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92)+番外

作者:春山有信 阅读记录

为什么两首诗的风格会相差这样大呢?是因为孙儿余下半生,全是血泪;因为大唐余下年岁,动荡不已。

“我宁愿孙儿不做这个诗圣,不写诗史啊!”

他想起楚棠之前念的一句诗,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丘山。可如果可以,屈原宁愿不要这辞赋高悬,也不愿见得楚都倾颓。他也宁愿自家孙儿,永远是裘马轻狂的五陵年少。

夔州。

家人伏在他的肩头哀哀地抽噎,杜甫枯瘦的手轻轻拍着他们的肩膀,似是安慰,又似是仓惶。从青年到老年,从盛世到衰退,他眼看着时光流逝,自己却无所作为;眼看着国运倾颓,自己却不能济世安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可惜,这样的沙鸥,不止老夫一人。”

兴庆宫。

李隆基呆呆地坐在御座上,连高力士叫他都没有听见。大唐,真的会变成这样吗?他明明才自得于自己创下的盛世,仅仅因为他宠爱一个妃子,喜欢一个可心的臣子,大唐便乱了吗?

他半生殚精竭虑,享受一下又怎么了?

“杀了他们,”他目露凶光,“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为他们这些乱臣贼子。杀了他们,大唐就不会乱!”

御座上的君王似疯了一般,撑着椅靠起身,想要去手刃那些国贼。

“杀了他们,朕就还是明君……”

“陛下,陛下您息怒,奴才这就去传旨……”

高力士手忙脚乱地将他拉住,话音未落,一个内侍便从殿外滚了进来,扑通一声跪下,张张惶惶地开口:

“陛……陛下!驿站急报,安禄山在押解入长安的路上被哗变的军士杀死,李相和杨大人也被黄衫客潜入家中刺死,两边府邸全都乱套了!”

唐朝的黄衫客,还残存着秦汉的游侠之风,最是嫉恶如仇,听了水镜的讲述早就义愤填膺,竟不遮掩,于长安城中白昼杀人。

李隆基听罢第一反应是怒,那些军士和黄衫客竟敢如此大胆,藐视皇威!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

“死了正好,免得朕动手,杀了这二个贼子,朕还能……”

话未说完便被一人高声打断:“您不能了!”

李隆基惊愕地抬头,就见想来谨小慎微地太子李绍(李亨)领着一队人马持械闯入,人群中还有一些眼熟的皇族勋贵。

李隆基的眼神锐利起来,颤着手指着他们,不可置信道:“你们……你们想干什么?”

李绍冷笑一声:“父皇,水镜示警,您失德于大唐,引发民怨,还是发下罪己诏,退位吧。”

“哼,孽子,你想做唐肃宗吗?唐肃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朕是你的父皇,是大唐的天子,你这是大逆不道!”

李隆基气得破口大骂,李绍对他的态度并不在意,挥手让手下控制住殿内诸人,他持剑上前:“君舟民水,父皇还是顺应民心,下诏吧!”

太极宫。

李世民掩面长叹:“朕马上征伐,继位以来夙兴夜寐,民有一忧,则二省吾身,恐百姓遭难。每读史书,不由恨秦二世昏庸、桓灵无道、炀帝暴虐,何曾想大唐会有李隆基这般后辈君王,一手开创盛世,又一手断送国运。”

他想起楚棠说的,无论李隆基的粉还是他的黑,都希望他能早死。李世民觉得他们说得没错。

“李隆基,你为什么不早些死啊!”

武周。

武则天挥了挥手:“将李隆基贬为庶人。”

堂下的李隆基浑身一颤,不可置信地抬头:“皇奶奶,您不能……”

“朕为何不能?!”武则天眼中精光湛湛,“水镜示警,万民皆知,难道你还想安安稳稳地做你的唐玄宗?”

“孙儿……孙儿还有开元盛世!”

“但你还有安史之乱!”武则天毫不留情地打断他的话,“你以为,天下人敢让你冒这个险么?”

“带下去。”

李隆基顿时慌了神,他再成熟心智再冷静,也只是个少年人,当下便哭喊道:

“不要!祖奶奶,孙儿知错了,孙儿不是那个李隆基,孙儿不会宠幸奸佞,祖奶奶……!”

哭喊声渐渐远去,武则天长叹一声,靠坐在软榻上,眼中略显疲态。一个丰丽的身影走了出来,不轻不重地按上她的额角:

“母亲。”

武则天闭着眼睛,略略往后躺了躺:“朕可以还政于李唐,却不能将江山交到一个半生昏聩之人的手里。”

她悠悠叹息,“太平,你若是个男儿身便好了。”

太平公主眼神微顿,随即轻轻地笑了起来:“母亲,您不也是女子么?”

武则天嘴唇微动:“这不一样……”

第42章 登高后续+作业评讲过渡

【杜甫说李白,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说杜甫,是“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思不群”指想落天外、诗意惝恍、不同寻常;“作诗苦”指煞费苦心,以致形容清瘦,这是两位诗人给予对方的画像,或许也是两位诗人为彼此所作最好注脚。

我们初中时读到了杜甫壮游的《望岳》,高中又学到他晚年的《登高》,我们所能叩到的诗人的一生,可能也只在故纸堆里了。

可我们还是能从里面拼出一个完整的杜甫,裘马轻狂、蹭蹬长安、转徙家国,他的诗或许真的很苦,沉郁顿挫。总感觉读他有些像读鲁迅,不是怡情,反是受苦。那么,我们也引用一句鲁迅的诗吧!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上一篇: 重度依赖[女A男O] 下一篇: 昨年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