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后宫(747)+番外
宋妈妈一个踉跄朝后倒了过去,太后站起身来,一边往内殿去,一边喃喃自语道:“傅氏、魏氏、齐王郡主、新罗王女,还有宫里的荣亲王,拿着哀家的东西也不办事儿!还叫她生下一对龙凤胎,都是些不中用的东西!活该被废!”
过了小年夜,宫里的事儿外头的人也都听说了,虽然不知道细节,可许贵妃早产生下一对龙凤胎,太后以思念康平帝为由去了观心殿,这事儿难免不叫人多想。
孩子洗三没有办,满月也没有办,小年夜的时候不管是外命妇还是内命妇都没见着许贵妃,虽然皇帝说是因为太冷,怕她们吹了风生病的缘故,可这难道不是因为体弱?
若是身子健康,谁会连年都不过了?
至于体弱……也就只有生产的时候伤了身子。
这么一想……
“太后动手脚了?”
这一点都不难猜,太后原本就对许贵妃不满意,康平帝还在的时候,太后就多有为难许贵妃,后来许贵妃也从来不带忍让的,所以这两位一直有仇。
再者太后思念康平帝?虽然换了两个皇帝,可说白了也就才两年,多数还是康平帝的旧臣呢,当年康平帝还在的时候,两人可是相敬如冰的,对,不是宾,是冰。
说太后思念康平帝,也没人相信。
这分明就是太后动了什么手脚,又被皇帝查了出来,这才叫她去观心殿思过了。
这么一分析,朝中大臣没有一个多嘴的,毕竟这事儿发生在谁身上,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康平帝还在的时候,太后对柳家忽然出手,叫柳家满门抄斩了。
纵然是因为钦天监算不得正经大臣,只能算是皇宫辅臣,可当时太后打了个措手不及,朝中不少大臣都被她恐吓过,尤其是当时在宫里的几人。
能在过年留在宫里的,都是皇帝器重的大臣,位高权重,当时想着不过是观望,哪儿知道太后就这么迅雷不及掩耳地把事儿都办完了。
这对自诩清高的文臣来说,算得上是一生的污点了。
所以到了现在,满朝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人站出来替太后说话。
非但如此,胡太妃,也就是原来的六王爷,现在的奉国将军的母亲,还出来踩了一脚,说太后为后不仁,为母不慈。
这么一搞,连去太庙祭祀的宗室和大臣们都避过了东边,生怕吹到了观心殿过来的风。
到了腊月二十七的早上,许元姝忽然接了个很是奇怪的消息。
郑夫人想进宫给她请安。
郑夫人?许元姝皱着眉头看了许久,请安的帖子上写的是前石岭郑留守之长子媳,说明年春天楚王就成亲了,她想进宫谢恩。
郑守备……许元姝微微叹了口气,原先要说给陛下的那一家。
“叫进吧。”许元姝想了想,郑姑娘最后成了楚王的正妃,里头太后出力不少,说不定郑夫人知道什么。
而且她这个时候想进宫谢恩……时机也很巧合。
许元姝想着便要站起身来,见郑夫人肯定是不能在乾清宫见的,她想回去看看长乐宫。
只是还没走到明间呢,就被皇帝拦住了,“外头冷,等天气暖和再出去。”
许元姝睁圆了眼睛,“天气缓和?天气暖和要到二月了,你这是要困着我到二月不成?”
皇帝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都在屋里待了快两个月了,外头越来越冷,你就是想出去,也得慢慢适应。生了孩子难免气虚血虚,万一生病怎么办。还有孩子呢。”
这话说的许元姝也有点心虚了,皇帝又道:“要出去也得先在明间开着门吹一吹,等适应了再往外头走。”
许元姝叹了口气,拉着皇帝又到了里间,无奈的说:“肃王妃家里人想来商量商量成亲的事儿,还要谢恩。”
皇帝想了想,叹道:“肃王的母妃……是姜太妃?早年是个嫔,也没什么经验,叫她办怕是要坠了皇宫的面子,这么说来还是得你来,长嫂如母啊。”
最后一句带了点调笑的意味,许元姝笑道:“我还没肃王大呢。”
皇帝眼睛一瞪,道:“那也是长嫂,辈分在哪儿放着呢。”
不过笑归笑,皇帝又道:“就在宏德殿见就成,也不用出去,就是抄手游廊那一段路,回头叫他们用幔布围上,放了火盆烤热了你再去。”
“唉……”许元姝也叹了口气,“听着有些祸国妖妃的架势了,可听见你这么待我,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第430章 陈年旧事里头的大坑
第二天未时,郑家的长子媳石氏由宫女带着进宫了。
外头没有皇宫的堪舆图, 没人知道皇宫里头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石氏也是第一次进宫,可郑家也不是一般人家, 作为长子媳的石氏她不仅识字, 还能做两首对仗工整,但是没什么灵气的诗词。
虽然是一路低头往前走,不过乾清宫上下两层,又是建在丹台上的宫殿,在皇宫里头, 是除了太和殿之外最宏伟壮观的建筑。
不用抬头就看见了。
石氏脚步一顿,她倒是没觉得许贵妃能住在乾清宫,坤宁宫就在乾清宫后头,她想的是许贵妃难道现在就占了坤宁宫了?
还是要在交泰殿召见她?
毕竟这也不是许贵妃第一次用交泰殿了。
可是……皇后虽然去了西苑, 可毕竟占着名分,若是她真的在坤宁宫看见许贵妃了……她是该低头, 还是该奉承?
一时间石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好在最后宫女没带着她往坤宁宫走, 而是带她去了乾清宫的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