可厚非,我们不该苛责,更何况,白居易心中,也未曾忘怀百姓。

818年,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他勤于政事,整顿地方行政、奖励耕织;任职杭州期间,他疏浚了杭州城中的六口古井,解决了城中的饮水问题;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也是他修堤蓄水,又作《钱塘湖石记》,确立了保护西湖的准则。

离任之时,百姓夹道相送,至今,杭州城内还有“惜别白公雕塑”,“合郡咸感德,离别情依依。”不过如是。

在苏州,他开凿山塘河,依北建路,以利水陆交通;832年,元稹去世,白居易应其家人之请,为之撰写墓志铭,最后又将推托不得的润笔费全数布施于洛阳香积寺;

龙门一带,有石滩阻碍行船,也是白居易出钱挖开石滩,以利航行。凡所经行处,百姓皆有感其恩德。他的后半生虽然以闲居处世,但似乎也只是少了一点朝堂之上的蝇营之心,至于对百姓,他好像很难放下兼济之志。

我们将“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中线,从前观之,他有讽喻诗为民立言;从后观之,他有积极的政令为民谋福祉,总有人在想,有唐一代诗人何其多,为什么偏偏是白居易紧随李杜之后?或许,这就是答案。

——百年功罪,谁可评说?只有人民。】

白居易心头巨震”

第60章 琵琶行10

昔年,武王问政于太公,治国之道当何为,太公回答“爱民”而已。

何谓爱民?为君者,要给予子民利益而不要伤害他们;让他们活下去,而不是杀害他们;要给予他们生活之必需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

要让他们快乐而不是日日痛苦忧惧;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如春风润物无声。所谓治国之道,不过是一个“爱”字。

白家世敦儒业,他从小学的是修齐治平的敦伦儒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入仕为官,也秉承先师遗教,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他觉得士人便该为百姓言,这是他读书为官的应尽之责,如水镜所讲,在忠州、在苏杭、在龙门,他不过是做了一个为官者该做的事而已,可那些百姓却是如此挂念他,为他筑碑立像、夹道相送,一点施为竟致传诵千年!

白居易不受控制地站起身,嘴唇嗡动:“某……受之有愧……”他深吸一口气,才堪堪抑制住激荡的心情,苦笑一声,道:

“其实听闻江州之贬半是因为讽喻获罪,我心中确有动摇。”

“兄长……?”白行简看着他怔愣出神。

白居易淡笑:“如楚姑娘所说,我名乐天,时难乐天。仕途风波交恶此般苦楚常人难言,我的机缘,一窥后半生门径,正是规避之时。”

白行简语气涩涩:“我先前便说,兄长不如来作传奇。”

作传奇,放弃那些与权门豪家针锋相对的讽喻诗。

白居易摇头:“那只是先前的想法。”他语带感慨:“我之所为,不过士人官绅之本分,却得百姓爱戴,君子所求,莫过于是,我何惜此一身?”

“兄长的意思是……”白行简似有所明悟。

白居易笑而不答,转身望着水镜之上的“惜别白公”雕塑,傲然负手,似有一往无前之势。

终南山。

杜甫怔愣许久才回过神来:“楚姑娘曾言,我为人民之诗人,比较观之,我不如也。”

同样有所触动的李白安慰小友:“仁民爱物之情,不该以高低评判。你亦曾任拾遗,不惜犯怒劝谏天子,此般心性岂不是如出一辙?”

他带了些笑意,又似有遗憾:“至于其他,不过难得此际遇罢了,难道子美你为官一方,会鱼肉乡里么?”

杜甫也笑了:“自是不会。只不过楚姑娘言道中唐之以诗写现实,前承于我,而白居易诸人关心民瘼之作,实多于我,江山百代,青出于蓝,实在是令人感叹。”

“确是如此!”李白对这种现象也非常满意,不知想到什么,再开口语带调侃:“白居易曾道我之诗文,风雅比兴十不存一,看来以后,我得多作古风咯!”

杜甫闻言忍俊不禁:“我亦不过三四十首,尤需补新篇。”

“那便借此畅游之机,一访民情?”

“甚好!也效前贤后者,作那周诗三百篇!”

上一篇: 重度依赖[女A男O] 下一篇: 昨年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