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举路(519)
等到最后,谭越书看着剩下的一百一十三份考卷,连忙道:
“陈大人,陈大人,足够了,足够了!若是此届贡士低于当初先帝首届恩科取中贡士,只怕对圣上声名有碍啊!”
陈庭齐听到这里,这才收了手,但还是忍不住道:
“唉,趋炎附势之辈,即便入仕,也不过是为人驱驰,以至朝堂风气越发腐朽……”
谭越书一边应和着,一边忙将那一百一十三名考生的考卷按照顺序收起来,遂转移了话题:
“水至清则无鱼,陈大人不必这般忧虑,圣上虽然年少,可到底是虎父无犬子,如今也并非全然没有可用之人呢。”
“话是这么说,可是泥潭岂能饲潜龙?先帝仁德,吾受先帝恩泽良多,只盼着我大周能如先帝当初所期望的那样,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谭越书闻言,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了一丝怅然,随后他笑吟吟道:
“陈大人,前些日子下官与圣上讲经,讲到《五千言》,中有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上问下官,此言何解,下官答:治国之道,理应张弛有度,火候不应有所偏差,如此方为长久之计。”
陈庭齐看向谭越书:
“那圣上如何说的?”
“圣上说,下官说的对也不对。治国大事,不在一朝一夕,而在长久。若烹小鲜,当重火候,可最最重要的却是火。
而天子,便是那一撮火苗,火不灭则终有烹成之日,日复一日,代复一代,子子孙孙,薪火相传,纵有所阻,不过风沙迷眼,且行且歌便是。”
陈庭齐一怔,随后不禁潸然泪下:
“圣上大才!”
“下官不是,与大人闲言几句,倒是让大人落了泪。”
谭越书有些歉然的说着,陈庭齐却摆摆手:
“无妨,无妨。”
谭越书闻言也随后一笑:
“下官已经将这些考卷整理妥当,也到了揭名的时候了,大人便不好奇这位会元是何人吗?”
陈庭齐闻言,也不由露出一个笑容:
“那还不速速开卷?”
那糊名的封纸被谭越书小心翼翼的揭去,下一刻,二人不由呼吸一滞,纷纷直了眼:
“徐,徐韶华?”
陈庭齐这会儿心里那叫一个百味杂陈,他这一论心,除了有为公之心,更多的也有他的私心。
那徐解元游走与两大权臣之中,其圆滑心性可见一斑,可偏偏其天赋异禀,远胜旁人。
陈庭齐这一问,便是想要问其心中可有天下,可有大义,可有……圣上?
可却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么多考卷之中,竟只有他与自己的想法是那般契合。
若非是心中坚定的信念,陈庭齐几乎都要觉得此子这般心性,也难怪右相和安王都对他割舍不下。
谭越书看了一眼陈庭齐,没敢再刺激一下这位老大人,问问他前头说的话可算数。
毕竟,以这徐解元,不,徐会元的本事来看,有右相和安王的支持,他的前途一片坦途。
陈庭齐虽有些失魂落魄,可却也并非做什么有损公正之事,随后他又让人取来了原卷,进行最后的复核。
只是,看着徐韶华的考卷,陈庭齐又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笔墨浑厚,字字严谨,便是些苦练数十年之人,也远不及此子,如此人才,怎么就弃明投暗了呢?”
……
陈家村案告一段落后,卫知徵又来了一趟,很是自来熟的占了徐韶华书房的小榻,一边嗑瓜子一边笑嘻嘻道:
“这一次有华弟相助,左大人特意准了我两日的假,还说要在岁末考核之时给我评优,嘿嘿!”
卫知徵这会儿差点儿就要跳起来转圈圈了,可他如今也是有官职的人,要稳重。
徐韶华看着卫知徵那毫不掩饰的得意模样,估摸着明乐兄若是有尾巴的话,这会儿怕是要翘着天上去了。
不过,徐韶华不是什么扫兴的人,当下搁下手中笔,含笑道:
“既如此,那不知明乐兄该如何谢我?”
卫知徵动作一顿,还真认真想了起来,银子,华弟不缺,仆人,华弟不要,这一时半会儿,卫知徵还真不知道他要送什么谢礼。
“若是明乐兄想不出来,明日便是杏榜放榜的时候了,那便有劳明乐兄替我去看榜了。”
少年眉眼弯弯,言笑晏晏的看着人时,让人几乎想要立刻答应下他的所有要求。
卫知徵正要点头之时,险险克制住,他瞪圆了眼睛:
“华弟,是我想的那个意思吗?那可是两千人啊!若是再加上他们的亲眷,你不会想要看我被人堆挤成一张纸吧?”
卫知徵一脸震惊的捂住胸口,连瓜子都忘了磕,徐韶华微微一笑:
“明乐兄应当能做到的吧?”
卫知徵一骨碌爬起来,连忙讨饶,徐韶华冷哼一声,飞了张纸过去:
“那明乐兄不如好好瞧瞧你这幅尊容!稍后我可不想在书房看到一片瓜子皮。”
卫知徵手忙脚乱的借住那张纸,却让他觉得手腕一沉,连忙两只手捧着了,待其上的劲气消散,卫知徵这才仔细打量起来。
“嗯,不错,形神兼备,是像我……嗯?这底下的是?”
卫知徵低头一看,那小榻下面已经铺了厚厚一层的瓜子皮,卫知徵方才说的高兴,完全没想到这里,这会儿连忙心虚的缩了缩脖子:
“咳咳,我这就去打扫!”
倒是那张纸,被卫知徵好生收了起来:
“华弟这画也才学了小半月,便有模有样了,甚好甚好,待我回去定要裱起来,日日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