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人嫌真少爷失忆后[娱乐圈](203)

作者: 生时应暖 阅读记录

看样子……是拿起了酒樽。

拿酒是剧本里的情节,想起第一个人的动作跟这人比更像是如大多数古代电视剧那般托着海碗,陈捷对长发这位更加满意了。

东冉地处中原,自来重文轻武,崇尚风雅,看不起北方浔人粗鲁,少有用碗装酒猛灌的,百姓没有士族那麽多规矩,但上行下效,也都更重礼数。

萧琅更是世家子弟,哪怕弃文从武,也不该牛饮。

单只看手上细节,就知道第二个人的历史常识更丰富,就算是临阵磨枪,也说明他更用心一点。

陈捷有了耐性,接着往下看。

青年的长相占了优势,低头擡头间,散落的几丝鬓角在脸侧拂动,便有了几分儒雅清贵的模样,哪怕隔着三颗脑袋,只通过画质低到离谱的监控,也能看出他是个美人。

像极了古代的文人,却不像将军。

固然漂亮,也够沉默,但是不是太安静了?

陈捷心中有些失望,这跟他想象中的萧将军形象有些不一样。

这段表演刚开了个头,下面的制作人连连摇头,用舞台中央的青年绝对能听到的声音对坐在中间的那颗脑袋道:“这叫什麽将军,导演,你说是不是。”

遗憾的是,没有人跟他搭话,画面中央的青年也没被影响,举着酒樽,速度缓慢地环视四周,目光複杂,呼吸也比一开始重了几分,以不太规律的频率进行着,但很是轻微,要不是陈捷以一种“审判演技”的状态观看,还未必会发现。

陈捷:?

他皱起眉头,多少觉得有些不对劲。

“诸位。”

青年沉声开口:“守城威将军叛降,北浔盗夺我青州,杀我百姓,边城十万妇孺无一生还……”

陈捷愣了愣,终于想起来他演的是哪场战役。

这是历史上着名的夺城战役,萧将军带领五十万军,以少胜多,夺回了被叛军活生生送给北浔的青州十五座城池。

但出征前谁都不能预料结果,彼时东冉内忧外患,朝中无人可用,皇帝手中只有五十万人,却要对付北浔打了胜仗的百万大军,萧琅当时还是羽林卫统领,被不想送死的群臣推出来担任主帅。

敌方势如破竹,两倍的兵力占据青州,大有南下打进中原的架势,兵临城下,军中早就传遍了他们是去送死的消息,士气低迷。

怪不得气氛这麽沉重……

代入时代,陈捷再看镜头中青年痛惜甚至有些怜悯的视线,听着他叙述青州百姓的惨状,心髒也跟着沉了几分。

“……大冉乃天都圣/国,东冉千万顺民,岂能屈于北浔蛮人!此仇不报,何以为人。”

青年一个人站在光幕下,手中并没有真的酒樽,陈捷和视频里的评委们却能看见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的指尖。

没人知道他是怎麽做到的,但很快,大家就被转移了注意力,他用边城惨状激起衆人心中的愤怒后,视线彙聚到镜头上,隔着荧幕与外面的人相望。

“此战为天子,为大冉,为叛国叶狗坑杀的同僚,亦为各位家中妻儿老小,纵然此去无回,也要与北浔一战,不死不休!”

声音铿锵有力,宛若金石撞击,青年左右环视,背后响起工作人员搭戏的声音:“战,战,战,战……”

这棒读的动静让人有些想笑,但镜头中的萧将军并未被影响,他的表情动容,等了一会儿,才擡手示意衆兵停下,下巴微扬,凭空多了几分傲气。

“且北浔蛮人茹毛饮血,只知蛮攻,叶狗亦是酒囊饭袋,纵然他百万兵将,若无良将内应,何敌我百战之师,某十三岁投笔从戎,在江湖上也习得过一些拳脚,今日之战由我头阵,望诸君,与某满饮慈悲此杯,杀浔狗,夺青州!”

工作人员棒读:“杀浔狗,夺青州!”

言罢,他一手喝酒,一手习惯性地如文人一般擡手遮掩,同时也遮住了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和决然。

忧的是国之安危,是五十万将士的性命,决然则是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

士气低迷,自然要着重鼓励,但人数的差距还在,他内心其实清楚,五十万人,包括他,都有回不来的危险,如果他们败了,王城定然危险,然而他只是将这疑虑掩在手后,藏在眼里,合着酒一起咽下。

好一个忧国忧民,忠义又有智慧的将军。

他在演一个正在演戏的人。

陈捷听着这棒读,竟意外地没有出戏,胸中心髒砰砰跳动,一股热血直沖脑门。

他看着青年妖精一样的眉眼,突然想起了为什麽觉得这人熟悉。

前段时间一个非常火的综艺节目里,这人过殷诡的长春宴。

殷诡,北浔皇帝,在複国后一度打下东冉青州,直逼中原。

萧琅口中的“浔狗”就是指殷诡的子民。

这倒是巧了,一个人演同一时代的两个人。

一个是投笔从戎,气度不凡的将军,一个是暴戾荒淫的疯子皇帝,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还原的能力堪称惊人,两个角色气质氛围完全不同,所以哪怕陈捷将《长春宴》看了快十遍,都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同一个人。

他把进度条拉回去又看了一遍,细细品味了一下台词。

第一个人那慷慨激昂的模样让他根本注意不到台词,有种大学生听拼音课的漠然,就好像这个状态搭配的台词早就在他的心里形成了定势。

但第二个人的表演把他拉入那个时代,仿佛跟着将士们听了这一席话,便能将注意力放在台词上。

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说文言,兵卒们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对于文人士族的之乎者也并不能完全理解,所台词文言了但没有完全文言,保留了萧将军文人的习惯,又照顾了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