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绝外传之难为小人(出书版)(79)

作者:冷音 阅读记录

他还特别打听过了,皇上昨晚留宿寝宫,故这一番面圣也省去了不少麻烦。行至殿前,而由寝殿总管报了。不久,便获得了指示入内面圣。

许承则在外头候着。今晨的于光磊依然是平静异常。神色虽已恢复了平时的温和,眼眸中的情绪却仍如昨夜,并未有何改变。

他心下极为担忧,但于光磊却也只是说了个大概。许承从来就不是个善于使计用谋的人,所以也无法给他任何建议,只能在一旁默默帮他。

而于光磊则由那领班太监领入了内殿。刻下皇帝卫正由人服侍着穿衣。于光磊依礼恭敬一跪,而卫只是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说话。

于光磊谢了恩,站起了身子,神情已由温和化为肃然。一拱手,以着极为恭敬的语调开口:

「臣冒然求见,还望圣上恕罪──昨晚东门外之事,圣上想必已有所闻。臣此来目的有三,一件便是昨夜之事,二是禀报冯万里一案的进展,最后──恕臣无礼──是要同时以臣子以及擎云山庄代表的身分与皇上谈谈条件。」

没有迂回曲折的试探,而是直接道出了来意。

因为他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君王。

这位年已六十三的皇帝可说是本朝开国以来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重用卓常峰等人治国,任人唯才,而又有让臣子放手一搏的魄力。在他治理至今的三十年间,国富民殷,除了前几年的东征之外便再无其它战事。而那趟东征更是除去了东北常年以来的大患,允为一大功业。面对这么一位君主,多余的缀词只会是画蛇添足。

而一切正如他所料。

「喔?你向来谨慎守礼,今日竟然如此放肆,而欲与朕谈条件?」

卫因他所言而一个挑眉,神情却没有太大的变化,瞧不出是否动了怒。

但不论他动怒与否,于光磊都不可能打退堂鼓。「此事关系于民间之太平,故臣冒然僭越,只希望圣上能耐心垂听,听罢再行议处不迟。」

「……好罢,朕就听听你想说什么。」

见他神情一反平时而又极为坚决,卫因而起了兴致,并转头向一旁的太监道:「传下去,今日早朝推迟半个时辰。」

此言已是表明了同意。既得君王允诺,于光磊登即谢恩:「谢圣上──其实臣的三个目的皆是环环相扣。江湖上有所谓四大势力之事,圣上想必是十分清楚的了。」

「略知梗概。」

露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眼神,殿上卫量一双锐目直盯着于光磊异常平静的眸子,似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心思。

于光磊静静承下那锐利的视线。他本来就非寻常书生,这些年的官场磨练更是让他有所增进。神色虽是恭敬,却不卑下,又道:「那么,臣斗胆问一句:流影谷西门父子任意妄为,意欲挑起江湖纷争,可是圣上授的意?」

「谷主的决定,朕从未插手过问。」

即使是一国之主,在提到流影谷西门暮云时,都仍是以「谷主」二字相称。流影谷在朝中的地位自是可想而知。

流影谷为开国元老,根基深厚,其历史甚至长过国祚,深受皇室礼遇重用,甚至有左右皇帝决策的能力。

一个无法轻易翦除的权臣。

从卫的神态里察觉到如此讯息,于光磊深吸一口气,直接引入正题:

「既是如此,请圣上听臣一一道来。

「首先,冯万里一案乃是臣的一位上司委托杀手组织『天方』所为。臣已查出那名主谋者的身分为何。此人与冯万里为挚友,而其下手之动机应与温玉松有关,只是目前尚欠物证与一名极重要之人证──昨夜一事,便是因那位人证而起的。

「昨日下午臣方回府,便闻一童子受托送信入府。臣展信细读,发觉那信的署名便是臣所欠的人证。其约臣于东门外的小庙,臣因而央求义弟同往,谁知原来是个陷阱。时刻方至,一名黑衣人突然出现持剑偷袭臣。义弟为了保护微臣,出刀相迎,而不得不取其性命。

「哪知刀落之时,燕成殷也随后出现,说那黑衣人乃是朝廷命官,而将臣义弟以杀害朝廷命官为由擒住。臣出言解释,却得到燕成殷污秽的言词,暗指臣出言包庇。试问,一名大内侍卫身着黑衣出宫是为了什么?又为何会刚好在该处,且刚好丧命于臣义弟的刀下?臣义弟从未入过宫,该名侍卫与臣也不亲近,臣甚至没能认出他的身分。燕成殷一心以臣义弟杀害朝廷命官为由强押之,究竟是愚昧不察,还是刻意以罪加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且观察燕成殷的神态,黑衣人面布未揭,似乎便已知其身分。这又是为什么呢?

「臣义弟乃是擎云山庄三庄主。擎云山庄主控江南水运,其势力与流影谷不相上下,甚或过之,因而遭嫉。流影谷自数年前便多番刻意为难,此际更以冯万里一案设计,引臣义弟入狱,此举无疑是宣战。但江湖上势力排名一、二的两大势力一旦正面冲突,必定会引至天下纷乱,邪派外族更有可能趁隙而兴,则我朝危矣。此外,若流影谷胜出,以其不欲居于人后之心与其威势,难保不会僭越失礼。臣以为若欲维持天下太平与势力之均衡,绝不能令流影谷任意妄为。尤其此为江湖纷争,更应避免朝廷插手。

「而臣欲与圣上所谈之条件如下:一望圣上再予宽限臣一个月的时间,二望圣上能加派人手保护臣义弟,以避免流影谷之人暗下毒手。三望圣上不要插手江湖纷争。若圣上应允,则天下将能免去一场浩劫,太平不改,盛世不远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