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宠冠后宫(194)
试探她?
但, 这样就更有意思了不是吗?
沈听宜抿了抿唇,掩去眼中的笑意,小声道:“前几日, 云选侍同我说了一件事,我想, 应该让许姐姐知晓。”
许贵嫔略感诧异:“何事?”
“云选侍说,北城有一个法子,能让久久不孕的妇人怀上子嗣。”沈听宜慢慢地开口, 注视着她的眼眸,一字一字地说完, “便是让妇人与有福气的幼童长期相处。”
许贵嫔挑了挑眉, 质疑:“这个法子也有人信?”
“起初我也不信, 可云选侍却说她亲眼所见,远的不说, 在宫里便有一位。”沈听宜迟疑了片刻,澄澈的目光里倒映出她的影子,“想必许姐姐也知道唐妃娘娘吧?北城姜家的夫人便是用了这个法子,生出的姜御女。”
许贵嫔默不作声地打量着她。
有风吹来,将一树的腊梅吹得摇摇欲坠,恰好两位公主从屋子里哒哒哒地跑过来,见着她就喊:“母妃。”
这个话题便止住了。
许贵嫔顿时扬起笑容,蹲下身将两位公主抱在怀中,“嘉熙、嘉桐,这位是昭母妃。”
两位公主甜甜得笑着,有模有样地行礼问安:“给昭母妃请安。”
沈听宜颔首,也回以微笑:“大公主、二公主好。”
两位公主不过三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被许贵嫔和沈听宜抱着走了一会就不乐意了,小腿蹬着想下来自己走。沈听宜乐不可支地看着嘉桐在怀里扭动的样子,故意逗她:“大公主是不喜欢昭母妃吗?”
闻嘉熙双手环抱着沈听宜的脖颈,立即道:“嘉熙喜欢。”
又讨好地亲了亲沈听宜的脸颊:“昭母妃好看。”
一旁的嘉桐也学着姐姐的样子在许贵嫔脸上亲了两口:“母妃好看。”
许贵嫔一边摇头一边笑:“昭妹妹,你别看她们年纪小,哄人的话却信手拈来,也不知是跟谁学的。”
“有求于人,便会使劲夸你,对你撒娇,可求完了,就跑了个没影。”
沈听宜笑笑,并不多言。
果然,一将她们放下来,就撒开腿脚跑了起来。许贵嫔偏头,对身后的宫人吩咐:“看好了两位公主。”
两位公主手牵着手,走在前面,不知在嘀嘀咕咕地说什么。沈听宜没有刻意去听,看着这一幕却不禁失笑。
生于皇家,是她们的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她们金尊玉贵,受万人供养;不幸的是,她们身上肩负着身为公主的责任,无法支配自己的人生,甚至一举一动,都被世人关注着。
可世间人,注定有所得,而有所不得。身为女子,谁能完全自由呢?至少,她们不必因为生存而愁苦劳作。
许贵嫔忽然问:“昭妹妹,你知晓西属国吗?”
沈听宜点头:“自然是知晓的。”
许贵嫔侧眸,笑得云淡风轻:“当年西属战败,曾提出和亲,将一位不满十五岁的公主送给先帝。先帝的年岁,比公主的父亲还要大,幸而先帝不曾接受。”
沈听宜也笑:“本朝没有公主和亲的先例,两位公主日后应当不会嫁的太远。”
她并不需要担心这件事。
可看着沈听宜,许贵嫔摇摇头,却叹息了一声:“当初,我也不知是不是着了旁人的道,竟在散步之时发作,幸得荣妃娘娘怜惜,让妾身在长乐宫偏殿生下了嘉熙和嘉桐。”
她说得简单,却很清楚。
沈听宜听明白了她的意思,格外高看了她一眼,笑道:“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①许姐姐身为人母,自然一心要为公主们着想。”
沈媛熙让她在长乐宫平安生产,她若是不心怀感恩,在别人看来岂非是个不知恩图报的人?所以,她对沈媛熙便格外热情,可这态度看在旁人眼里,便是她想要巴结沈媛熙。
先前,连她也信了。
“是啊,昭妹妹能理解我便好。”
见许贵嫔对她这样坦诚,沈听宜有些意外:“许姐姐今日为何与我说这些话?”
她更想问的是,她明明选择了沈媛熙,为何不坚持下去?毕竟旁人都不知晓她的心思,而且沈媛熙现在对她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若她一直坚持下去,公主们身上也多了一层保障。
许贵嫔脚步一顿,认真地看着沈听宜,问道:“昭妹妹,你觉得荣妃娘娘可以长盛不衰吗?”
不待沈听宜回答,她又说:“近来抄写经书,瞧见了两个词,物极必反和盛极必衰,我深以为然。昭妹妹向来喜欢抄经,不知这两个词作何解释?”
沈听宜含笑不语。
许贵嫔见状,继续说:“昭妹妹,有你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②”
在沈媛熙和沈听宜之间,她选择了沈听宜。
然而直到长乐宫,沈听宜都没回答她。
这个话题,如冬雪一般消融,却都在人心中留下了浅淡的、难以消除的痕迹。
*
帝王与皇后离宫那日,除了禁足的嫔妃都来到宫门前相送。
闻褚看着站在前面的沈媛熙和薛琅月,郑重道:“这一个月,后宫就交给你们了。”
两人齐齐拜谢:“是,妾身遵旨。”
沈听宜站在靠前的位置上,本低着头,却若有所觉地稍稍抬头,并不意外地撞上了闻褚的视线,他嘴角含着浅淡的笑意,目光同日光一样和煦。
沈听宜心念一动,弯起眼眸,冲他浅浅一笑,眉目间流转着万千风华,叫人移不开目光。
……
帝王与皇后离开后,皇宫一下子静了许多。
三十一日是小公主的满月宴。帝王虽然不在皇宫,却将刘义忠留下,宣读了圣旨:庆嫔所生之女序齿为三,赐名嘉安。三公主满月宴后送至长乐宫由荣妃抚养,并记名于玉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