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窈娘(51)

即便开始生意不是很好,解氏也完全不懈气。

而来京的这一个月中,甄氏却已经带着颜宁馨还有倩娘莹娘出去赴宴几次了,一次是龚次辅家,还有一次是去颜应祁的上峰吏部上书夫人寿宴。

就在这两次宴会上,窈娘就听说倩娘才名外面竟已是传播,甚至倩娘还被邀请参加诗会。

这就凸显出解氏的弊端了,在金陵还好,在京中,甄氏往常就有认识的官夫人,现下来京里,稍加联络,众人送帖子也是送到她那里。

莹娘没想到她本以为的对手三姐姐寂寂无名,二姐姐却趁势崛起,于是她找甄氏道:“没想到二姐姐现下出去,大家都说她是颜氏才女,还说她乖巧懂事。她不过是个庶出——”

“莹娘,不许胡说,都是你爹的女儿,又有什么分别。”甄氏呵斥。

“说是一样,那三姐姐为什么不能去呢?”莹娘自觉她知道的不少,娘虽然表面上对大家都是很好,可是这几次宴会,娘压根就没有带三姐姐出去。

甄氏摸了摸女儿的头:“你三姐姐到底是三房的人,这不比在金陵,可以胡乱混着,若是带她出去,别人问起来,我也不知道如何说。”

莹娘虽然见二姐出风头有些嫉妒,但是想着对头三姐姐没能去,相较起来,她要选的话还是选倩娘。

比起甄氏母女对倩娘的不太在意,殷姨娘和于氏都很为倩娘高兴。

“二妹妹,这可就好了,咱们家的女儿虽然是不需要怎么出去交际,但是你能有这样的名声,想必父亲也会高看你一眼。”于氏喜道。

殷姨娘点头:“你嫂嫂说的很是。”

她们不便在倩娘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面前谈论婚事,但是言下之意都是这个意思,甚至殷姨娘还道:“日后若是只给你下帖子那就太好了。”

“那怎么会呢,人家也不会平白无故得罪人啊?”倩娘笑道。

殷姨娘摆手:“这算什么得罪人,你想啊,像大姑娘那样学问差成那样,人家请她过去,反而对于她而言是负担。举凡做事,就是诗会都请有学问的人去,你四妹妹自小的功课也是你做的,原本你就是最出挑的。”

于氏在一旁听着,又想起三姑娘窈娘,那也是个才气斐然,又通音律,年纪稍小些,但并不弱于二姑娘,只是大夫人为何不喊三姑娘一起去呢?

看来甄氏和解氏看起来和睦,底下也是波涛汹涌。

同样的问题,解氏当然心里有数,甄氏是故意不带自己女儿的,想必她早已记恨自己。而且她的理由很充分,帖子是下到大房的,她带大房的孩子去是正经,至于窈娘是三房的人,她带她去情分,不带是本分。

若是解氏和颜应祁告状,女儿跟着甄氏一道出去,甄氏若心里有气,窈娘有任何闪失,都是解氏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她现在保持沉默。

窈娘很聪明也很傲气,她当然对自己不能去这些地方觉得丧气,可是,她不屑于说出来,说出来之后仿佛自己很想去的样子。

解氏等铺子开张之后,便把女儿喊了过来:“这些日子,听说她们都出去会客,就你没有出去?会不会难过?”

窈娘点头:“女儿就是觉得凭什么她们能,我就不能呢。可是我想算了,那些名声没有就没有,我才十一岁,又没有咏絮之才,还不如多充实我自己。”

解氏缓缓点头:“我之所以一直没有说话,正是因为时机不对。你看你哥哥,谁都知道他是你父亲的长子,连大夫人也不敢对你哥哥如何,这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因为他是男子,出将入相都可以,而你却很难了。”

“女儿知道。”窈娘真正读书之后,她就知道了,女子不可能考科举的,她就是想努力也难。

解氏又笑道:“窈娘,都是娘的身份害了你,可是娘向你保证,你公开亮相在众人面前也不会很远的。”

窈娘知道解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她赶紧道:“娘,我在金陵也不是没去过那些诗会的,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真正能诗词作的好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不过是滥竽充数,有的个性强的还要别人捧臭脚,与其如此,我还不如多画画。原本我觉得自己学艺不精,现下我每天有所得都会写诗,然后拿去给哥哥替我批阅,其实我替作好诗还差的远呢,怎么敢在人前舞。”

她说的认真,解氏也怕女儿是真的在积蓄力量,不由得道:“你大娘现下就巴不得咱们自乱阵脚,我若是真的央求你父亲,带着你去别人家登堂入室,恐怕你爹也会被参。”

“为何呢?”窈娘不明白。

解氏站起来道:“你也是读过书的人,还是专门学过《春秋》的,《春秋》中明确提到‘诸侯无二嫡’,尊贵如诸侯,都是不允许平妻存在。在汉朝汉朝,‘乱妻妾位’被明确规定成了犯罪,甚至本朝若是以妾代妻,会仗九十的。在金陵的时候,我尚且可以狡辩成三房主母的身份出席宴会。可现在是在京里,无数的政敌等着揪出小辫子,即便不是政敌,有御史风闻,也能弹劾一二。本朝是以小驭大,那些科道官员虽然才七品,但弹劾成性,我即便求得你父亲同意,带你出去,恐怕到时候吃苦的还是咱们母女。”

要解氏去求甄氏,更是不可能,解氏即便弯腰,甄氏也不可能给她好果子吃的。

“女儿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就连女儿自己也不知道了?”窈娘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解氏也有些难受,但听窈娘又道:“可是女儿虽然不尴不尬的,好歹还能说一句祖父是谁父亲是谁。娘这么多年,一定比女儿更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