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男神经(2)(198)+番外
一听这话,李大人差点吐血,但因为四驸马并不是靠宝和公主立足朝廷的,而是因为镇妖司,只得忍了,并用自己一定会官复原职的幻想来勉励自己。
然鹅怎么说呢,已经进入了苏清之的用人黑名单,李大人又怎么可能官复原职。所以呢,李大人想了念了后半辈子,直到死得时候,还是没能得偿所愿。
毕竟大宋别的不多,就钱多且人才多。真的不缺他这么一个喜欢以貌取人的官员。
而且由于苏清之雷厉风行撸人官职的动作,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心中有些小九九的官员,又变得安分起来。
一直到大辽使臣突然来访,那些个胆子小却又小心思很多的官员们,又重新活跃起来。
苏清之见此,简直那叫一个无语。索性懒得理他们,就干脆利落的召见辽国使臣,问他们突然不打招呼的跑来大宋,是想干什么。
第133章 第 133 章
大宋和大辽一直不对付, 最早的原因,要追溯到大辽萧太后当政时期。具体原因,不方便一一阐述, 反正就知晓大宋和大辽一直都不对付就成了。
至于西夏,由于和辽国、大宋以及吐蕃诸部、西州回鹘等接壤, 导致立场方面,有点儿左右逢源。
也就是说, 西夏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都相对比较好。不像大宋和大辽,那简直......
这么说吧, 大宋想弄死大辽,没势力, 大辽呢同样想弄死大宋,实力倒是有了, 但是吧, 大辽穷。
大宋地处中原腹地,风调雨顺,偶尔遭灾,也会很快的解决。而大辽,位于北方。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 且辽国百姓大多以放牧为生,能种地。但是呢,到底比不上一直以来有鱼米之乡之称的中原腹地。
由于地处苦寒,放牧都需要看老天爷吃饭。要是遇到提前到来的大风雪天气,草原上牛羊大面积死亡后, 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就将目光对准了中原腹地。打草谷的说法由此而来。
每逢天灾, 特别是快要入冬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便是南下打草谷。不管是吃的穿的,还是女人孩子都会被抢夺。
至于男丁,这个时候嘛,连牲口都比不上,结果只有一个死。可以说每逢打草谷时节,大宋边境都会遭受洗劫。
而这除了大宋官员不作为外,还有那不是人的玩意儿克扣边关将士们的军饷,导致本就不算太强的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求和派应该深知这样的情况,所以每逢大辽那边遭灾,想要南下打草谷的时候,大宋这边的求和派都会劝解大宋皇帝,万事以和为贵,花钱买平安。
仔细算来,从大宋建国到现在,花钱买平安的,已经十几二十次了。次次价钱感人,让苏清之每每想起,都深感耻辱。
所以苏清之以太子身份上位后,在赵祯诸事信任的情况下,苏清之第一时间,就加强了边关的军事力量
包括军饷在内,是往年大宋边关开支的数倍。
这样的决策,肯定有所异议。但是呢,苏清之不听,并且以强硬的手段处理了几个胆敢贪污军饷的官员。
大宋文官虽说喜欢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指手画脚。但是呢,有贪官污吏,也有真正一心为百姓做主的好官。
武官方面,更有能征善战之辈。
只要苏清之手段强硬,且态度坚决,求和派见劝不了苏清之花钱买平安,自然会收敛。如今大辽使者来宋,看似不怀好意,实则就是不怀好意。
苏清之是懒得跟辽国使者兜圈子,就直接询问他们的来意。
其实他们不说,苏清之也猜到了他们的来意。无非就是大宋换了决策者,导致边关守备力量加强,往日他们象征意义上的打草谷行为,遭到了来自苏清之授意的坚壁清野的。往与大宋的边关走一遭,辽国军队,连根狗毛都没有捞着,还白白浪费了不少口粮。
这样的结果,可把辽国那边惊呆了。
占便宜占习惯了,突然发现没法占便宜,辽国那边可不就生气了嘛,觉得大宋这边不懂事。可不就派出使者,跑来质问大宋怎么将边关的守备力量增强了。
当然,以上是苏清之分析的结果,辽国再怎么无耻,来的使者说话还是挺含蓄的。然鹅不管怎么含蓄,本质还是强盗逻辑,苏清之听了几句,就不想听。直接了当的冲辽国使者道。
“边关匪徒多,为了百姓生计,孤作为大宋的太子,自然要为大宋着想。怎么辽国使者来宋,是为了匪徒伸冤?”
苏清之含笑的道:“果然不愧是辽国,居然和扰我大宋边关的匪徒心连心,倒是让孤意外得很。不过嘛,尊重祝福。”
辽国使者:“......”
这大宋的太子,怎么和以往的皇帝不一样。
大宋的皇帝,不管哪位,历来对辽国来使都是亲切温和,什么时候说话这样阴阳怪气了。
什么匪徒,明明就是他们大辽历年来的传统。大宋如此,简直不识好歹到了极点。
会意的辽国使者不出所料脸黑了。
“大宋太子,你这是不怕两国起纷争。”辽国使者冷笑着道:“不怕战火蔓延,大宋太子大可以继续这般明知故问。”
“成语用错了。”苏清之依然保持微笑,甚有闲情逸致的道。“战与否,孤一般看战的一方是人还是鬼。”
“那大宋太子是看出来了。”
苏清之点头。
“你辽国要战那便战。”顿了顿,苏清之陡然眯起眼睛。“既然要战,那孤的字典里克没有两国相交不斩来使的说法。来人啊,把他给孤拖下去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