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宠冠后宫(284)
“四年前,奴婢在国定寺遇到了木棉,彼时她是唐太妃身边的婢女,奴婢问了她小姐在何处。她说——”
“当初奴婢没有告诉她小姐的身世,所以木棉将小姐送到了皇宫,并托了人看顾,想来小姐现在正在皇宫吧。”
她抬头,看向闻蕙,一字一句道:“大长公主,除了证据,奴婢还有证人。”
第170章 第 170 章
直到此时此刻, 闻蕙的脸色才微有变化。
孙嬷嬷眼中泛着冷光,紧追不舍:“小姐福大命大,有齐国公的庇佑,一定不会死的。大长公主, 您呢?您说世子是齐国公的血脉, 又有什么证据?”
“奴婢知晓, 二公子和夫人都还活着,您说世子是他们的血脉,不妨将他带过来, 验一验血脉?”
验亲的方法有很多,最受人所推崇的就是“合血法”。①
所谓合血,顾名思义,便是将认亲之人的两滴血滴入盛着清水的碗中, 若是两滴血血相融,则为亲生,不融则没有血缘关系。
当下, 闻蕙铁青着脸色没有说话,闻褚却开了口:“众卿家以为如何?”
众人觑着帝王面无表情的脸色, 一时犯了难,帝王的意思莫不是相信孙嬷嬷所言?可此事,又与他们有何干?
在场的宗亲虽说是宗亲, 可不论辈分还是爵位,都不高——先帝的几个封了亲王的儿子, 如今都不在京城, 而先帝的兄弟们, 活在世上的已经所剩无几,且都不在场。因而他们虽是宗亲, 却与皇帝不算亲近。若非如此,每逢宫宴,也不会轮到庆阳大长公主坐在首位了。
而此时,沈钟砚上前道:“回禀陛下,臣以为,不若将孙嬷嬷口中的小姐和赵辞让一同带来吧,齐国公行动不便,就请赵夫人前来。”
言下之意,他是支持滴血验亲的,甚至对齐国公世子的称呼也变成了赵辞让。
闻蕙忍不住乜了眼沈钟砚,心下冷嘲。
他的提议得了帝王的认可,闻褚看向孙嬷嬷,温声:“如你所言,那位小姐是如何模样,唤什么?”
沈听宜垂下了眼睑,不让人看出她脸上的神情。
孙嬷嬷慢慢道:“小姐身上没有胎记,只是下唇中间,有一颗黑痣。小姐入宫后的名字,唤作浮云。”
浮云?
听到这个名字的那一瞬间,知月下意识地瞪大了眼睛,看向了自家主子。
难道是她所想的那样吗?
闻褚当即下令:“孟问槐,彻查后宫名册,找出此人。”
这时候,沈听宜动了。
她抿着唇,脸上带着些许的茫然,走到殿中,朝闻褚福了福身,“陛下,妾身身边有一位名唤浮云的宫女,她的名字并非妾身所取,而下唇中间,正好有一颗黑痣。”
话音落地,孙嬷嬷猛然看过来,嘴唇张了又合,大抵是震惊,一个字竟也说不出口。
她的话一剎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是在这个时候,众人才明白了帝王将昭婕妤唤过来的原因。
亦或是说,帝王早知此事,甚至于今日之事,都是帝王一手策划。
若是如此,他们不免多想,帝王是何时知晓的呢?将大长公主召进长安,也是为了揭露此事吗?
众人不禁打了个冷颤,不敢再深想下去。
闻褚摆了摆手,“既是如此,便将她传过来吧。”
而这话,更是佐证了众人方才的猜想。
“孟问槐,去传齐国公夫人过来。”
沈听宜福身退回原先的位置,目光转向知月,轻声道:“知月,你同和尘一起将浮云接过来。”
步辇就停在安福殿不远的宫道上,除了抬步辇的小太监,和尘也候在那儿。
知月听懂了她的意思,匆忙退出侧殿后,找到了和尘:“和尘公公,娘娘说回昭阳宫将浮云接过来。”
和尘怔愣了须臾,便反应过来:“知月姑娘同我一起吗?”
知月点点头。
趁着这个时辰,她正好可以理一理自己的思绪。
“接”的意思是让浮云坐着步辇过来。
和尘和浮云行走在宫道上,晚风徐徐,将知月的话带到了和尘耳中:“浮云,仿佛是齐国公的小姐。”
这话从和尘心里滚过了一圈后,他笑了起来:“知月姑娘,浮云若是齐国公的小姐,这对娘娘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你怎么瞧着闷闷不乐呢?”
知月看着眼前的路,长叹一声,道:“我只是没想到,大长公主竟然为了权势,宁愿抚养一个毫无血缘的陌生人,也要抛弃自己的亲孙女。”
只是因为孙女不能继承国公府。
“浮云在宫里这么多年,受了多少苦,我都不敢想。还有年宴那晚,浮云还差点遭了赵辞让的——”她倏然止住了话头。
她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家小姐是何时知晓这件事的?若是年宴之前,小姐就知道了浮云的身世,那么在发现赵辞让对浮云差点做出的不轨行为后,小姐心中是如何想?
浮云被人打了头部,昏迷不醒后,小姐当时是什么反应——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小姐疑心了汝絮,并派陈言慎以牙还牙,差点要了汝絮的命。而后让她纵火紫竹林,将事情闹大,让沈媛熙调查。最后的结果虽然是莲淑仪失了宫权,并被禁足。可沈媛熙,却风头无两。
小姐看似为沈媛熙做了嫁衣,可沈媛熙得到了什么呢?得了协理六宫之权,却没了帝王的宠爱。而小姐却避了所有风头,甚至因为不争,在深得沈媛熙信任的同时,更得陛下宠爱。
沈媛熙却因为处理莲淑仪的事,让嫔妃们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