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宠冠后宫(341)
可以说楚氏是不幸的,却也是极为幸运的。
没有唐家,就没有养尊处优多年的她。她享受的一切,是唐家给的,同样,唐文茵也是,如果她不是唐家女,她不会嫁入皇室。
可每个人的出身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她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旁人身上,哪怕是亲生儿女,也不能。
明妃,是唐文茵靠着唐家得到的;而温妃,则是她靠着自己的能力坐稳的。
知道唐家的下场后,沈听宜就明白了当时唐文茵为何找她重提旧事。
在她心里,终于明白世间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了。
长清心疼地看着自家娘娘,对外面的叫骂声充耳不闻,“娘娘,您先歇一歇,奴婢送唐夫人出宫。”
不知是不是楚氏的声音太大,竟让唐文茵回过了神,她拦住长清,起身道:“我去。”
她要让楚氏心甘情愿地自行离开皇宫。
唐文茵被长清扶着,居高临下地望着在院子里冲她恶语相加的楚氏时,眼中只剩下了平静,“唐夫人,此处是承乾宫,亦是皇宫,你这样太失礼了。”
她意有所指:“你不想想自己,也该替唐贵人考虑考虑。”
楚氏听出她的言外之意,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唐贵人是本宫的亲妹妹的,有本宫在,她此生都能衣食无忧。”唐文茵淡淡瞥了眼长清,示意她将楚氏带走。
楚氏定定地看着她,却一言未发。
她终归是害怕了,害怕捧在手心里娇宠长大的女儿被另一个女儿谋害。
她不傻,权衡利弊以后,很快做出了抉择——整理了一下衣襟和褶皱,跟着长清走出了承乾宫。
约莫走了几十步,楚氏猛然顿步回首。
光线的照耀下,唐文茵身上的珍珠宝石首饰熠熠生辉,她周身像是被光所笼罩,成了高不可攀的人。
或许,今日是她们见的最后一面了。
等长清回来,唐文茵已经恢复了正常,可长清还是看到了她眼底的脆弱和闪烁的泪光。
唐文茵喃喃自语:“我战战兢兢了这么多年,都成了一场笑话。”
到头来她想要的一切全都失去了,而曾经不屑一顾的,却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听闻唐家出事后不久,薛琅月来了趟承乾宫,她面露复杂地看着唐文茵,道:“当初的话,你说到做到了。”
这一点,她不如唐文茵。
薛琅月仿佛只是为了来看她一眼,说完这句话又匆匆离开。
唐文茵抿了抿唇,沉默良久。
*
十月初,天气渐冷,寒风穿梭在宫墙之间,夜深人静,总传出阵阵呜咽声。
两位贵人的入宫,在后宫这个大染缸里并未掀起任何波澜。
沈听宜养好身子后,唐文茵却病了,这一病,就病了许久。沈听宜知道,她这是心病。不过也因着唐文茵病了,这宫权便悉数落到了沈听宜手上。
闻褚将自己的人手安插到各处,而那些前朝嫔妃、世家的耳目则悄无声息地被取而代之。
沈听宜也给小安子安排了个出宫采买的职位。
太医院里,沈听宜冷落了丁实逸,而用起了黎太医。
宫里宫外的风波过后,又和乐融融了起来。
嫔妃们不用早起去凤仪宫请安,却会像之前去承乾宫一样来昭阳宫坐坐,陪沈听宜闲聊。沈听宜整日待在宫里,倒也不觉得无趣乏味。
对于闻褚冷落正值妙龄又如花似玉的薛贵人之事,沈听宜倒是没什么想法。
她不知闻褚为何会选薛氏入宫,但他显然没有宠幸薛氏的意思。若是说顾及薛琅月,也未免太过牵强。但薛琅月对于这个堂妹,确确实实忽视了个彻底。
唐贵人、薛贵人与沈听宜都不是采选入宫,前后也只隔了一年多的时间,因而在宫里难免会有人将她们进行比较——都是有高位的姐姐,都是礼聘入宫。可沈听宜的运道却比二人要好,初封位分高不说,还用一年的时间当上了昭妃娘娘,令人望尘莫及。
沈听宜想到这里,忽然放下手中的账簿,侧眸看向坐在她身旁的闻褚。
察觉到她的目光,闻褚挑眉回看,“听宜看朕做甚?”
沈听宜侧过身子,没有回答,而是支颐问道:“陛下这几日怎的日日来昭阳宫批折子?”
闻褚笑一笑:“怎么,你不想去乾坤殿,朕来陪你还不成了?”
天气转寒后,她便不喜外出。
沈听宜悠悠一叹,垂眸道:“还以为陛下瞒着妾身做了什么事呢。”
闻褚轻哂:“朕能瞒着你什么事?”
沈听宜眨一眨眼,“当真没有吗?”
闻褚默了一瞬,清了清嗓子,方道:“倒是有一件事。”
沈听宜来了兴致,追问:“什么事?”
闻褚道:“朕已经派人去国定寺接太后了,月底太后就能回宫。”
沈听宜有些意外:“可如今这么冷,路程又远,陛下不担心太后的凤体么?”
闻褚失笑:“这是太后的意思,皇姐也已经替朕去接太后了。”
“陛下瞒着妾身做甚?”沈听宜不解,“太后能回宫,不是好事吗?”
闻褚停顿了一下,若无其事地道:“太后的生辰快到了,等太后回宫,朕要为太后办一场庆寿宴。”
沈听宜呼吸一轻,又听他道:“提前告诉你,也好让你做个准备。”
她没见过太后,当然也不知道太后的圣寿节是哪一日,这会儿倒是真真有些纳闷:“既然太后要过寿,陛下怎的要将太后要回宫的事瞒着?”
知道的人越多越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