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氏摸摸女儿的头:“窈娘,娘和你说过,当大家有个共同的敌人的时候,当然会一致对外,可是每当没这个敌人的时候,她们可能会内乱。你或许也看出来了,关家规矩森严,家族也是古朴简单,和咱们家有许多不同之处。你祖母的性子也不是好消受的,管家我也管累了,你祖母就是不说,我也想把这个管家权交出去。这就叫以退为进,凡事既然无法进,就退一步,未尝不是好事。”
无法进是因为解氏无法做颜应祁的正妻,头上又有婆母,她既越不过甄氏的次序,也越不过三老太太的次序,何苦做了坏人,让新妇进门,她往后退一步,新妇和老太太一起。老太太即便对人再好,脾气也是在那儿,关家那个女子性情并不柔顺,等她们结盟破灭,自己再出来。
窈娘想了半天,还是道:“娘,祖母要的是自己人,嫂嫂好或者不好,都是她自己人。”
而她知晓祖母一直把娘当外人,甚至对自己都比对娘好。
解氏却坚持道:“窈娘,你说的我也考虑过,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让人看出你真的想要什么。你太想要这个东西,反而会成为你的掣肘。”
有耐心,洞悉人性,再一击就中。
窈娘暗自点头。
又听解氏道:“你兄长大婚,亲戚们会来的不少,你多见客人,知道如何待客。”
窈娘点头应是。
腊月十八,早上热闹非凡,颜家俱是人满为患。解氏早早起身操持,颜应祁很心疼她:“你的手这样凉,还起的这么早。这怎么可以……”
“没事儿啦,我若是去晚点,就不好了。”解氏抿唇。
颜应祁当然从窈娘那儿知晓三老太太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就安慰道:“别担心,若真的有事就推到我身上。”
解氏笑道:“知道你事事都费心想着我,不过等新媳妇进门,我就不必管家了,日后也没这么累了。”
她还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又搂着颜应祁道:“今天不许发脾气,要好好地。”
“当然了。”颜应祁应承她。
窈娘则跟在解氏身边,举凡有女客过来她都帮忙招待喊人,在感到疲劳时,铭二太太和颜如贝一起过来帮忙,她才能稍作喘息,坐到大舅母身边。
解家一直在东山,虽然知晓颜家现在权势滔天,但是没有深切感受,现在解大舅母身处其中,实在是体会到什么叫做权贵之家。
往来之人,皆是巡抚部堂高官,解氏即便只是平妻,也得众人抬举。
就是甄氏在一旁看解氏如此出风头也是心中微妙,只是她不会表现出来,看这些什么巡抚夫人,别的部堂夫人都睁眼瞎似的,没人表现出来,只能自己消化这件事情了。
可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刚进来的南京国子监祭酒的夫人谢夫人进来之后,局面有些微改变,她走进来,先喊了甄氏一声:“颜夫人。”
甄氏笑着请她坐下,还道:“您能过来实在是太好了。”
谢夫人出自陈郡谢氏,是非常有名的才女,还出过不少诗集,其父是如此的次辅,可谓是集所有光环于一身,偏偏她很重视规矩。
尤其是嫡庶尊卑之道,故而,见甄氏坐在一侧,却是解氏在招呼众人,她则道:“如今怎么由妾侍当家作主了?”
解氏一贯敏感,没想到谢夫人会说这些,窈娘原本有些累倦,坐在一旁吃茶,却听谢夫人这般说话,只能装听不到,否则吵起来了,反而把儿子婚事闹的没了。
而甄氏觉得报应来了,她甚至觉得自己不用说什么,解氏就够膈应了的。
所以,她面上故作尴尬道:“您可能弄错了,这是我们三房的主母。”
“自古以来一个丈夫只能有一个妻子,合该由正妻出面才行,恕我不能苟同。”谢夫人说完,拂袖而走。
窈娘不是小时候的她了,她很清楚在族里母亲的地位似乎和甄氏一样,实际上在外还是不一样的。别的人只是不会直白的说出来,现在有人说出来就是当众给解氏难堪。
她赶紧跑到解氏身边,解氏还是一脸微笑,似乎完全没有听到似的。
“娘,您无事吧?”
“没事儿。”解氏拍了拍窈娘的手。
再有甄氏半真半假的关心,解大舅母方才还觉得颜家权势滔天,现在也赶紧上前问几句。这个时候的解氏虽然心中摇摇欲坠,却还一点事儿也没有,还对众人道:“我们家里请了戏班子,这就请诸位先随我那边听戏。”
窈娘也随姐妹们一起过去,在路上,大家都一阵沉默,人是各有各的烦恼。莹娘觉得很痛快,明明她娘是正经的嫡妻,却还要忍受和解氏平起平坐,倩娘则想的是心上人不知道是否也许婚了,颜宁馨有些同情解氏的处境。
戏台上的人唱的很欢喜,窈娘的心情其实比解氏还难过,因为她想这些年娘不知道明里暗里受过多少讽刺,有如谢夫人这样弄的人下不了台的,也有暗地里嫉妒讽刺的。
兄长科举出仕,他虽然对母亲态度转变,可随着嫂嫂进门,有可能和三老太太感情会更深。若让他不顾前程为母亲讨封,他未必愿意。
那就只有靠自己了,她是不能考科举,可是也未必没有其她的法子,若是哪一日她真的大功一件,兴许能够封诰母亲,让母亲有身份。
否则这种夹生饭,吃的让人膈应。
窈娘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绝对要给娘挣体面。
第23章 嫂子关氏
“来了,来了,新娘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