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阳春白雪(50)

作者: 风烟挽 阅读记录

随后又调转了个话题,邀请游离跟上自己:“火树银花不夜天,今夜走在长安街上,连灯笼都不用提了。”

出了门,来到东西市,挤在人群里是摩肩接踵的热闹。

游离亦步亦趋地跟在苏词身后半步的位置,又怕旁人碰坏了苏词辛苦做的孔明灯,明明街市上人这样多也这样热闹,目光好似锁定了苏词,只能看见他的一举一动。

“你肯定没吃东西吧,我也没吃。

你还记得我之前带给你的那家于氏汤包吗?

他们家今日卖的是元宵,有糖水味儿的,桂花味儿的,花生味儿的……

总之有各种口味的,生意也好的很,往年未过子夜便早早地收了摊儿。

带你去尝一尝。”苏词带着人先到了于氏汤包的摊位前,如他形容的一般,摊位前挤着人群,位置都被占了,也排起了队伍,队伍虽然不长,但也要等上一会。

“好事多磨,好吃的也一样,等等吧。”苏词朝游离笑着说道。

街市上前所未有的喧闹,游离本不喜欢这样的场景,却在今日意外地喜欢这样的热闹。

颔首跟着苏词排起了队,街市上的年轻男女前所未有的多,当然也有老夫老妻,或是一家数口的其乐融融。

或许是太过吵闹的街市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他们之间的距离挨得极近说着悄悄话。

“你想吃什麽口味的?”苏词转身,也凑近了游离一点问他。

“跟你一样的。”游离往常并不过上元节,也没怎麽尝过元宵,就有一次是林羽非要他试试,他才勉强吃了一颗。

对此的评价是腻的发齁,并不好吃。

“好。”苏词没有问出游离喜欢的口味转身继续排队去了。

队伍一点点地向前挪着,很快轮到了苏词:“叔叔婶婶,上元节都这样忙啊?”

“我们不忙你们吃什麽呀。”妇人看见来人染上一抹笑意的回答,“世子爷好久没来我这里了,我还以为您吃腻了呢,怎麽今日世子爷心情不错,想要什麽馅儿的浮元子?”

“哪能啊,婶婶说这话就折煞我了。

那不是下半年节日多,我也忙嘛。

来两份桂花馅的吧。”苏词讪笑着回答。

“好嘞,只是这里没有位置坐了,怕是要委屈世子爷了。”妇人的丈夫木讷,但也是个实诚君子,与人交际的客套话一般都由妇人来说。

“无碍,叔叔婶婶做的元宵,我便是蹲在墙角也吃的香的。”苏词打着圆场。

妇人掩唇笑:“哎呦,您这话说的。”

……

言语之间,两碗元宵已经被盛了起来。

苏词将手中的一盏孔明灯塞给了游离,递了几枚铜钱在摊位上接过元宵,当真走到了墙角让游离将孔明灯放在地上,游离表示不赞同,似乎生怕旁人将孔明灯弄坏了似的。

苏词安慰他:“安心,他们看我的衣着打扮,都和我隔着距离呢。”

王公贵族的公子爷对于寻常人家是避之不及的存在,生怕招惹上了被搞得家破人亡。

游离好似被说服了,放下了孔明灯接过一碗元宵跟着蹲下吃了起来,汤匙舀起白白的糯米团子放入口中,带着点甜丝丝的桂花味。

温热柔软的触感让游离眯了眯眸,比想象中的要好吃。

苏词的余光瞧着游离,看人一脸餍足的模样便有几分满意,心道,哪有人会不喜欢甜甜的东西,世人都需要一些糖来调和生活的苦涩。

二人就这样蹲在墙角吃完了那碗元宵,游离或许因为过往的经历吃的囫囵,只消片刻便将一碗元宵用完了,便搁置了碗在坐在苏词身边等待。

苏词用东西向来矜贵,像是品尝什麽山珍海味似的,细细地品尝着,咬下一小口咀嚼着,吃的也是一脸享受。

二人用完将碗还了回去,才又继续下面的流程:

“游离,你猜猜这个,这个是民间的俗语,你这麽聪明肯定猜得出的。”

“不会。”

“猜中了这盏灯就是我们的了,我钱都付了,若是猜不中岂不是亏了。”

“我给你钱。”

……

“游离,前面有舞狮的,我们去瞧瞧。”

“还是那边的杂耍好看吧?”

“冬日里的冰糖葫芦是最好吃的。”

……

苏词带着游离闹到了子夜,途中也碰见了许多熟人,只是打了个招呼也并未邀请同行,到了后半夜,说是意兴阑珊倒也不是的。

只是折腾得有些疲倦了,二人去状元楼上用了些夜宵又要了笔墨决定去护城河边放孔明灯。

前半夜或许只专注人群中的热闹,忘记了漫天星辰,也忘记了火树银花……

随着一声声的响声,烟火升腾而起在漆黑的夜中绽放开来,只那一瞬间倒映在世人的眼中转瞬即逝。

绚烂也寂寥……

护城河边有着许多青年男女,点点光芒的带着他们的祈愿的河灯顺着水流飘向远方,像是天上的星子点点倒映在了河水之中。

成千上万的宣纸和竹篾做成的孔明灯被点燃鼓起带着墨色的字迹升空越飘越远化作了点点的星子……

苏词找了个地方蹲在地上研墨,拿毛笔往砚台中蘸了蘸:“游离,要不你先来吧,你要写什麽愿望?”

“你来。”游离拒绝,但他也好奇苏词会写什麽愿望上去。

“好吧。”苏词倒也没有推诿,只是笑着下了笔,“只是我比较贪心,要写的祈愿可多了。”

苏词写的是正楷,字迹清晰带着几分虔诚,也或许是怕神明看不懂凡人写的狂草: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