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封疆(155)

作者:唐知非 阅读记录

“你今日怎么了?可是方才的圣旨宣了什么?”谢凌安微微蹙眉,凝神望向严翊川,问道。

“没有,圣旨是召陆保坤入都听候发落,看样子陆保坤已经算是废了,”严翊川解释道,扭转话锋,“凌安,我知你厌恶旸谷城那傀儡场的虚伪与纷争,醉心安疆,可偏偏一再建功立业、锋芒避无可避。血场不是韬光养晦的地方,想要只寄情于兵戈而无所功勋你谢凌安就做不到。你的才干,天生便是王才,从旸谷城到西疆,从西疆倒旸谷城,躲不掉的。”

谢凌安微微一怔:“你什么意思?怎么连你也要劝我夺嫡?”

第86章 酣畅淋漓

“不是劝,是投诚。自我来西疆起,心底便一直有此隐忧。从前我试探过你,但从未如你这般直言,是因为时局尚未紧迫到如此地步。可此番回旸谷城,所要面对的绝非昔日可比,亦已不是你裘马轻狂能糊弄过去的,我们要未雨绸缪。凌安,你若不喜,我此后绝不会再提第二次,但你若有心,我定全力助你。”严翊川的眼神诚恳而深情。

谢凌安沉默片刻,启口道:“翊川,你所言我又岂会不知?我大梁王朝,从宦场上看一片璀璨富丽,但若真扎下根到每一个乡野县邑里去,仍是溃烂一片。父皇再怎么休养生息,大梁建国也不过三十七年,混战七十年的亏空难补、遗弊未清,亟待有识之士来救。但这个人,不是我。”

“你不必急于下定论。辅佐与否,是我的态度。至于你下不下判断,何时下判断,是你的事。我只是想让你知晓,无论你做出何种决定,哪怕惊世骇俗、背祖叛宗,我严翊川,都将毫无保留地站在你身后,恒久如是。”严翊川眼中闪着光芒。

谢凌安轻轻一笑,搂紧了严翊川,嗔怪道:“浑说,都用得什么词?”

帐篷的帘幕轻轻摇曳,透进一丝凉爽的夜风,带着远处草地的清新气息。两人就这样静静地躺着,彼此的心跳声在静谧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

谢凌安枕在严翊川宽阔的胸膛上,呼吸平稳而安宁,很快便进入了梦想。严翊川紧紧环抱着谢凌安,手掌轻轻抚过他的发丝,似乎在守护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夜色渐深,私下寂静,唯有帐篷外的虫鸣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风声,似在窃窃私语着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翌日,谢凌安嚷着骑马久了磨屁/股,大摇大摆地溜进了刘公公坐的轿子里。

“王爷来我这儿避难呐?”刘公公笑道。

“哪儿的话?我不过是来找公公谈谈天。”谢凌安笑着回应。

“原来是打听情报呢?那王爷真是稀客,稀客,”刘公公道,“王爷想问什么?”

“什么都瞒不过公公,”谢凌安笑道,“我是想问问公公,近日宫里可有什么动静?”

“动静?王爷可是遇上什么了?”刘公公疑道。

“也不算,就是昨夜有个刺客,冲翊川去的。”谢凌安道。

“严中郎?昨夜并无声响啊,想来刺客并未得逞吧?”刘公公目光流转,旋即眼中有了然于心之意,笑着道:“王爷这么急着替他打听,看来王爷对严中郎很上心啊?”

谢凌安挠挠头:“将军体恤麾下,合情合理嘛。”

刘公公笑笑,不再追问,只道:“要说冲严中郎来的什么事儿......倒真有可能。前些日子羽林军大将军向陛下提了辞呈,准备卸任,一时定不下找谁来补这个空缺,太子殿下和肃亲王殿下正为此事争得不可开交。”

“羽林军大将军?那对太子皇兄和三皇兄来说,还真是个不得不争的位置,尤其是对三皇兄吧?”谢凌安琢磨道。

羽林军大将军,掌禁军之统帅,负皇城内外安宁之重任,地位显赫,职责重大。太子和肃亲王要在朝中夺更多的实权,自然对兵权尤为看重。

于肃亲王而言,如今兵部尚书夏臣是太子的人,又没有亲弟弟在边疆带兵,无论从何处看,他手底下的军事力量都远远比不上太子。因而,羽林军统军的位置他势在必得。

“这老奴就不懂了。”刘公公笑道。

谢凌安知晓他在装傻充愣,也不介意,他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道:“那父皇呢,什么意思?”

“嘶,约莫是听过陛下好像挺中意严中郎来着,老奴年纪大了,记不清了。”刘公公摸摸脑门,笑得憨厚。

刘公公不肯多说,但谢凌安已全然明了。

显然,梁帝心中也自有打算。他忌惮党政势力已久,自然不愿把皇家禁卫统帅权交到有夺嫡执念的人的手中。几番看下来,身份背景干净、正立下赫赫战功的严翊川,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严翊川遂成了太子与肃亲王必须要除掉的人。

昨夜派来的的刺客便是下马威。说到底,诛杀功勋之臣风险太大,更何况沙场将军又岂会轻易被了结?还不如直接警戒示威,让严翊川心生畏惧,自己放弃这烫手山芋。

谢凌安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不易察觉地摇摇头,暗道:这些人久坐庙堂之高的人,真当这点恐吓威慑能吓退沙场铁血么?

翊川是什么人,他还不知道么?十几年心血投诸其间,等的不就是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么?

只要陛下肯让他一试,他怎么可能会放弃?

而事实上,梁帝让严翊川接任御林军大将军的决心,远比谢凌安想象的要更加坚定。

几日后的入宫觐见,梁帝依例论功行赏。

寒英因家族凋零,难以坐大,梁帝从不忌惮,因此慷慨封赏他田地百顷;郁明卓已破例获得调兵之权,能入朝廷面见天颜已是莫大的恩赐,梁帝便不再另行赏赐;而谢凌安依然如故,什么殊荣也不肯接受,只开口要了黄金百两,明晃晃地打算用以挥霍。

同类小说推荐: