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宠冠后宫(298)
其中一个婢女笑道:“这些药材都是昭妃娘娘赏下来的, 娘娘身边的知月姑姑今儿来了府上,正在丛夫人那儿呢。奴婢听说,这些药材是昭妃娘娘特意给姨娘准备的,让娘娘好生养着身子,日后为娘娘生下一个弟弟。”
这话听得实在舒心,张氏也笑起来:“让娘娘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小少爷的。”
两名婢女福了福身,再说了几句吉祥话,得了赏银后便退下了。
张氏脸上笑意更浓,被身边的婢女扶着站起来后,她问:“正院那儿如何?”
婢女低了低声:“日日请大夫,瞧着怕是不大好了。”
张氏冷哼:“谁知她是真病还是装病,晚间你去一趟丛夫人那儿,问一问什么情况。”
婢女称“是”。
知月与丛钰说了些关于沈听宜的事后,便将话题转到了沈河身上:“不知三老爷如今怎么样?”
丛钰沉吟片刻,轻声道:“他犯了事,虽被老爷保了下来,却也不能再出去了。”
沈府已经分家,上一辈的几个老人都已经辞世,最出息的就是沈钟砚,其余几支都不在长安,而是分散在北城或是江都。长安这边,唯有沈河跟着沈钟砚。
“这些年,他一直为老爷和沈家奔走,老爷也一直记着他的衷心,在外头给他置办了宅子,现下约莫正在宅子里休养。”
知月点点头。虽然三老爷没丢了性命,却受了杖刑,罚了不少银两。
想着小姐的吩咐,她不着痕迹地瞟了眼四周,再问:“那位呢?”
丛钰一怔,很快作出反应,“请娘娘放心,我不会让她妨碍娘娘的。”
知月沉默了一瞬,轻轻道:“娘娘只是担心您,若是您成了沈夫人,中秋宴会,您便能入宫见娘娘了。”
她点到为止。
丛钰眼眸一颤,忽然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听宜竟是这样担心自己吗?
丛钰垂眼,将心底的情绪掩去,换上一副笑脸,“好,我不会让娘娘久等的。”
等知月离开后,丛钰叫来婢女:“等老爷回来后,你请老爷来一趟,就说我有要事告诉老爷。”
婢女领命而去。
丛钰扶着桌案站起来,抿直了唇,遥望向皇宫的方向。
听宜,你放心,娘不会让她成为你的顾虑。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深深的坚定。
*
知月回到宫中,将打听到到的消息和丛钰的话全盘托出,末了,她有些疑惑地道:“三老爷犯了这么大的罪,竟被老爷保了下来,安稳地在宅子里养病,那常氏一家可都被流放了。”
沈听宜心里有些猜想,再结合帝王的态度,缓缓解释:“陛下如今重用沈大人,留了三叔一条命,也不奇怪。常氏所犯之罪,便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流放听着是轻罚,可实际上,那地方是苦寒之地,从长安北上,要走数月之久,等到了地方,还不知有没有命呢。”便是侥幸活下来,在那地方,每日劳作,艰难求生,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
沈听宜摇摇头,这就是他们的造化了。
“若非常尚仪死前招供得痛快,他们也不能茍活于世。”虽说这其中少不了沈钟砚的周旋,但好歹留了性命。
屋子里安静了片刻,沈听宜又问起唐家的事:“知道多少?”
知月道:“老爷今儿不在府上,丛夫人只能让人在城里打听唐家的消息,消息倒是很多,唐大人是靖安侯,又有官职在身,风头颇盛,唐府的二小姐今年及笄礼时,好些夫人都去了,老爷也让夫人准备贺礼送去了。”
沈听宜不禁讶然,长安城里的世家都格外排外,当初沈钟砚背靠赵家,又娶了顺康郡主,都没有那么快被众家族接受,怎么唐家这么有能耐?
知月笑道:“长安卫家与唐家是姻亲,唐家老夫人还是卫家的嫡女。”
卫家与长安其他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有联姻,有这层关系在,唐家站稳脚跟似乎就变得简单了。沈听宜没再多想,“唐家如此,唐妃娘娘在宫里也算是水涨船高。”
她为唐文茵感到欣喜。
知月点点头,“是啊,唐妃娘娘可谓是苦尽甘来。”唐家在长安可比在北城好太多了。
她想一想,又笑:“好在娘娘从前与唐妃结了善缘。”
沈听宜听罢,静默了少顷:“唐二小姐既然及笄,可开始相看夫家了?”
知月挠了挠头,虽然不明所以,但如实道:“丛夫人没听说这件事,怕是还在相看,尚未定下。”
自家小姐不是爱多管闲事的人,知月不免疑惑:“娘娘怎会问起此事?”
沈听宜摇头叹息,没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口。
唐家既然没事,她又得了宫权,唐文茵为何眉间总聚着愁呢?问题应当出在这位唐二小姐身上。
想到唐家二小姐,她又想起唐文茵的经历。
唐文茵虽长于业州,但她心里家人的份量却很重,唐二小姐既是她的亲妹妹,位置当与姜瑢不相上下。
知月犹豫了一会,续道:“皇后殿下将中秋宴会的事交给了胡修仪,到时候设了宴,娘娘应当能见到唐二小姐。”
沈听宜若有似无地嗯了一声,誊抄起账目来——闻褚让她学习处理宫务的事,她没急着上手,这一份是唐文茵送来的尚食局账簿,让她看一看,琢磨琢磨。
知月将窗棂关上,阻挡了外头一阵阵的蝉叫声。
夏日的蝉鸣总是扰人清梦。
雅嫔从梦中醒来时,还是半夜。
又菱听到她的声音,忙将蜡烛点燃,走到床榻边,忧心忡忡:“主子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