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年雪(32)+番外
离心机和冷冻柜重启不说,门禁系统直接掉电,要是放跑了一两个实验室里的猴子,那真叫一个血本无归。
叫得最响的则是张尧宁,他直接将这件事上升成了国际声誉事件,因为那天晚上国际部在和欧洲开视频会议。
“这让客户怎么信任我们?连供电都没法保证,还搞什么尖端研发?”他瞄准王云曦开火,“曦总,这么大的事故,您那位强人同志,不得引咎辞职?”
“报告里写得很清楚,事故原因还在调查。”王云曦拒绝接锅。
“你们这报告,写了跟没写一样,”张尧宁冷笑,“我这儿呢,倒是有一个重要信息,门禁系统显示,那天晚上九点钟,贵部有个员工在B1层刷了卡。”
他丢出一份打卡记录单:“下班时间,大晚上的,她跑去B1干吗?”
王云曦没有回应,她抬头,看了一眼主席位上的柳石裕。
这位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家,身量不高,不修边幅,乍看像一名普通的国文老师,唯有精光四溢的眼睛,显出了与众不同。
她想知道,柳董对张尧宁的举动,是个什么反应。
这段时间,太子党对行政部颇多挑刺,一直谴责她用人不当,用意很明确,要打击一批,拉拢一批,托举自己的人上位。
王强打下去,姜晓茹提起来,这算盘响的她都听到了,柳董真不打算装聋作哑?
柳石裕还真不吭声,笑眯眯地坐山观虎斗。
王云曦没办法,只得继续和张尧宁打嘴仗。
“你说的那位,是我们后勤组的员工,他们本来就在库房办公,搬下去都好几个月了。”
之前因为公关组扩编,楼上工位不够用,后勤组被挤到了楼下,后来为了方便管理库房,他们便再没有挪上楼。
“停电了办什么公?”张尧宁皮笑肉不笑,“你们员工会盲文?”
“也许只是加班耽误了,世界上有种东西叫手电筒。”
“天天加班还把活干成那样,不愧强人同志带出来的团队。”
两个人你来我往,嘴仗打不出结果,浪费时间而已,柳石裕逐渐不耐烦:“把人叫来问问,不就清楚了?”
程音便是这样,被再次拎上了18楼。
执委会是一个漏口的回字形的会场,单边摆了一张座椅,被另外三边集体审视,活脱脱就是三堂会审。
张尧宁作为证据提供者,主导了对程音的询问。
“你就是工号3597的员工?周五晚上公司停电,你人在哪里?为什么所有人都撤了,你却留在公司?”
他的态度咄咄逼人,不叫名字却叫工号,完全是审嫌疑犯的架势。
程音一愣,差点忍不住直接看向了季辞。
虽然没有听到前文,但从问话的内容和态度可以判断,他们怀疑停电事故是人为造成,而她是重要嫌疑人。
“我当时,在公司加班。”程音平静地回答,目光逐一掠过在座每一个人。
“你自己一个人?”
“对。”
“有人能证明,你在加班吗?”
还真有。
程音默了两秒,回答:“没有。”
她又环顾了一圈,视线与季辞对上零点零几秒,确认了自己的判断:他不会帮她提供不在场证明。
且,希望她保密。
“停电你加什么班?”张尧宁接着问。“门禁系统掉电的那几秒,去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地下一层有机房,还有档案室,哪儿你都有可能进去。”
“我哪儿都进不去,当时,我被反锁在了6号通道。”
“这么巧?恰好停电,恰好门禁坏了,恰好你被关进通道?”张尧宁原本只是借题发挥,听到这里反而来了兴致。
“我说的都是事实。”程音道。
“反正监控也瘫痪了,谁知道是不是事实,你有证据吗?”他一脸“可被我抓到了吧”的兴奋。
“有啊。”程音拿出了手机。
“8点23分,我往工作群发送了一条求救信息,8点24到25分,拨出了四次报警电话,手机里有通话记录。”
“而整个地下一层,只有6号通道没有信号。”
“如果开飞行模式,不可能留下拨出失败的通话记录,足以证明我当时确实在通道里。”
“大楼停电是在8点22分左右,1分钟的时间,我就算飞,也来不及从档案馆飞到6号通道。”
这一套自我辩护,讲出了推理侦探小说的节奏,有几个人甚至都没听懂。
张尧宁常看推理综艺,因此听懂了,他哑口无言,人家说的有理有据。
一片沉默中,柳亚斌忽然出声:“不对啊,怎么越听越觉得,你有点可疑呢?”
柳总裁平时开会,要么随大流,要么假大空,参与度不是很高,很少提出实质性的意见。
此时忽然跳出来显示智商,大家觉得十分稀罕,都将目光转向这位纨绔太子。
他有点小得意。
“曦总,问您个问题,上周五晚上的七点半,您在哪儿,在做什么,还记得吗?得精确到分钟,有零有整的。”
被点名的王云曦愣住了。
“美女,你该不会真是商业间谍吧?还费劲巴啦,给自己准备好了证据。”柳亚斌斜眼看程音。
这句指控过于严重,程音立刻否认:“我只是记性比较好。”
“这记性也太好了,”他笑嘻嘻道,“口说无凭,还是那句话,有证据能证明你被锁着吗?手机记录也可能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