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天下都以为朕会亡国(213)

“陛下,国中起战事,还有比这个更至关紧要的吗?”何兑立马昂首挺胸地站了出来,开喷!

“陛下放任霍琮一家独大,时至今日,兖州徐州俨然成国中之国!霍琮身为州牧,掌两州政权;又兼任京徐商会总参,天下半数财富尽入毂中;陛下还亲赐大都督之职,使其坐拥数十万大军,无法无天,无君无父……”

何兑大气也不喘,一口气喷了个尽兴。

郦黎也很淡定,习以为常地一抬手,叫旁边的小黄门给何兑送上一碗降压药汤。

“多谢陛下。”何兑正色拱手,接过药汤一饮而尽——一码事归一码事,该喝的药还是要喝的。

然后他继续说道:“按大景律法,藩王不得招募私兵,过万则当以谋逆处置,如今郦淮竟能发动十五万大军,定是筹谋良久,区区一个魏郡,怎能填饱他的胃口?陛下若是按照刚才那位蠹虫所说,按兵不动,妄图等他们两败俱伤,只会白白错过良机,使朝廷大军陷入被动!”

像是怕郦黎不信,何兑还一口咬定:“一旦他们两方决出胜负,届时,北境危矣!”

郦黎点点头:“何爱卿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朝廷能尽量不动兵为好,百姓才休养生息了一些时日,又正值秋收,关乎到下一年的税收生计,对于霍琮和郦淮,朕准备以安抚劝诫为主。”

“养虎为患啊陛下!”何兑苦口婆心劝道。

可惜郦黎就是不听,还又把另一个百官避之不及的话题再次提了起来:“相比之下,朕觉得事关朝廷未来的科举更重要些,所以朕方才说的舞弊,没人站出来认领吗?”

主考官陆舫站了出来:“陛下,本次科举考场都设有监考官,考生开考前也会统一搜身,确保万无一失。”

“哦?可朕怎么听闻,有一位神通广大的礼部官员,在开考前就已经认定自家子侄一定榜上有名了?”郦黎笑问道,“难不成,这位还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

听到陛下的话,一位礼部主事站在同僚之中,汗出如浆,摇摇欲坠。

而他的所有异样,全都被上首的郦黎一清二楚看在眼里。

“本次科举,是由臣和吏部、礼部共计五位官员共同出卷,”陆舫淡定回答,“或许是哪位礼部的同僚泄露了题目……?”

礼部尚书这时候不得不站出来了。

他先是咬牙瞪了一眼陆舫,随后躬身朝郦黎行礼:“陛下,臣可以担保,礼部绝无此事!除臣与礼部两位侍郎外,这份卷子再没旁人见过,至于舞弊……或许只是哪位官员私下里大放厥词,传到了陛下耳朵里?”

“原来是这样,”郦黎恍然大悟,高高兴兴道,“看吧,陆爱卿,朕就说朕举办的科举,绝不会有人公然作弊!”

礼部尚书松了口气。

陆舫不动声色地拱了拱手,复述了一遍昨日郦黎教他的话:“陛下说的是。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臣还是建议保险一点,在会试、殿试时启用备用卷,并且在考场内分甲乙两卷,防杜渐微,杜绝作弊之事发生。”

说完,他还扭头朝礼部尚书笑了笑:“胡大人以为呢?”

礼部尚书顿了顿,沉声道:“臣没有异议。”

他觉得清者自清,陆舫的提议虽然麻烦了些,但也的确是个好办法。

陆舫又幽幽道:“若是有分数太低者,胡大人也可以查一查,这种考生究竟是怎么考上的,背后有没有人在捣鬼。”

礼部尚书对他怒目而视:“陆元善,你这是什么意思?揪住我礼部不放了是吧?”

“不敢。”陆舫笑眯眯道,“臣也是从旁人哪里听闻了一些风声。”

“什么风声!?”

郦黎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好了,不如让兵部的戚大人来说两句?我看戚恒似乎一直有话想说的样子。”

礼部尚书拧起眉毛,望向戚恒。

这事儿怎么连兵部都插.了一脚?

戚恒深吸一口气,想起那天在翠轩楼陛下与自己的那番谈话,知道自己该站出来为陛下当那把斩向同僚的利刃了,“陛下,臣的确有一事要启奏……”

朝会结束,大臣们终于抬起僵硬的步伐,朝着殿外离去。

但他们其中的一些同僚,已经被摘去了官帽,脱下了官服,一朝从人人钦羡的官宦之身,沦落为重枷在身的阶下囚。

按照陛下的意思,不久之后大概还会把他们发配到边境去服役。

礼部尚书站在阳光下,呆呆地望着远处的飞檐走兽,一时竟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胡大人,还好吧?”路过的高尚见他这样,忍不住关心了一句。

“还、还好。”礼部尚书恍惚着回答。

安静了两秒,他又问道:“你说,咱们这些事情,陛下究竟是怎么知道的呢?”

高尚明白他的意思。

说实话,这次早朝,就连他这个无关人等都听得脊背发凉。

不仅是科举舞弊,陛下借这次机会,又狠狠敲打了一遍满朝文武,也让大臣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就连某某大臣小妾去寺庙拜佛时和下属好上了、某某大臣半夜呼噜声大到妻子要和他分房睡这种小事,陛下居然都能一清二楚!

并且,还在朝堂上当做“活跃气氛”的谈资,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嘴,害得两名当事人当场扭打起来……

高尚悚然心想,这京城之中,还有陛下不知道的事情吗!?

走在他们后面的戚恒:“…………”

该死的孽子!你究竟和陛下说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