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90年代青春之长似少年时(28)
可他非常清楚吕鹏飞对于未来并没有规划,一切还得靠他这个师哥相助一臂之力。
嗯,也就一臂就够了。
秦天成很幸运。而他的幸运有二。
一是今年正好赶上高考科目的改革,一改从前“理七文五”的制度,全部实行"3+2"模式,也就是说文科是语数英加上政、史;理科是语数英加上理、化。
而偏巧他的政治和生物算是弱项。
第二重幸运,则是关于考场。
每年高考,原本全市高三学生打乱班级、学校,混合在一起统一分考点,谁也不知道会被分到哪个考点。
但他的考试地点,居然就在本校。
不用提前熟悉考点,不用冒着酷暑往来穿梭,这无疑是秦天成今年高考前最动听的福音。
再加上清水市今年雨水不多,天气预报显示:高考三天,一滴雨都不会下。
如此,他的心情也将丝毫不受影响。
而且一日三餐,已经被吕鹏飞提前包了圆,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他知道,没有障碍,就意味着他更不能大意。
7号开始,每天上下午两个开考前的时段,考生们都怀着兴奋而又紧张的心情,捏着準考证和几支2B铅笔,依次走进神圣而又严肃的考场!
秦天成的考场在主教学楼的二层,就在他高二班级的隔壁。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作文题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因为之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基本都是给一段材料或者几个漫画图片,让考生从中提炼思想写个短篇。
在考前训练中,语文老师一直是着重这种方式的,却没想到竟然碰上了又一个“改革”——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好在秦天成平常有看书读报的习惯。面对这样的命题作文,他倒也不发怵,轻轻松松完成了作文。
出了考场,走到校门口,秦天成一眼看到吕鹏飞。
这小子正站在一群家长的最前面,眉眼弯弯,手里举着两瓶北冰洋,瓶身上凝结了一层水珠,显然是刚从小卖部的冷柜里拿出来。
突然间,阳光不再炙热,周身似乎被包裹在沁人的凉爽之中。
下午,考数学。
窗外的阳光特别毒辣。
考场内一张张独立放置的桌子,像极了大洋上孤立的小岛。
今年的数学题偏难。连秦天成都觉得,最后三道不好解,尤其那道传统的压轴题。
秦天成拿到试卷就快速浏览了一遍,最后那道是典型的数列题。
要求证明等差数列,虽然有点难,却是他的强项。况且,周老师专门带着全班学生研究过这类题。
所以当秦天成做完最后一道题,离考试结束还有11分钟。
他分重点检查了一遍,最后安静等着交卷。
进入五月份,高三年级就开啓了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的紧张模式。
而最后的几次模考,他成绩都非常好,尤其高考前的那两次,秦天成都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分数。
所以这三天,每考一门,秦天成都能感觉到,自己离那个梦想,就更近了一步。
每场考试,他的精神都空前集中,也基本都能提前10-15分钟完成,然后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保卷面上体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才交卷。
因此,每门考完,他都累得想要立刻躺到床上,永远睡过去。
终于考完了最后一门。
秦天成慢慢踱步到操场边,在那棵最高大的梧桐树下,他仰躺在草地上,闭上眼。过了一会儿,他又缓缓睁开眼。
视线上方,是繁茂的梧桐叶,青翠欲滴,密密匝匝点缀着白里透粉的花朵。有淡淡的香味,在鼻尖萦绕着。
他转头望着天边缓慢漂移的云彩,真想美美睡上一觉。
正是接近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西边的天空正在渐渐变幻着颜色。
正躺着,草地上移过来一个长长的影子,慢慢停驻在他身边。
紧接着,身边躺下来一个人。
不用转头,他知道是谁。
两个人静静待了半晌,这才起身出校门去“庆祝”。
“晚上有世界杯比赛没?”他突然想看一场球赛。
“今天没有,明天有。”吕鹏飞声音有些闷,“那个,马拉多纳被禁赛了。”
“哦。”
秦天成脚步微顿了下,转头瞧了眼吕鹏飞,见没太大反应,说了两个字:“也好。”
晚上,秦天成和班主任一起估分。
依照他以往的战绩和模考估分的经验,满分750分,他可以基本能确定不会低于700分。
周老师听了也信心十足地恭喜他:“A大等着你!”
随后见他没任何反应,周以俭又说:“回家好好休息,等着过两天填报志愿。”
秦天成抿了下薄唇,没说话。
家?
他现在,有家吗?
第十五章何处是家
秦天成仔细想了想,这十年来,他竟然想不出哪里是他家。
真要说,大约在最近这一年,吕鹏飞租住的小屋里,才会让他有家的感觉。
甚至连吕家爷爷奶奶家,都让他曾经有过留恋。
而父亲那里,八年前曾是他的家,是他温暖的港湾,是他快乐和幸福的发源地。
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哦,不,是物非人也非了。
家的概念,对于秦天成来说,并没有感觉到很强烈。尤其是小时候,在他的印象里,“家”是个很飘渺的字。
他出生在京城,外祖家几代都是书香门第,祖上据说还出过翰林。
而早年间,他的姥爷和姥姥也非常有名望。两个人一个在政界,一个教育界,都是很有些影响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