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90年代青春之长似少年时(43)
几个人开始嘻嘻哈哈起来。
少年人正青春,初见也完全没有生疏感,很快便混熟了。
军训之后,渐渐开始按部就班的生活。
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和睡觉,新生们都忙着熟悉校园以及周围环境,被邀请加入各种社团。
秦天成却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有负责书法、摄影、体育社团的学长了解到他高中时期的成绩,就直接跑到宿舍来当说客,希望他加入。
虽然在听一“摄影”这个词的时候,他有一瞬间的恍神,可最后还是全部婉拒了。
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对别人来说,考上大学,也许就意味着可以彻底放松了。
但他不能,他需要一直紧绷着神经,需要比任何人都更努力。
不然,如果连那个最近的目标都无法实现,更何谈将来。而且,他坚信,自己手里攥着的,不止他一个人的未来。
于是这天晚上,他就开始写信,两封。
先后都寄往清水市一高。
第二十二章一封两信
在军训的时候,他就反複思考了这两封信的内容,只是当时没动笔。
原因除了军训时无法投递,还有,有些东西,他需要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捋清楚。
因此,他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图书馆一个角落里,完成了两封信的内容。
一封写给吕鹏飞的,简单介绍了来A大后的一些情况,以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而另一封,则是写给林雨菡的,还专门装了个单独的信封。
然后和给那小子的信一起,装进另一个信封,封了口,写上地址,投进了图书馆门口的邮筒里。
接下来,便是没什麽波澜的日常。
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
婉拒了同学出校门去逛街的邀请,躲开了舍友半夜组的酒局。
就这样安静过了一周。
这天,在A大的3号阶梯大教室里,正在上一堂微积分大课。
秦天成此时正坐在最后面一排的角落里。
讲台上老师正一板一眼讲的内容,他已经预习过了,所以这节课听起来也比较轻松。
在老师重複一个并不新的知识点时,他有点走神,心里猜测着,此刻大概那小子已经收到了信件。
想象着吕鹏飞看到信的表情,他扬了下右边眉毛,唇角微微牵起个弧度。
这一箭,不知道能不能射中双雕。
正琢磨间,后背被人用手指轻轻戳了下。
以为是后面的同学不小心碰到自己,他便没在意。
谁知第二下又来了。
他这才转过身去,却见刘媛坐在他斜后方,正笑着朝他招手。他微蹙下眉,礼貌性回应了个点头,然后转过身,继续听老师讲课。
一声“下课”,阶梯教室里一下子喧闹起来。
接下来到晚饭前,秦天成都没课,他此刻收拾着东西,打算趁晚饭前再泡俩小时图书馆。
正準备站起来,身后凑过来一个人。
“秦天成,你能帮我看下这道题怎麽解吗?”
是刘媛的声音。
秦天成抿着唇转过身,就见刘媛一脸笑容,手里举着一个本子。
“我也不一定会。”他婉拒。
刘媛哪里肯放过这机会:“你看眼呗,应该会的,我看你每次上课都很认真。”
秦天成面无表情,伸手接过本子,看了看上面写的题,是有点难度,但他好像还真会。
于是他三两句把解题思路说了出来,刘媛也不笨,一下子就听懂了。
“太谢谢你了!要不晚上我请你吃饭吧?”
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不用了,我还有事。”秦天成说着,起身朝外走去。
走出教室门,刘媛也没追上来,秦天成这才松了口气。
晚上回到宿舍,张新瑜把他拉到水房。
“天成,家教找到了。”张新瑜神情有些兴奋,“上次卖自行车给我们的学长帮忙找的两个机会,我想着咱俩先一人一个,就是不知道你时间上行不行。”
秦天成听了心里也有些开心,忙问:“什麽时间?”
“一个周日上午的高三,一个周日下午高一,都是每周一次,每次俩小时。”
“距离呢?”
“都不远,骑自行车不到半小时都能到。”
“那我都行,你选一个,剩下那个我接了。”
“好呀,那我选高一了啊。”张新瑜声音压低了些,“就是有个问题,那学长说咱们每次家教费他要抽成。”
秦天成没料到是这个说法,一下子睁大了眼睛去看张新瑜。
张新瑜面上显出无奈:“我问了别的学长,好像这是个规矩。”
“他要抽多少?”
“家教费是每小时20块,他都要抽5块。”
秦天成想了想,随后说:“既然是规矩,那咱们也不能破例,就先这样吧?”
“老实说,我也觉得有点多,可咱们现在刚来,人生地不熟,只能通过他们。”
“嗯,没关系,慢慢来。”
家教费用都是次结,一小时20,俩小时就是40,再分出10块给那个介绍机会的学长,自己留30,他觉得这样也不错。
他平常的花销本就不多,如果能接到三个这样的学生,一周可以赚90,那这一学期,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就够了。
憧憬着未来,他开始了每周日两个小时的家教工作。倒也没给他的生活带来什麽麻烦。
只是每次进出校门,都要经过学校收发室,让他不由记挂着,哪天能收到从清水一高来的信。
拿到信件时,秦天成刚从图书馆回到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