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宠冠后宫(90)
他不提薛家,只提贞妃,意在提醒闻褚。
闻褚看向他,面容沉静如水,声音充斥着寒意:“朕倒是不知道,这薛三仗着薛家、仗着贞妃,背地里竟敢这样胆大妄为。”
薛家虽是长安四大家族之一,却有了落败的迹象,这几年,早已被其他家族盯上了,若非有他在暗中稳着,又将薛家女送上高位,薛家哪来如今看似的繁花似锦?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留着、护着薛家,也是有原因的。
他是为了大局考虑,一直隐忍不发,容忍着薛家的所作所为,可薛家非但不感恩戴德,小心行事,还越发猖狂张扬了。
也难怪薛家这样得意忘形,毕竟,后宫的几个世家女,都无所出呢。若是贞妃诞下皇子,薛家可不就水涨船高,甚至能一飞冲天吗?
闻褚唤来孟问槐:“宣谏议大夫、御史大夫来延清殿觐见,朕倒要看看薛家还瞒着朕做了多少好事。”
陛下是要清算薛家?
刘义忠心里大惊,面上却忧心忡忡道:“陛下,若是叫贞妃娘娘知晓了此事……”
这话,无疑是火上浇油。
闻褚掀眼看他,平静道:“贞妃在后宫里,怎么能知晓?”
换句话说,他一声令下,谁敢告诉贞妃呢?
刘义忠神色一凛,顿时垂首领旨:“是,奴才明白了。”
孟问槐思虑片刻,道:“可要奴才去禀告皇后?”
闻褚点头,满不在乎地允了:“去吧。”
“奴才告退。”
孟问槐和刘义忠躬身退出殿内。
刘义忠苦着脸,朝孟问槐拱手道谢:“这一次,还要多谢孟总管。”
孟问槐笑道:“都是伺候陛下的,何必说一个谢字?”
“松萝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总归认了我当她的干爹,我这个做干爹的,难道还能不为她打算?”
刘义忠神情微松,动容道:“不论如何,这一次,还是多亏了你的提醒。”
孟问槐揽过他的肩膀,边往旁边挪步,边低声问:“依你所见,昭嫔如何?”
刘义忠竖起一个大拇指:“孟总管的眼光,一如既往,先前打的赌,是我输了。”
孟问槐闻言,笑而不语。
这位昭嫔,可不是能小觑的主。
*
沈听宜不担心闻褚会对于刘义忠的话无动于衷。
闻褚对永州案一直耿耿于怀,对于江家,也一直觉得亏欠。前世,刘义忠应该并未将此事告知闻褚,而是私下里联合了人——沈听宜猜想,大概是沈媛熙,打压薛家,并造成了贞妃早产。而后,大约是被闻褚察觉了,他二话不说,立即发作了薛家,甚至没有责罚刘义忠。
沈听宜之所以对此事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后宫中因薛家嫡子被下了牢狱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在议论,贞妃是否会因此失宠。
不过,薛家虽然被惩处,薛家嫡子也被关押,贞妃却好好的,地位丝毫没有被动摇。
如今,刘义忠选择告诉闻褚,不知是否能保全他的女儿女婿?
沈听宜之所以这样想,也是因为在薛家被处置之后,忽然有一天,刘义忠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明面上直接针对起了贞妃。
他是一个宦官,这样针对一个宠妃,丝毫没有好处。
可闻褚的态度也十分奇怪,对于刘义忠的所作所为,只当做没看见。
而被刘义忠所选择的人,是她,刘义忠要扶持她对付贞妃,并给予她切实的好处。只是,她那时候心里没有争宠,不在乎这些。
后来,新人入宫,刘义忠又选了一名新人对付贞妃,自然这背后是有闻褚的默认和支持。
闻褚那样奇怪的态度,看着似乎是觉得亏欠刘义忠,可他是帝王,怎么会亏欠一个宦官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与刘义忠那女儿女婿,有着特殊的关系。
所以,昨晚在听完刘义忠的解释,沈听宜恍然大悟。
前世,刘义忠的女儿和女婿,应当是亡故了,而刘义忠将此事归咎于薛家和贞妃,所以他不顾一切针对贞妃。而闻褚,心怀愧疚,默认他的举动。最后,受害的只有贞妃。
……
宫里还在议论莲淑仪的事,但那日之后,帝王除了去临芳馆,就是在延清殿,未曾召幸任何人,于是,谣言渐渐淡下来的同时也让人更加深信了。
皇后听闻孟问槐传来的话,惊疑道:“陛下将薛大人斥责了?”
孟问槐道:“是,陛下斥责薛大人教子无方,已经罢免了薛大人的中书舍人一职。”
中书舍人虽是五品官,可到底是陛下近臣,参与机密,又负责草拟诏令。可以说,是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坐上的位置。
如今,却轻飘飘地被罢免了。
皇后心惊的同时,又觉得诧异:“不知薛家,出了何事?”
孟问槐嘴巴紧的很,哪里会说实话,只道:“朝政上的事,奴才哪能明白呢?陛下吩咐,务必瞒住此事,不必惊扰贞妃。”
皇后微微颔首:“陛下的旨意,本宫明白了,还请陛下放心,本宫这就修书一封告知明妃。”
孟问槐完成了任务,也不逗留,躬身告退:“奴才告退。”
第068章 早产(上)
皇后让若素送他离开, 扶着安之,轻叹道:“这宫里,又不太平了。”
安之笑道:“殿下,宫里又有哪一天是平静的呢?”
皇后目视前方, 嘴角噙着笑意:“是啊, 宫里哪里有平静的日子。”
安之意味深长地道:“陛下处置了薛家, 又要瞒着贞妃,可贞妃那儿,当真瞒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