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反派黑化前(142)
闻念拉着沈瑜川,终于体验了那台她十二岁时因身高不达标而错过的过山车。
下来时,她有幸目睹沈瑜川扶着出口的栏杆,双腿发软的样子。
尽管闻念自己也难受着,但还是忍不住捧腹大笑,并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仿佛这是她挖掘到沈瑜川形象隐藏一角的有力证据。
他们又一起去坐了旋转木马,一起去玩射击游戏,她还被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嘲笑技术差。
到最后,本打算酣战到闭园的闻念实在累的不行,太阳刚落山就举了白旗。在夕阳的余晖中,她歪在沈瑜川身上,摇摇晃晃地满载而归。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啓程去德国的日子。
这次的带队老师,除了汪远舟,还有一名从国研所京市驻地来的负责人,薛任柠。
别人可以不认识她,但闻念却认识。
这是她当初刚进入国研所工作时的顶头上司。
再次遇见,闻念既要表现出和她素不相识,又要顶住来自上司天然的无形压力,这对她的演技确实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好在,薛任柠带来的一个消息,把整队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当然也包括闻念。
方明诚被方儒从临西除名,并且放话,方明诚和临西,和他方儒,今后再无半点关系。
消息尚未传开,但薛任柠身在京市,近水楼台,临西工业集团跟国研所也偶有技术交流,这才提前知道一些内幕。
她说完,低声叮嘱大家不要外传,这消息是真是假尚不可知,当作茶余饭后的八卦听听便罢。
队伍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对方明诚有所耳闻,但真正与他渊源最深的,闻念知道,只有一个人。
她看向沈瑜川,试图从他的脸上读出一些情绪。
沈瑜川的目光依旧淡漠,只是在与她对视时,眼底多出一丝柔和。
这个曾和沈瑜川纠葛一生的宿敌,终将如他此刻平静如水的神情一般,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他的生命里。
登机前,聂杉和师浩辰都来了,管小琴今天要打工,不得已只能错过。
这一趟要在德国待小半个月。
闻念本来还因为赵雪萍和闻成礼因为一些很奇怪的理由没来送她有点小失落,看到他们俩,头顶的乌云立马散开了。
师浩辰站在沈瑜川旁,满眼都是豔羡。
热爱物理的人,应该没有人不想有机会参加国青赛吧?
他拍了拍沈瑜川的肩:“哎,兄弟我这辈子都追赶不上你了。”
沈瑜川双手插在口袋,语气十分欠揍:“你才发现?”
“得。”师浩辰翻了个白眼,“跟闻念在一块儿后,半点长进都没,还是跟以前一样,说话噎死人不偿命。”
他不服气地比了个手势:“就不能把你对闻念的耐心和情商,稍微分出来一捏捏。”
沈瑜川自然是没搭理他。
师浩辰也习惯了,他就是爱在沈瑜川面前犯贱,不然浑身上下不得劲。
他目光扫过旁边的国青赛队员,和闻念沈瑜川一样,穿着统一的队服。
师浩辰收回视线,忽然感慨。
“开往未来的列车,有车头,有车厢,有乘客,当然也需要有燃料。你们这些人呢,就负责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安安心心当车头。我呢,就当好我的燃料,咱们谁缺了谁都不行。”
“这样一来,是不是侧面证明,我跟你们一样重要?”
沈瑜川难得一见地没有呛他,而是思考后,十分认真地回答:“大家都喜欢看天才的故事,也羡慕天才的光环,却忽略了坚持不懈的人同样值得歌颂。”
“师浩辰,每个背负自己使命的人,都很重要。”
没想到沈瑜川这狗还能说出来这麽像样的人话,师浩辰都快被感动哭了,使出浑身解数才把眼泪憋回去。
他拍了拍沈瑜川的肩:“加油兄弟,等你凯旋。”
沈瑜川淡淡一笑,点了点头。
-
闻念对德国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无法忽视的严肃与秩序感。
当然,也有具有亲切感的一面。
譬如建筑风格简洁而富有韵味,红砖房屋与青石小径相映成趣,散发着古朴与现代并存的独特魅力。
车轮战的赛程紧密,每个队伍几乎天天都有比赛。
十几天里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还被安排了赛后複盘。
好不容易出了趟国,闻念和沈瑜川只能在赛场周边匆匆转转,连景点都没机会去参观。
唯一还算不错的是,五月份的德国,阳光温暖而不炙热,空气中都弥漫着宁静与安逸的气息。尽管整个比赛节奏十分紧凑,却没有让闻念感觉十分难捱。
中国队很顺利坚持到最后,挺进决赛,并在决赛胜出,夺得冠军。
闻念虽然经历过,但喜悦却没有减弱分毫。她想,这样的场景就算经历十次,也依旧会让她激动到心跳如雷。
一座宽敞的大礼堂里,几十个国家的代表队和几百名参赛者齐聚一堂,参加晚宴。大家都安静地坐在桌旁,等待获奖队伍发表感言。
这场景和闻念记忆里相似,唯一奇怪的是,上一次发表感言是按照冠亚季的顺序,而这次,他们的冠军队伍却被放在了最后。
前两只队伍顺利发表完获奖感言,闻念跟着队伍,来到了领奖台上。
中国队的发言人是沈瑜川。
闻念抱着主办方发的捧花,和其他人站在一侧。
沈瑜川的声音在礼堂回响,整个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来自中□□芒毕露的年轻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