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男神经(2)(181)+番外
不是上眼药,更胜上眼药。
反正现在的赵祯, 看庞太师越发的不顺眼。
好在赵祯的脾气是好的,即使生气, 都不会随随便便的迁怒他人。
对于当皇帝的人来说,这个美德相当的可以。赵祯努力稳住激荡的心情,随后下令开始殿试。
而他身边伺候的张茂则,也是个有趣的人。
居然将苏清之的座位,安排正对着龙椅。可以让居高临下的赵祯,将苏清之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
呃,怎么说呢!
这其实很考验一个人的毅力。要是心理素质稍微差点,得,被皇帝虎视眈眈的盯着,能否顺利动笔,恐怕都要打个问号。
苏清之呢,万幸心理素质不错,而且说句实话,哪怕赵祯按捺不住,走到他身旁看他考试,苏清之都不会有所动容。
只会从容不迫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现在该殿试考状元,凭的是真材实料,自然的,苏清之就暂时性的无视了赵祯,开始潇潇洒洒,下笔如神的做考题,并且第一个交卷。
苏清之是有真才实学的。
他的才华,经得住任何人的考验。
哪怕有心挑刺的官员,看了他的答卷,都不会昧着良心说苏清之打得不好。
只是有一点,主张对外求和的官员们,看到苏清之的答卷后,心不约而同的咯噔一跳。貌似,好像,他们这位当今官家的唯一子嗣,并不是传统的文人,挺杀戮果决的。
“苏清之钦点为新科状元,六元及第的美名。”赵祯顿了顿,到底还是难掩激动。“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包拯率先说没有异议。六元及第的好兆头,并不会因为苏清之的真实身份,而蒙上阴影。
当今天子需要这个美名,证明统治之下能人辈出。
苏清之需要这个美名,哪怕成为太子,六元及第的太子,总比民间找回来,没有文化的太子要好听得多。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本质都很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很低,甚至军队很多重要的职位,也大多由光会纸上谈兵的文官占了。
为什么求和派看到苏清之的答卷,会心中咯噔一跳,还不是因为苏清之本身信奉拳头出政权,并且有后世兔子们的通病,火力不足恐惧症。
苏清之深深觉得,大宋之所以羸弱,周边国家谁都敢咬一口,就是因为火力不足,且‘刑不上士大夫’造就了一群沽名钓誉,贪污都贪得明目张胆的垃圾官员。
刑不上士大夫啊,反正犯了天大的错误,都不会有性命之优,且九族安稳得很,不会受到牵连,那还有什么后顾之忧,自然是使劲的造作。
反正苏清之早就打定主意,认祖归宗后,他就会大张旗鼓的整顿大宋官场。
刑不上士大夫!
啧,放心好了,折磨一个人的办法多种多样,有的让人生不如死的办法。
并且不牵连家人手足......
想什么美事呢!
反正苏清之挺喜欢‘株连’这个词语。既然不能杀,全家一起流放到闽南,遇赦不赦,呵,看所谓的垃圾还有没有出头之日。
苏清之眉梢含笑,冷静异常的听着赵祯激动的宣布状元、榜眼、探花的人选。随后更是迫不及待的宣布赏赐,让除苏清之以外的考生离开。
这个时候,庞太师出来找存在感了。
他提议说让苏清之和赵祯进行滴血验亲。并且赵曙正急匆匆的往宫里赶。
苏清之没有异议,赵祯同样没有意义。
为了避免有人动手脚,赵祯直接吩咐包拯来主持‘滴血验亲’的工作。
说实话,动手脚是正常的,不动手脚反而不正常。偏偏‘滴血验亲’的工作由包拯主持,没有任何人动手脚。
事实证明赵祯和苏清之的血融合到了一起,再加上苏清之长得七分像赵祯。这下子,苏清之是赵祯儿子这件事,毫无争议。
正巧赵曙急匆匆赶来时,张茂则已经喜极而涕的恭喜赵祯后继有人。
赵曙:“......”
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天灵盖钻了进来,透骨的寒凉。
他的养父赵祯就该断子绝孙,皇位也该由他继承,现如今赵祯有了亲生儿子,那他又该如何自处?
回到生父身边?
想到生父赵允让的儿子数量,赵曙心就更加的凉。偏偏这时候苏清之注意到了他,朝着露出分外灿烂的笑容。
赵曙你小子等着,原主的一条命,就等着你阖家老小一起来还。
赵祯看到赵曙,倒是微微收敛了开心。
“你来了。”赵祯神色淡淡,语气也淡淡的道:“正好朕给你介绍朕唯一的儿子,不日将被册封为太子的唯一儿子。”
“清之,这是朕收养的义子赵曙,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
苏清之点头,从善如流的向赵曙问好。结果赵曙明显被‘不日册封太子’的话语给惊住了,半晌才回过神不说,而且还浑浑噩噩,仿佛失去了精气神儿一样。
苏清之挺意外的,就道:“看来我的存在,让赵曙堂哥难受了。”
庞太师神色古怪,觉得苏清之这话过于直白,也过于阴阳怪气。
包拯倒没有听出来,反而挺真诚的建议。“官家,既然找回亲子,又决定册封太子之位。那右羽林军大将军赵世子该归家了。”
苏清之微微挑眉,显然没想到包拯居然会这么提议。不得不说,这个提议说到了赵祯的心坎里。
对于自己接连死儿子,女儿们又健健康康,儿子一生一个死的事情,赵祯没有怀疑?相反赵祯怀疑得很,并且没有要丝毫证据,就把幕后凶手认准了赵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