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后宫(776)+番外
……这皇后之位你得慎重,横竖你现在后宫没有人,叫她当个皇贵妃也是最高一档了……
……宁王私底下还叫她姐姐,陛下慎重啊……
茶杯跟茶托碰撞的声音惊醒了皇帝,他看了一眼宫女,目光又落在了许修志身上。
皇帝挥了挥手叫屋里人出去,问道:“许老太太身子如何?”
许修志道:“还算硬朗,每天能出去走一走,说话也清楚。”
皇帝脸上的表情很是轻松,道:“叫她好好准备东西,等这次从新罗回来,你们家里就要办喜事了。”
“多谢陛下。”许修志道了声谢,“微臣觉得此去新罗,中秋前就能回来。”
皇帝高深莫测的一笑,道:“用得了这么久吗?”
许修志陪笑了一声,道:“大军应该不用,微臣得中秋才能回来。”说完这句,他又行了个礼,道:“微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皇帝收了脸上笑意,道:“你这次去,不用事事冲在前头,军功什么的……你要做的事情跟大军无关。”
“微臣明白。”许修志知道这是皇帝在问他,道:“微臣是去建新罗卫的。”
皇帝这才点了点头,道:“你去吧,跟你姐姐道别,别叫她担心。”说着伸手在他肩上拍了拍,“等你回来……朕有大用。”
这是什么,这就是许他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了。
许修志不骄不躁的行了礼,倒退着出了屋子,看着已经快升到头顶的太阳,在寒冷的正月里照在人身上,叫人觉得从里到外都热了起来。
虽然跟他一开始想的有点差别,可是现在也挺好。
锦衣卫出门就是钦差,只对皇帝负责,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他都能动手。
这可比当官要更有用的多了。
他会好好当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
正月十二。
虽然大军已经在路途上了,从京城走的人不过五六百人,不过祭祀活动依旧隆重,皇帝甚至还开了太庙,去给先祖们上了香。
大军走后没几天,皇帝刚从他要开疆扩土的兴奋中缓过劲儿来,魏贵太妃病危了。
“已经不太认得人了,昨儿睡下到现在都没醒,几位长公主正陪着,太医说不行了。”
皇帝忙差人去叫宁王来,又跟许元姝一起,匆匆赶到了慈庆宫。
魏贵太妃静静躺在床上,她所出的三位长公主立在一边,眼圈都是红的,看见皇帝来,福了福身子。
“怎么样了?”
皇帝一来,太医便上前一五一十的全说了,道:“还能用针叫娘娘醒来,再用了独参汤,能说上两句话。”
皇帝叹息两声,道:“再等一等,等宁王来了再说。”
过了约摸一盅茶的功夫,宁王带着自己两个儿子过来了。
太医看着皇帝,皇帝沉重地点了点头,太医这才拿了银针出来,在魏贵太妃脸上手上脚上扎了几针,等她醒来,又给她喝了一碗浓到已经变成黄褐色的参汤。
魏贵太妃的眼神清明起来,她环视了一圈,从床边众人脸上一个个扫了过去。
站在最前头的是皇帝跟许元姝,后头是她的儿子宁王,还有三个女儿,围在紧里头一圈的是几个小辈。
宁王的两个儿子,还有……先帝的两个儿子荣亲王跟梁亲王。
许元姝看见魏贵太妃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
只是这个时候她也不想多说什么,脸上挂着礼节性的笑容,叫快要走的人不要担心。
魏贵太妃叹了口气,道:“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你们都挺好的,各有各的家,各有各的缘法,只是……”
她的目光落在荣亲王跟梁亲王身上,道:“恭臻打小就有主意,我也不担心什么。只是恭钰年纪还小,又被我养得太过文静了些,你们几个当长辈的,有空就多带他出去走走。”
听见这话,恭臻脸上闪过一丝怨气。
许元姝冷冷瞧着,魏贵太妃说得这样明显,皇帝也是能听出来的。
她能说出那样的话来,就证明魏贵太妃自己心里也明白,等她一死,皇帝就不会允许他们两个继续住在宫里了,所以才叫宁王还有几位长公主照顾他们。
还为了怕皇帝跟她忌讳,特意点出来不用照顾恭臻了。
魏贵太妃一个个的吩咐着,跟静安公主说她是大姐,要照顾弟弟妹妹还有侄子,尤其是宁王,不听管教的时候千万别手软。
又跟宁王说后悔以前没好好管他,叫他养成这个无法无天的性子。
只是说了没两句,她的声音就小了。
“母妃!母妃!”她的儿女们都跪在了床边。
魏贵太妃软软地滑了下去,眼睛看着床顶,注视着虚空中的某一处。
哭声中,许元姝还能听见她一声声的在喊尚明。
又少了一个,许元姝一声轻叹,就察觉手被皇帝拉住了。跟前几年相比,皇帝的手越发的结实了,握在掌心叫人分外的安定。
“咱们出去吧。”许元姝小声道,“毕竟是亲母子,先叫他们哭一哭,等会再让那些人来送魏贵太妃。”
魏贵太妃生前没有被封太后,死后也是一样,皇帝给她拟了一个字的谥号“慈”,又安排她葬在了康平帝的陵园里。
至此,康平帝陵园里最后一个空位也填了人。只是这陵园原本准备的是帝后合葬陵,可惜太后已经被废为宫人,不过一口薄棺材葬在西山偏僻处,连墓碑都没有。
叫康平帝一人空荡荡的躺在墓穴里。
陪着康平帝最近的两个人,一个是吴贵太妃,一个是魏贵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