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375)+番外

作者:春山有信 阅读记录

掷地有声,石破天惊。

所有人的反驳被堵在了嗓子里,他们想说那声音危言耸听,想说他在污蔑国民、诋毁家邦,可眼前的画面又让他们说不出来。

他们震惊,他们愤怒,他们清楚地知道,水镜显示的画面这正是鲁迅书中所写,鲜活的图像远比楚棠转述的文字更动人心魄,在衰颓的时局下,有人以死救国,有人醉生梦死,有人麻木不仁不为所动,这就是后世的华夏,这就是鲁迅眼看到的华夏!

汉朝。

司马迁又是痛心又是不解,他虽是文士,却素有一颗侠义之心,近来游历名山大川,见惯各方风土人情。依他来看,华夏民众自有一副热心肠与慨然心性,绝不会在国家存亡之际如此漠然,鲁迅眼里,怎会看到这样的百姓?!

唐朝。

韩愈嘴唇颤抖:“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他们怎能如此无动于衷?”

宋朝。

程颐的手死死按住桌角,颤声喃喃:“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几千年专制造成的人心的冷漠’,难道当真是我们错了吗?我们钻研的理学,把后世害了吗?”

鹅湖。

朱熹脸色苍白又惊又怒,整个人都晃了一下。他倡行理学,正是面对南宋内忧外患之时局,欲要重构人心、规范天理私欲,孜孜以求,亦不过有补于世而已,可是,他的理学救不了大宋的世道人心,还被不断曲解,又成为了阻碍后世人心的疽痈。

“一生所学,所为何来?”

他仰天长叹。

作者有话要说:

1.你们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几千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的吗?!你们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维,是一日之功吗?!——《觉醒年代》□□

2.视频部分内容是《示众》《药》的影视化3.“我”的解读参考B站倪文尖老师4.一目了然,不言而喻是时局图上的原话

第138章 番外之真正的结局(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与鲁迅类似的表述其实有很多,比如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到祁老太爷开始对日军侵略无动于衷,想着自己家里有粮食有门院,把门一关怎么都能挨过去。这是在说民众对抗日战争的冷漠,他们并看不到国家危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上,大家可以直观认识到封建思想对人心的限制,在世界快速发展、民主科学的呼声日益壮大的情况下,旧的思想显然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了。而处在内忧外患下的中国,想要一振颓风,想要不亡国灭种,就必须捣碎封建专制与封建礼教的旧枷锁。】

【所以鲁迅一代学人,矫枉必须过正。】

楚棠的语气不容置疑,就像在说什么板上钉钉的不刊之论,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高位上的帝王们尤其换上谨慎之色。

【坦白来说,封建制度是有其先进性的,在一定的社会阶段也发挥了其作用,历史上鼎盛的封建王朝,如秦、汉、唐等,始终是当时世界上先进文明的代表。】

被点名的三朝皇帝们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还好楚棠没有将他们一杆子打死。

其他朝代却不那么轻松了,比如先前就被重点说过的明朝,果然——

【但是明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的生产力已经出现,可专制统治却在不断强化,另一方面皇权进一步加强、科举僵化、思想控制日益严苛,中国就这么错失了变革的机会。

到了清朝,专制统治与专制思想更是到达了巅峰,又在物极必衰之后迅速下行,变革就更是痴人说梦了。】

奉天殿。

朱元璋尝试跟上楚棠的思路:“后辈的意思是说,是大明误了华夏?”

啊这……

他们可不敢这么总结,朱棣等人谨慎地往后退了半步,斟酌着道:“倒也未必,与时局联系得更紧密的,是后来的清。”

“但她又说大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还出现了什么新生产力,这两句话是何意?”朱元璋冷静了些许,拧着眉思索:“皇权、专制,顺着这新的生产力,不能有皇帝?!”

【其实明清两代也有许多活跃的思想家,比如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等,他们对君权专制以及理学思想等都作出了一定反思,甚至直言君主天下之大害也。

但他们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再则当时的封建势力又过于强大,比如李贽的思想被斥为异端邪说,他自己也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焚书》,即深知其作不能见容于世。】

【而果然他的书在明清两代都被视作洪水猛兽,屡遭禁止,但却是屡焚屡刻,在密不透风的专制统治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先进之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近代的反封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前几代,甚至许多代,都有微弱的火光经久不息。

只不过少数人的觉醒毕竟不是真正的觉醒,只有唤醒最广大的人民,这个国家才能焕发出无穷伟力。

鲁迅的反思是深刻的,幸运的是,我们最后克服了这个弊病。】

喧声四起,暂停的画面再次动了起来,一个个青年学生举着横幅高声疾呼,他们走过街巷,声声呼唤,或是振臂而起慷慨宣讲,情真意切,即使面对官吏的威胁抓捕也毫不后退,不断有民众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呐喊,救亡图存的呼声响彻九霄。

“醒了!他们醒了!”

司马迁情不自禁地面露喜色,众人好像都被视频里的情绪感染了似的,忍不住心脏砰砰直跳起来。

上一篇: 重度依赖[女A男O] 下一篇: 昨年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